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地区国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2008-05-31张春胜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4期
关键词:黑土降水水资源

张春胜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地形单元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本区不同地理单元在国土整治中都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东北地区的黑土流失、湿地与森林资源被破坏问题

1.黑土流失问题:

具体表现:雨水冲刷(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主要原因:过度开垦土地,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治理措施:①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②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等。

2.湿地(沼泽地)被破坏问题:

具体表现: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主要原因:过垦、滥垦,破坏严重。

治理措施: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

3.森林资源被破坏问题:

具体表现: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治理措施: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二、华北地区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问题

1.旱涝与水资源紧张问题:

主要是4—6月,形成春旱;7—8月,形成洪涝。

旱涝原因: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大风扬沙天气,晴天多,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常常形成严重的春旱和风沙危害;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偏少(黄淮海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0%以上,水资源却不到全国总量的10%),而降水又集中在夏季(7、8月份),多暴雨,降水变率大,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加上起伏的地形,使这里很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治理措施: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指导思想为因洼制宜;治理模式为鱼塘—台田模式,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水资源紧张原因:自然原因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水严重,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是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

治理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市场调节、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2.盐碱问题:

水盐运动的规律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地下水中含量较高的盐会向土壤表层积聚而形成盐碱化。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剧了土地的盐碱化。

治理措施:以治水为中心,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关键是使土壤脱盐。如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秸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等。

3.风沙危害问题:

具体表现:盛行风吹动,下风向地区产生沙尘天气。

主要原因: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表疏松,盛行风吹动。人为原因是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违章施工,过度开采。

治理措施:退耕还草、还林;合理放牧;文明施工;植树种草等。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主要原因:自然原因是: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是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治理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等。④开矿时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

猜你喜欢

黑土降水水资源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如何打击盗土
水资源(部级优课)
绥化
DSC1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黑土地保卫战
降水对新郑市大气污染的湿沉降特征
黑土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