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2008-06-16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新教材数学课程新课标

郭 荣

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和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教师要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指导学生探究、创造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b)2=a2+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2b)(2a-b)=2a2+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的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型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

四、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地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学习充实提高自己.

猜你喜欢

新教材数学课程新课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