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O族:“说不”的生活哲学
2008-06-04张颖
张 颖
从SOHO到LOHAS到NONO,“原始族群”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去年精英群体中还是一片LOHAS的天下,今年却已经是NONO的世界。有人说NONO们有些矫情,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吃不健康的食物,不做不利于健康的事情,不尝试习惯之外的事物,不做不愿意从事的职业,不努力和谈不来的人打交道……从委曲求全,到顺从内心,他们慢慢习惯拒绝,习惯说不。NONO们说,世俗生活里,人们总是比来比去,把快乐推得遥不可及,忘记了快乐源自内心的满足。快乐可以是一杯冰镇的可乐,可以是一个支持的眼神,也可以是达成梦想的狂喜。NONO的口号就是:“尽情做自己。”
非健康的生活方——No
第一次见到Joyce,是在一场拍卖会上,让人关注她的不是她音乐家的头衔,而是她选择食物的方式。在那场意大利厨师精心准备的、类似于喂兔子的晚宴上,她居然还在素得不能再素的食物里寻找青菜,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挑拣面食和有肉碎的点心。
Joyce说,她是NONO,不论是在音乐追求方面,还是在生活态度方面,她都是个对自己很苛刻的人。“很多人觉得NONO就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是对NONO的误解。我们有时对自己很苛刻,比如我很喜欢吃油炸的食物。但现在基本不吃,三餐都会吃清淡的东西,在超市里也会尽量选择绿色食物。这不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它们,而是因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再比如我很喜欢睡懒觉,但现在,每天早晨都会坚持跑步,为了让自己坚持下来还买了一条小狗,和它一起晨练,很多朋友都说我气色一天比一天好。”
不能愉悦内心的——No
说赵晓静是NONO,是因为她这样说:“我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该说‘Yes,什么时候必须说‘NO,这是我做人的原则。钻牛角尖会让自己很累,也得罪人,但对细节的关注和原则的坚持是不能松动的,关键在于要拿捏好这个尺度。我可以让人觉得我很强势,但不应该让人觉得我不讲道理。”
她接着说:“我每周都会去做一次手部护理,涂相同的指甲油,服务生常劝我换个颜色,但我已经选到最合适的,为什么还要换呢?”
在赵晓静看来,NO的哲学就是自己穿戴、使用身边的一切东西,不是用来给别人看的,而是让内心感到愉悦。这种顿悟源自她和设计师Marc的一次交流。“当时Marc设计了—件冬装,他选用了世界上最昂贵的羊绒搭配尼龙绸,却把羊绒做成内衬,外面的面料全部用尼龙绸。我们很不解,会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一件尼龙绸的大衣吗?Marc却反问我们,‘羊绒是贴身最舒适的面料,你穿衣服是给别人看的,还是为了自己舒服?后来,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过劳死”的工作状态——No
如果不了解老连的过去,你决不会相信这个闲云野鹤般的丽江咖啡馆老板,过去曾是著名跨国企业的中层,最高纪录连续两个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整个冬天都保持着发低烧的状态,健康检测抵抗力几乎为零。
而现在,过去的连总习惯人们叫他老连,每天下午,睡过午觉后到院子里打太极拳是他的必修课程。
老连决定对他那种“早晚过劳死”的工作状态说“NO”,就是在得知自己健康检测的结果之后,他用了一句开玩笑的话形容他当时的感受:“没有抵抗力?那不是随便一阵风就能把我吹倒?”
辞职后,老连去了趟日内瓦,“在日内瓦的咖啡厅,你常会看到一排小咖啡桌旁的客人,每个人都目光涣散地看着前方,那表情不是孤单,也不是累。看久了你就会觉得,那是一种很棒的状态,像一棵树站在那儿,很忘我地存在。那一刻,我就想回国后,去丽江开一个这样的咖啡馆。丽江也是我喜欢的地方,单纯,但不缺乏商业气质。”现在的老连,和过去完全是两种状态,以前他对生意上的事锱铢必较,现在却永远觉得无所谓,相熟的客人来了,送一两个果盘也很正常,遇上喜欢的客人,他会在他们离开丽江的那天亲自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免费招待。
“人活着要想快乐,原则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搞清楚人生的优先级,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就够了。如果你的排行第一要务是有钱,就追求有钱:如果第一是感情,就去谈恋爱。没有人能又有理想爱人,又身体健康,又有很多钱,哪有那么便宜的事!”老连说,他现在的人生标准就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人生就这么短,何必自讨苦吃?”
(摘自《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