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成功的“红墙记者”

2008-06-17安库雷黄一琨

廉政瞭望 2008年4期
关键词:中南海报告领导

安库雷 黄一琨

朱幼棣,浙江人。1982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国内部,1987年后成为出入中南海的“红墙记者”,1999年后先后又在山西省和国务院研究室从政。《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了他的记者和为官生涯,透露出些许微妙。

没有发过一次更正

1995年,朱幼棣任新华社政治室主任,也即“中央组组长”,开始跟着领导去外地考察。

“我比较可以说得过去的是,这么多年我没有发过一次更正。”朱幼棣说。事实上,曾有领导的秘书,当着众记者的面对他说:朱幼棣啊,你一来我们就放心啦!

与共和国同龄的朱幼棣解释,这是因为他分寸把握得好。不过,他的一些同行,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将近20年前,有记者写了“改革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这句话今天读来无比正确,结果导致这位记者所在的报社很长一段时间被排除在重大会议之外。因为每一篇报道都有具体的场合和内容,是不是还有“弦外之音”,谁是改革开放的阻挡者?而朱幼棣亲眼所见,他的另一位同行,因为字写得不好,“看起来费劲”。被领导办公室的一个电话直接喝回:以后不要派这个记者来采访了。

“很难很难。”即便是回忆,你也可以看见朱幼棣额上的细小汗珠。“那个时候没有手机,BP机24小时都得开着,不能离开北京……也确实是锻炼。有一次,一个打击走私的展览会,几位主要领导都去了,但又不是同时去的,往往两个人前后隔上四五十米,他们讲话你也都能听得见,这就很麻烦。第一个采访完马上去下一个,你要不断问他们的秘书,首长刚才讲什么啦,首长刚才讲什么啦……你还要根据领导的身份,比如主要领导写300字,再下面的就是200字,下面的每一位都要有一两句话……”

有时候首长恰巧没有讲话,可是按他的级别又该上《人民日报》报眼,“这也很难办,就得请领导的秘书问,是不是要讲几句话?”有时候呢,领导讲得又特别具体,或者说“敏感”。仍是将近20年前,“那时候领导每次会议都谈很多,你能都写吗?就根据他们的精神写。”于是具体问题被归纳为“谈治理整顿、整顿经济秩序”。

“就是报道分寸问题。你要是不懂得,就不能够把握,”朱幼棣说,“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都是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没有写很左的或者很右的东西。”

如履薄冰中也有坚持。1980年代,一位高层领导曾提出“有矿快采,有水快流”,而新华社认为,鼓励发展小煤窑,造成滥采滥挖,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一位记者还写了篇内参反映小煤窑的问题,结果受到严厉批评:没想到半途又杀出来一股黑风!

当时的内参编辑室主任,不能继续工作了,被安排到朱幼棣所在的编辑室任副职,“老同志因此一直比较郁闷,后来还得了脑溢血。”朱幼棣唏嘘。尽管如此,编辑们仍达成了共识:不和领导唱反调,但公开报道里不提“有水快流”。

一把手其实不好交流

朱幼棣讲新闻纪律。他对坊间流传的一些所谓“秘闻”嗤之以鼻,“有人进一次中南海,就敢写什么‘红墙内外……”

朱幼棣看不惯一些记者在官员面前的谄媚,“记者谄媚,关键是自己不自信。你和采访对象是平等的,你首先要觉得,我是可以和你做朋友的。”

“和部长交流,你要考虑,你有没有和他交流的政治智慧和水平,”朱幼棣说,“人当官当到部长以上了,周围大部分人都会多少有点像拍马屁一样,他就会觉得很孤独。一把手其实不好交流。因为部里面都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我又不想要他什么东西,他才真把你当朋友。”

于是朱幼棣有了不少“无话不谈”的部长朋友。

1993年,水利部和环保总局在治理淮河污染上产生争执,时任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问朱幼棣的意见,朱幼棣答:关不关污染企业是地方政府的事,环保局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关键的断面建立监测,定期发布污染通报,这样便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于是有了水污染监测报告,接着又有了人们更为熟悉的空气污染指数报告。“最先在10个城市搞,当时北京不参加,慢慢搞起来,北京就有压力了,你空气质量不好还不公布,人家大使馆也是知道的……结果后来北京也进来了。”朱幼棣微笑。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我只是很小一部分

1999年以后,因为身体原因,朱幼棣渐渐淡出记者圈子,他曾去山西,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朱幼棣对一些饭局很头疼,“老是想着做官,吃饭时就没什么可说的,总是说这个地方还有个位置,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都是谈论这个东西!也不谈论工作。”

省委书记讲完话,有人跑过来拍马屁:书记啊今天你讲话讲得太好了,人家鼓掌鼓了15次!“我听了就很不舒服,书记问我讲得怎么样,我说,好是好,但这个话不该由你来讲。高速公路乱收费是省长管的,不该你书记来讲……书记听了不高兴,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说得有道理。”

不久,朱幼棣又随那位领导调回北京,在扶贫办工作一年后,2001年,他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

对于这个新“饭碗”,朱幼棣解释说,我们研究室主要就是给国务院领导起草讲话,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这是最主要的。

人在中南海工作,研究报告可直达总理,难免被冠上“文胆”“高参”的帽子。朱幼棣比较坦率:“我觉得这些称呼都是有些人自己吹的。有些人去了趟中南海回来就吹,中央首长只是要听听你的意见,报告中一句话不用你的也是可能的,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分量,个人力量还是很渺小的,是集体的努力。”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我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能说是你自己的作用,领导讲了就是领导的,跟你无关,因为你的工作就是这个。”

“我总觉得,你提的意见建议太超前或太专业,也未必就到领导的兴奋点,领导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你的意见不一定能进入他当前重视的那个视角。”

猜你喜欢

中南海报告领导
中南海的深情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报告
报告
报告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