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会“母题”层第拓展

2008-06-02许松华柯明丽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母题小舟生命

许松华 柯明丽

一. 专题精点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最难的恐怕是中考作文如何快速获得主题。或者准确地说,要么主题狭窄,如写亲情、友情,要么主题缺乏底蕴,失之浅陋直白。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主题呈现无穷的开放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捉摸。归究起来,无非是传承与创新。这里着重说传承性的主题。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有主体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的血脉,是一个社会得以维系的“密码”。它不能单单依靠古代的典籍或名著就能够支撑,而是依赖一代又一代人“念叨”。譬如我们现在正在热播的《士兵突围》,其主人公许三多多少就有点“愚”的特点,这个人物的精神源头在一千年前的《愚公移山》。金庸作品中的郭靖,阿来《尘埃落定》中的小少爷“我”,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我”,奥斯卡金奖《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无不烙印着“愚公”的痕迹,可见 “愚公精神”就是他们的共同 “母题”,这个“母题”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古今中外概不例外。

打个比方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好比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可以不断地长出新枝,翻出新叶,但它的“根”只有那么几个。这个“根”就是我们所谓的作文“母题”。“根”有了,就可以“翻”出许多“新曲”。比如“爱”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广为传唱,冰心前半生的作品就是这个主题的呈现。如果我们多订阅几年《读者》,或者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的耳熟能详。为什么它们如此相似?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主题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这个“根”呢?在我们的课文主题中就“埋藏”着。问题在于我们语文教学对这些“主题”关注不够,发掘不透,没有从深层次的角度开掘主题的意蕴。比如对沈复的《童趣》一文,我们就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童年充满乐趣”。然而事实没有那么简单。沈复写《童趣》意味深长,文中有对逝去岁月的挽唱,有对人生况味的感叹,有对童心童真的珍惜,有对一生的反思,寄托极其深远。如果我们深入进去了,可以从中发掘大量主题。拿不足百字的《夸父逐日》来说吧,其中包含着一个写不尽的“母题”:“夸父精神”。它至少包含着“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执著坚韧的精神、造福人类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这每一“子主题”下都有写不尽的内容。

课文提供的母题还为我们创新主题提供了参照体系。比如《与朱元思书》、《记成天寺夜游》等许多文章都提供了一种精神指向:“热爱自然”。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我们应该看自然的风景,还是更应该看社会人的灵魂?就是说,课文提供主题并不是让我们记住,而是为了点燃我们思考的火花。比如,人类应当重新拜倒在自然脚下,还是让人成为自然真正的“神”?战争、邪恶是不是毫无价值?对这些“现成的主题加以反思”,往往就具有了创新意义。

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更主要的任务偏重传承“母题”。因此,深入理解并发掘“母题”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价值结构体系,融会贯通而左右逢源,层层推进,拓展主题意蕴,作文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这种技法尤其适用于抽象类、象征类、人文类、文化类、感悟类话题。如:年轮、立春等。

二.范文精赏

湖畔

李萦枝

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洌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象的通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蒙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龄,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唯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幻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滴答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风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唯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点评】这篇文章的主题源自“发展、完善自我”这一屡见不鲜的“母题”。但文章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柳暗花明、令人讶然而惊的效果呢?原因在于作者融合了两个母题,一是“流动与永恒”,一是“发展自我”,采取了拓展演进的技法,从而使文章具有了丰厚的意蕴。此外,文章开头用“画”作“引”,增加了文化意味;结尾由实入虚,把实有的画化作自己心中的“画”,也使文章意趣横生。

三. 习作精析

野渡横舟

湖北许梓煜

第一次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诗中的那句“野渡无人舟自横”立刻攫住了我的心:向晚的时候,天上苍云横垂,渡头黄叶飘零,孤舟隐于幽秘处,舟外涧水时或浊流滚滚,时或低徊散漫,涧边幽草,乱愁如缀。通往小舟的陌路早已尘封,仿佛深锁落尘的心事,烘托出一种沧桑的意绪。

