APP下载

谈《促织》的曲笔传意

2008-06-21方相成郭成杰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6期
关键词:童子蒲松龄曹雪芹

方相成 郭成杰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王权的重压下,中国文人的文字少有爽快坦诚而多有隐晦曲折。他们明写的往往不是真正要表达的,而他真正要表达的并不是他们所明写的。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在第一回说: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末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在这里,作者讲明自己所写是将“真事隐去”,只不过是“破人愁闷”的“假语村言”,而且点明书中所写故事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绕这么多圈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躲避“文字狱”之灾。所以,他的话可以“一言以蔽之”:大清王朝啊,我可不是说你的啊!你千万不能对号入座呀!

和《红楼梦》一样,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一方面要批评社会,一方面要顾及性命。所以,他的文章曲笔较多。首先,他把作品命名为《聊斋志异》,就是一种曲笔手法:聊者,叨闲话也;志异者,记载怪异之事也。总之,也是一句话:我只是说些有关鬼怪的闲话而已,大清王朝啊,我可不是说你的啊!你千万不能对号入座呀!

在“异史氏曰”的评论中,蒲松龄也不可能将他的观点表露无遗。在《促织》后边的“异史氏曰”中,蒲松龄就把“民日贴妇卖儿”的罪责全部归于“奉行者即为定例”和“官贪吏虐”上。对于天子,蒲松龄只是奉劝道:“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而对成名的命运变更,他也只是不平道:“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好像只是抚臣和令尹沾了成名的光罢了。其实,这些只是蒲松龄明说的,蒲松龄真正要说的内容却在暗处。小说有一些情节和这些明说的内容构成了对应和对比,在这些对应和对比中,我们更容易看出蒲松龄真正要说的是什么。

和“异史氏曰”中评论皇帝的内容构成对应和对比的内容有两处。一处是小说开端即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在这里,“宣德间”三字也是作者的曲笔。在古代,文人不敢批评当代帝王,所以往往借古说今,像白居易的《长恨歌》第一句即为“汉皇重色思倾国”,其实谁都知道他所讲述的内容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同样,结合《促织》的情节我们不难看出,把“宫中尚促织之戏”放在全篇的开端是有用意的:它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情节发展的原动力。正是皇帝的重视,才有县令为了促织将成名打得“两股间脓血流离”的情况发生。而后文抚军“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的内容也印证着这一点。此外,联系前后文,它还暗示着更深刻的内容:我们不大可能相信为了一只促织就将成名打得“两股间脓血流离”的“宰”会忽然间“政绩卓异”;而蒲松龄把“宰以卓异闻”和“抚军不忘所自”放在了一起,已经不言自明地点示了两者的因果关系,他在暗示当时的官场已经黑暗到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地步。

蒲松龄的这种曲笔手法,类似于孔子作《春秋》时所用的“春秋笔法”。不过孔子是把褒贬的意思隐含在文字的选择上,蒲松龄则把它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把褒贬之意隐含在叙述中,藏得更深了。

在《促织》中,还有一处曲笔不大容易发现。蒲松龄把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定为“成名”,而且特别交代他“操童子业,久不售”。这种设置粗看起来和情节毫无关系,细想想大有深意。成名“操童子业,久不售”的“久”是可以计算的:从成名的儿子9岁来算,成名应该有30岁左右了,如果5岁启蒙,操童子业的时间也有二十几年。二十几年寒窗苦读,成名不能“成名”。后来“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县令一句话就使成名“成了名”。在这组对比中,一方面是二十年的寒窗苦读“久不售”,一方面是一只蟋蟀就使“宰悦……俾入邑庠”。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蒲松龄所写的科场和官场是一样的,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联系一下蒲松龄的经历,我们还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据资料记载,蒲松龄出生于“累代书香”之家,早岁即有文名,但在科举试场上是屡战屡败,71岁了才援例成为贡生。他的失败原因我们不必详细考究。单是从《促织》所讲述的成名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蒲松龄对于科举制度的失望和孤愤。

我们相信,使用曲笔对作者来讲是一种痛苦。因为创作的动机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尤其是像蒲松龄和曹雪芹这样的人,冒着生命危险所写的东西更是他不吐不快的,而“吐”后既怕报复又恐不为人理解的双重痛苦也时刻折磨着作者。曹雪芹就悲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中,“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用曲笔表达的文本表象,“一把辛酸泪”是隐藏在文本之下的生活感受,“谁解”是明知无人能解却又期盼人解。生活在王权的重压之下,蒲松龄一定也深刻地经历着这种痛苦。作为后人,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设身处地去走近作者,准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对于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作者来说,也许会是一种虽无助于过去却有益于将来的安慰。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河南省南阳市第二高中)

猜你喜欢

童子蒲松龄曹雪芹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王佑学山水写生画展”
曹雪芹邀棋
蒲松龄
书中有童子
小白菜
曹雪芹送彩礼
故事里的狼
曹雪芹捉鬼
音乐剧《曹雪芹》开排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蒲松龄隐诗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