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祸:天朝不可避免的剧痛

2008-06-03郑骁锋

百家讲坛 2008年10期
关键词:道光后人林则徐

郑骁锋

1842年农历七月底。这个时节的北京还是有些热。

紫禁城里,道光皇帝却觉得有股带着海腥味的寒流呼啸着从远方袭来,推开紧闭的重重宫门,透过龙袍渗入骨髓。他不自觉地打了个冷战。

眼前,一份文书正倨傲地仰躺在龙案上:行文里昂然抬高两格以表示至高无上的,除了“大清皇帝”这理所当然的唯一神圣称号,竟然还有个据说只是个二十来岁女人的“大英君主”!

在这份文书上,大清帝国竟然弯下了僵硬的腰,笨拙地与昔日不屑一顾的“外夷”平起平坐!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文书的内容竟然是小小的蛮夷气势汹汹地责令统领万国的天朝赔款、割地、开放口岸通商!

60岁的道光额头青筋隐隐突起,两手微微颤抖,他想大发雷霆把这份文书撕个粉碎,想把签署这份文书的窝囊大臣抓来砍头,更想号令全国,集中大清所有的能量去海边显示天威,但文书上字里行间浓浓的硝烟味使得他颓然坐下,无力地闭上了眼。几年焦头烂额的战争,早就使得他疲惫不堪了。

那一刻,他只想大哭一场,他更觉得很委屈:这么些年兢兢业业、节衣缩食、殚精竭虑,居然连个打上门来的小小英夷都治不了,还被迫签了个列祖列宗从未有过的屈辱文书——后人称之为《南京条约》的《江宁条约》!

他突然记起了林则徐,当年自己怎么就昏了头,派他去和那些狡猾的蛮夷打交道呢?这个林则徐平日里看起来稳重精干,怎么一到广州就搞得如此不可收拾了呢?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他就是祸首!

道光想起前几日有人为秫上奏求情,说他在发配路上治河有功,希望能折罪起用。他冷笑几声,命人再下一道旨令:“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

无处出气的道光把火撒在了昔日寄予厚望的林则徐身上,后人无从知道,在看到条约的那一刻,道光有没有想起一个人,一个三年前就已经死去的、声名狼藉的人——许乃济。

上文中提到的许乃济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这场风波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许乃济(1777~1839),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这个小小的四品官,却用医区几千字的《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亚请变通办理折》引发了帝国两年多的论战。在遭到满朝上下一致的猛烈攻击,被围攻得体无完肤后,许乃济在惶恐中去世,大清帝国的历史沿着君臣共同选择的轨道前进: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之后更是应接不暇的耻辱。从官场里摸爬滚打熬上来的许乃济,深知这份折子将会给他带来什么,但他为什么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上奏?当年若能用许乃济言,真的就有可能避免这场鸦片战争吗?

猜你喜欢

道光后人林则徐
一道光
林则徐奖“错”
老树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后人可畏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前后三鼎甲
家乡的世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