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别病句“十关注”

2008-06-06刘慧文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语意复句介词

刘慧文

病句类型繁多,病因隐蔽,稍不留意,便会弄错。其实,识别病句并不那么可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笔者概括出“十关注”,并加以病句例析,对同学们或许有所帮助。

一、关注句中的介词

介词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它和动词一样可以带宾语,和动词的界限比较模糊。它还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所管辖的“势力范围”,从而造成该句主语的缺失。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等。如:

(1)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

析:颠倒了主客体,应把“对于”放在句首。

(2)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析:句中的“剧组全体人员”应该受介词“经过”的管辖,把“经过”放在句首即可。

二、关注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在答题时如果句中出现了副词,我们必须细心分析它后面的形容词是否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是不是构成了语义重复,它们多为程度副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如:

(3)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析:“至关”一词就含有“非常”的意思,当属语义重复。

(4)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析:“溢美”这个词本身就是“过分地赞美”之意,与修饰它的“过分”一词重复了。

三、关注本身具有两面性的词语

所谓两面性的词语,即词语本身在表达上有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等。这类词语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因此,句子前后或上下文就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语意,否则就会造成句子语意上的不对称。如:

(5)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析:句中“最可靠、最恰当”是单方面的,而“成败”却是两面的,因此这是不对称的。可在句首加上“能否”之类的词语。

(6)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不能抛弃吗?

析:句中的“得失”与“抛弃”不对应,因为“得”可以抛弃,“失”则不能。应该把“得失”改为“利益”。

四、关注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其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①用连词“和、与、跟、同、以及、及其”等词表示的并列短语;②用顿号表示的并列关系,这类并列最容易被忽视;③用逗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如:

(7)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析:句中用顿号和连词“和”来表示并列短语,但是,“录音”与前面的动词“阅读”却不能搭配。

(8)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赞歌、故事诗等。

析:句中用顿号表示并列关系,但是,其中“叙事诗、抒情诗”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来分的,由于分类标准不一致,所以不能并列在一起。

(9)文章对环境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析:用逗号表示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语意情况。本句中“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要比“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高一次和更深一些,因此,要将二者的位置互换一下才正确。即“文章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对环境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五、关注判断句

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主语和宾语一致而且宾语不能缺失。然而,实际运用中,由于句子太长或结构复杂,经常会造成宾语缺失或主语和宾语不一致的情况。如:

(10)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析:句中“走上”一词缺少宾语,应该在句末加上“的道路”,且将句中的逗号改为顿号。

(11)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析:“修建青藏铁路”是一个行为、一项举措,并不是“纽带”,属于主语和宾语不一致,应该在第二分句前加上“这条铁路”一类的词语。

六、关注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和否定句

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等,而否定句则主要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套否定形式的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经常出现的错误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定,让学生难以判定其正误。如:

(12)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不安全、侵权、不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析:句中的“防止文化不受污染”造成表意相反,属于滥用否定的错误。应该把“防止”和“不”都删掉。

(13)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析:该句构成了三重否定,结果把语意表达反了,属于滥用否定的错误。应该把“没有”去掉。

七、关注以下几种复句

复句在表意方面比单句更复杂,逻辑性更强,因此,人们在使用复句时比较容易出错。人们经常用错的复句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因果关系复句

句子中遇到“所以、因此、因而”等这类词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前后分句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或者说,前面的“因”是否一定能够推出后面的“果”。如:

(14)我写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让人们认识骨子里的北京人。

析:前后分句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这是强加因果关系的错误。

(二)递进关系复句

这种复句主要出错是在表示顺递的关系时,也就是说,分句间意思由轻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认识由浅入深等等,经常会搞混。如:

(15)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析:分句“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的语意显然比“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要重,因此,要将二者互换位置。

(三)“尽管”与“不管”的区别

“尽管”略等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后面用“但、但是”等词来照应;而“不管”略等于“无论”,表示条件关系,后面一般用“都”一类表示全范围的词语来照应。如果句中出现了该词,我们就要注意后面与之相照应的词语。另外,这两个词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即“尽管”后面跟的副词经常是“如此、那样(那么)、这样(这么)”等表示比较确定的词语,而“不管”后面跟的却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多么、何其、怎么样、如何”等词语。这些词语是我们判断的重要依据,需要特别注意。如:

(16)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

析:此句为转折关系,句中的“不管”应换成“尽管”,才能与后面的“但”相照应。

(17)“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析:句中的“何其”与“尽管”不能照应,按照句意,应将“何其”一词改为具有确定性的词语,如“这么”等。

八、关注代词

代词使行文更为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又会使文意模糊,让人无法理解而引起误解。因此,我们对句中的代词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从而判定句子的正误。如:

(18)张主任和技术员小王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

析:两个代词“他”使得句中的意思表述得很模糊,究竟是谁告诉谁呢?只要把其中一个“他”具体为某一人,意思就很明确了。

九、关注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中的名量短语后面如果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并且这些名词都可以受这个名量短语的限制,那么,一定要注意语意是否明确,因为这种情况最容易使句子产生歧义。如:

(19)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析:名量短语“几个”后面有“学校”、“领导”两个名词,而且都能进行修饰,于是就造成了语意表达不明确的语病了。可将“几个”改为“几所”,或将“几个”放到“领导”一词的前面。

十、关注一些特殊的短语

以下这些特殊的短语要注意:

(一)“目的是为了”

这个短语中“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从而造成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任意一个。如: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

(二)“减少了……倍”

倍数是不能减少的。如:该站平时的日客运量都在两三万人,但今年由于受“雪灾”等因素的影响,日客运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减少了三倍。句中的“减少了三倍”应改为“减少了七成”或“减少了70%”。

(三)“约……左右”、“近……左右”

如:据调查,我国近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句中的“近65%左右”自相矛盾,应删掉“近”或“左右”。

(四)“达……以上”、“达……以下”、“超过……以上”

“达”是指向上或向数量多地到达某点,本身便含有“多于……”之意,因而,“达……以上”、“超过……以上”都属多余,“达……以下”属矛盾。如:据北京市体检中心的统计,今年该市参加高考体检的考生共84362人,专业受限的占18%,多达6900多人以上。

[作者单位:江西峡江中学]

猜你喜欢

语意复句介词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介词和介词短语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