这一叶横陈于水中的孤舟,总激起我无尽的想象。隔着千年的水域,我看见了系舟的缆索锈迹斑斑。从这个津口出发的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们又为什么一去不回?望眼中一派来来往往杂沓的脚印。涧水的上源,河水该是清澈的吧?寻找伊人的舟楫还在《诗经》里摇动,两千年的水声清晰地传到耳边。从日边升帆出峡的李白行舟,一声大笑登上这只船时,守候在巴山夜雨中的李商隐还等着能泅泳过秋池,掐下西窗的灯花。忧愁的李清照终没能找回对岸春天涧中的那只舴艋舟,曹操还在凄迷的月夜望鸦赋诗。更有头顶乱云、脚踏沼泥的红楼弱女,梦魂飘转,再也不能抽身回头,一睹慈颜。英雄也罢,才子也罢,美人也罢,所有的脚步都从这里出发,解缆的瞬间,所有的心都在祈祷: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小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行客,记不清送走的是谁,下一个又将是谁,只是平静地铺展着无言的承诺。没有欢欣,没有悲伤,喜怒不形于色,像一个参透天地玄机的老人。所有的人都将从这里解缆放舟,所有的人都将由此上岸。没有谁能从这河流中抽身打转,没有谁的行舟能幸免遭遇到这枯涩冷寂的窄狭涧水,只得在愈发黯淡的夜色里听“春潮带雨晚来急”。这冷涩的涧口是英雄美人的无奈,更是落魄者的困境的出口。是肩头打着补丁、携着稚子的妇人,目送走自己的穷书生到京城寻觅前程的行舟,是低矮的屋檐不能容身的小商贩解缆涧水。可是书生从此一去不返,商贾也渺无回音。发达了的踪迹全无,沦落了的愧见父老,一齐从人间蒸发。渡口便只剩下小舟在洄波中徘徊复徘徊,只剩下老人扶杖盼归,思妇望眼,渐至月迷津渡,雾失楼头,始抹一眶怆然泪,踉跄回到自己暗淡清冷的灶头。夜色深沉,野外津口那一叶扁舟还飘荡在岁月的深处,固执地期待,寂寞地守候。时间已风化成灰,不老的是永恒的呼唤……

这是怎样的迷津?念烟波去处,岁岁成殇;悠悠云梦,清歌断肠。这是陷没在岁月深处的创口和不倦求索的渡口。

春潮带雨,只为生如不系之舟;舟行千里,终于回到最初的渡头。有些小舟永远离开了渡口,渡口只成为泥雪鸿爪的记忆;有些小舟过早地归来,开始了落寞的挽结,在流逝之间痴心千络。为了生命里的那份承诺,小舟把自己放到野渡,期待着某个过客把自己带出被系住的渡口,期待着狂飙痛快地揭开被蔽障裹藏的心灵,扬帆踏遍千山万水,可过客不来,狂飙不至,于是这只小舟便在幽寂的野渡千年守候。

也许,千百年来人类一开始就这样在一湾涧水中翘首期待。期待本身就成了人类存在的全部理由,哪怕所有的期待都将成空。这就是小舟要告诉我的秘诀吗?

但是,向历史深处那片水域望去,这只小舟又分明是横陈于激流中。它从没有离开过激流,并始终保持着横陈的姿势。这样悲壮的“横陈”,足以让人惊心动魄。这分明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执著。这份执著暗蓄的奋发的生机,隐含着履波横浪的信心,涵盖着劈开沧海的气概。这是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是随时会被点燃的一团火,是对乘风破浪的灿烂绽放……

野渡横舟,这从唐诗丛林中开始的苍老而年轻的眺望,是对岁月沉沦的阻止和拯救,是对自我生命极致的期许,是到中流击水的大义和担当,是对时代和历史的永恒而不变的承诺……

【点评】这篇习作模仿了《湖畔》的拓展意蕴的运思方法和结构方法。文章开头从唐诗引入,采用铺陈的方法,引导出第一层意旨:小舟期待身外的曼妙,期待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接着由“横陈”衍生开去,拓展核心意旨:对历史的承诺,对大义的担当。格调由低沉转入高亢,意蕴显得更加丰厚。

四. 文题精练

1.(2007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2.以“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3.半命题作文:心灵的_______(亮色、底片、烛光、呼唤),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猜你喜欢

母题小舟生命
捉迷藏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喝水
别催别催
逛超市
跨年,爱的母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