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史侃“秘书”

2008-06-17二月河

廉政瞭望 2008年4期
关键词:崇祯张良太监

二月河

好的秘书,首先是政治强,其次才是笔杆子硬。会奔走,能巧言,善侍奉,工于在枝节上应酬场面的不是秘书,是“奴妾、奴才”。

明朝的“秘书”

然而我们现在有种说法:秘书是“太监”。这个说法怎么出来的?是明王朝弄出来的。明王朝有个很特殊的政治:任用特务。皇帝不爱办公,喜欢醇酒妇人。皇帝要在后宫玩乐,前头朝廷的事他又不放心,怎么办呢?让特务来监视,于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的机构就出来了。特务监视朝政,考量官员臣民。掌管这事务的,是太监,叫“秉笔太监”,代皇帝处理外头里头的各种信息——就是他的“秘书”了。明朝的政治就让这样一拨又一拨的“秘书”们弄得一塌糊涂。

用太监做秘书,这已经是不可犯的错误;用太监秘书管军政一切,更是雪上加霜。明政府的政治家们,包括如张居正这样的权相,都要靠巴结太监保持地位。打仗用“太监秘书”去监军,宣布政府意旨靠这种“秘书”,赈灾如是,视察如是,办案如是……

可以说,交给他们的事,所有的公事都变成了他们的私事,办一件坏一件。直到甲申年3月19日,崇祯皇帝下令撞景阳钟召集文武百官,他要搞一次集体自杀。但是,没有人响应他的号召。崇祯皇帝便开始宫廷屠杀:太监杀太监,用这一群“秘书”去杀另一群秘书。

崇祯其实不是个很糟糕的皇帝——倘若他有个像样的秘书提个醒:已经出了东华门、朝阳门,再往东200里地,就是吴三桂的防地。以崇祯的号召力,加上各地勤王的汉宗武装力量,出现的局面也许会改变史书的写法!

清朝的“秘书”

秘书秘书,那就要有秘有书。《易经》云“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这“君”,我看就是领导首长,他虑事不周,就会失去他的权柄与荣耀;这“臣”字,我以为是“秘书”,领导选错了秘书,也叫“不密”。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取用内阁制。清王朝似乎是个例外,是用秘书协助皇帝来理政。在顺康年间,设有上书房,有时也叫南书房,到雍正年间改作军机处。一切军国大权统归皇帝一人管理。进入上书房或军机处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但是因为离“天威”近在弥密,有话可以随时直陈“天听”,因此作用也就非同一般。其实是皇帝兼了“宰相”,周围一群高级“师爷”佐理司法、军政、民政与财政。清代,开句玩笑话说,是“秘书治国”的一种政体。

“秘书”的极致

本来秘书应该是政治家或者是政治理性十分强烈的人,偏偏有些当政人,按照能侍候笔墨、能掌握情况、能说会道这类标准来选择秘书。太史公是怎样评断张良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是什么样的素质?当然这样的人才不是说有就有,说遇就能遇见的。但是一个领导,看见能这样能那样的人,马上就联想到“是个秘书的材料”,理念上首先便有了错漏。多多有人在秘书问题上绊跟头,就在于他压根就是想找个“能帮我应付事的人”。

秘书确实应该能办事儿,但秘书太靠近“太阳”了。他做他自己的事,也会有人以为“这是太阳的光芒”——其实那是光芒的反射!可惜的是领导与秘书都缺乏这方面的思路。用在治国经略就出大乱子,用在日常小关目,就坏名声或失漏子出事儿。

张良,据史记载,有人见过他的形貌“状若姣好女子”,但张良不是个弱者,而是政治上极为强悍的猛士。刘邦给他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我想,秘书的极致,大约就是这两句评语吧!

猜你喜欢

崇祯张良太监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张良受书
张良拾鞋
明清太监也读书
张良拾鞋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
略论明末天启、崇祯两朝对蒙古的策略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