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礼物
2008-06-17靳敏
靳 敏
今天是儿子十七岁生日。他住校,我一大早就给老师打电话,为他能够晚上回家而请假,我的理由是:生日一年也就一次。他下午放学后我们再接他,只占用两节晚自习,保证他第二天不迟到。班主任松了口,却提了一个条件:不要对同学说是回家过生日的。
儿子的高兴溢于言表,一回家,就把同学送的礼物向外掏,那个橘黄的双肩包,装了多少少年的情谊和心事:体育杂志,同学送的;篮球,同学送的;篮球蓄钱罐……他喜欢篮球,收到的礼物,大都和篮球有关联,他不停地往外掏,最后掏出的,是一条淡青色的软软的围巾,他说的依然是:同学送的。
我猝不及防。这是一条手工编织的围巾,它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女”同学送的!我把这条近三米长的围巾捧在手里,夸:“好漂亮!”他接过,走到镜子前,绕上脖子,说:“就是有点长。”不仅有点长,而且是超长,我想象那个女孩子怀了怎样的心情在学习的间隙织这条围巾,心刹那间紧张起来。我装作不在意地问:“女同学送的?”他不掩饰:“是。”我又接着问了一句:“是上次你打球崴了脚,给你送药的那个?”答:“不是。”
这件事,我不敢再问下去,我期待他主动和我说。他沉浸在回家的轻松里,沉浸在生日的氣氛里,那条围巾,也就那么随意地搭在沙发扶手上。是不是母亲都缺乏定性?我在他大口饕餮时又“随意”问:“女同学送的礼物怎么也收?”他边吃边答:“一样的同学,为什么不收?”这句回答多少让我宽了心,我的傻儿子,他还不知道一条每寸毛线都要经过手抚、每个针眼都注满了心思、又不是一时半刻就可完工的围巾真正的含义啊!
他吃得眉飞色舞,说着班级的趣事和糗事,我的心却被那条围巾装得满满的,冷不丁问:“你们学校有谈恋爱的吗?”话出口我就为自己的唐突感到后悔,他不假思索就答:“怎么没有啊,我们班就有一对。”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坦白:“我也接到过女生的纸条,都让我给扔了。”“扔了?”我追问。我想了解他最细微最隐秘的想法,他答:“平台有多大,眼界就打开多大。我们学校才几个人啊!”
我和他的父亲还是不无担心。怎么能不担心?当理智碰上情感,任何预防针都将宣告无效。我们经过半生才得到的宝贵经验,哪怕是至理名言,倾囊给他,都无用,只有他们自己经历过,才能长大。我们也有过青春期,我们应该知道,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最不需要父母在旁边,可父母又不能不在旁边,我们能做的,就是适时地沟通,默默地祈祷。
(于少双摘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