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爱

2008-06-02艾尔玛·邦贝克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贝克草坪父爱

艾尔玛·邦贝克

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曾经在作文中写过自己的父亲。“父爱”这一主题在漫长的中外文学史上被写了又写:幽默的父亲、深沉的父亲、孩子气的父亲……似乎世界上有多少男人就会有多少种父亲的类型。而当每一个男人成长为父亲,他又将怎样回忆那个曾经给予了自己生命并且一直在默默扶植着自己的另一个男人呢?朱自清先生刻画了父亲穿过铁轨送橘子的背影,鲁迅先生描绘了父亲病之将逝前拼命挣扎的面部表情,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则记录下了父亲一句句谆谆的指引……在所有描写父亲的文章中,感动我们的永远是细节。

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儿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不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原文选自《读者文摘》1987年第12期)

●在不懂表达爱的父亲旁边,放个善解人意的母亲,可以对比映衬。

●说“严父”,不能只说父亲严格,要写具体的事情。这里的事情,简洁有力,形神具备。

●这一声叫嚷,难道不是父亲在表达他的爱?

●隐藏起来的父亲。

●为什么微笑?这个动作体现了父亲当时什么心理?

●幽默委婉的表达,说明父亲想儿子了。

●这几句似乎大有深意。

●出去之后,在做什么?可以想象一下。

●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表达?

●省略号用的好,让我们有所思考。

●反问句,比陈述句的效果,哪个更好?

简 评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是说父亲的爱是凝重的但又是不外露的。既然不外露,就给写作增加了难度。邦贝克试图使这种内敛的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此他主要采用了对比映衬的策略:一、他在写一个不知道表达爱的父亲时,也总是写到那个很得人心的母亲,读者细读之下,当然知道不仅仅只有母亲是爱儿子的,他们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二、在写父亲的沉默和不善言辞时,也写到父亲的叫嚷、父亲的短柬、父亲的微笑等等,可以显示出父亲不是不知道表达,而是儿子开始还不习惯接受这样的表达。三、文章开始“欲扬先抑”写父亲不懂得表达爱,最后用一个反问句写出已经感受到了父亲表达的爱,这又是一个对比,很好地说明了作者的思想变化。在此策略营造下,父亲形象已是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贝克草坪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小草坪
父爱如山
父爱在哪里?
沉默的父爱
我们都爱大草坪
呜嗷,怪兽登陆
迷你贝克街
爱冒险的贝克(二)
爱护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