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投入力度不会减少
2008-05-30徐瑗
徐 瑗
未来5年西部基础设施投入至少会保持每年1000亿元。西部地区有条件,又有需求,国家也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不会减少,也能够支持。
国务院于2000年成立了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当时的计委主任及后来的发改委主任兼任。运行8年多后,西部办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被撤销了,国家发改委新设了西部开发司。原西部办只是一个协调议事机构,现在的西部开发司则变成了业务职能部门,对于司级的构架不能承担的原来部级构架的事情,则由发改委承担。
曹玉书,历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国务院西部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曹玉书认为上述机构改革并不意味着国家对西部开发力度的减弱,“西部开发要经过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现在有了良好的开端,来日方长,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该是通过各种探索,包括机构改革的探索,使上层建筑更适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有的可能是对的,有的可能是错的。我们当然希望这种改革是对的,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实践将可以证明决策或者举措是对还是不对,是好还是不好。”
至于他个人,仍在从事西部开发的工作,但作为副部级干部,具体职务还有待中组部安排。他表示:“作为一名干部就像一个螺丝钉,组织往哪按我就往哪拧。”
现在还不是减少基础设施投入的时候
《南风窗》:在以往8年的开发过程中,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策更多的是依靠国债、转移支付和国家财政投资等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效应如何?
曹玉书:回顾这8年来西部大开发走过的过程,西部地区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大量的投人得到的。东西存在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改革初期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西部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包括西部的生产要素或资源低价地流出了,当然也有西部地区自身的素质和观念等等。这些历史性的原因造成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确立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为了缩小乃至消除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历史性的,要想使西部地区发展起来,就要有一个源动力,有一个支点和基础。源动力和支点就在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就要由国家进行。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每年投入约计1000亿元。每年推出重点工程10个以上,截至2007年底,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92个,总投入1.3万亿元。
还有一个背景是当时国际上认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可能破坏生态,西部地区是生态环境最敏感最重要的地区,大江的源头和生态屏障都在那里。所以为了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又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另一项任务。西部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对全国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国家负了主要责任。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这两项8年累计投入1万亿以上。
《南风窗》:投入这么多,但是目前看,对缩小差距的贡献似乎并不明显。
曹玉书:差距比较的理念要改变,不能绝对地比较西部的某个省和东部的某个省,比如青海,地大物博,但人口很少。广东省一个市的GDE总量就可以超过青海。这么比的话很难说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能消除差距。那能不能不比总量,比人均?但这个有所在区域主体功能的差异,像珠三角和长三角是重点发展区域,人均GDP和总量都很高,西部地区很多都是生态屏障,通过他们的生态保护给全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均GDP不会像东部地区那么高。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上述比较来衡量差距。但是可以比较人们所得到的改革发展的成果,包括教育是否改善、收入水平是否提高、自身增长率是否加快。如果考虑这些因素,东西差距在缩小。
《南风窗》:可是东部地区也在提高和增加。
曹玉书:所以并不是说推进西部大开发就必然地缩小差距。目前从增长率来看,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增长要快。又比如说社会公共事业和服务,西部发展要快,在这些方面,西部地区正在明显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在发展速度上,去年和今年尤其明显,西部很多地区的发展速度要高于东部。
《南风窗》: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是否会减少,是否可持续?
曹玉书:国务院曾经承诺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不减。由于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都形成了基数,所以不可能减少。当然,另一方面,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长期看肯定会减少。基础设施再经过5~10年基本就可以大有改观了,现在是初见成效。与那些基础设施相关的重点工程也会有所减少,但现在还不是减少的时候,还得继续坚持投入。
《南风窗》:投入期还会持续多久?
曹玉书:至少5年到10年,基础设施还得加强。
《南风窗》:未来5年基础设施投入将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曹玉书:至少会保持每年1000亿元这个基数。因为物价上涨、投资基数、投资应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等因素都要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不能减少,西部地区有这条件,又有需求。国家也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不会减少,也能够支持。
西部开发需要实施两个转变
《南风窗》:世界上成功的区域开发计划几乎都是由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开发落后地区而实现的。西部地区在引入市场力量方面情况如何?
曹玉书: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进人是西部发展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事。西部地区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可以承载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而西部地区能不能加快发展步伐,最终实现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基础设施只是基础,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有条件发展有优势的、有特色的产业,这些产业能够创造比较高的附加值,能够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能够吸引民间资金包括东部地区的资金进入,当然也包括海外直接投资。这是双赢的格局。西部地区希望这些资金进入,促使当地潜在的经济价值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潜在的发展潜力变成现实的增长力。
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现在正处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希望寻找新的机会。加上全球性的初级产品供应紧张,特别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供应紧张,西部地区正好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地。东部地区企业家对西部的投入从改革开放以来就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有成功有失败,但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到2007年年底,到西部地区投资的东部企业总数有20万个,投资总金额超过2万亿元。
西部地区的开发走上了一個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从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转向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生态
环境建设的同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要逐步转变由财政投资为主转向以吸引社会资金包括外商投资为主,两个转变对西部开发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南风窗》:理论界和西部各省区仍集中于如何争取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但西部现有资本凝聚力仍然很小,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并不明显。
曹玉书:现在看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率先实行了一轮优惠政策,浦东开放过程中又有一轮优惠政策,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很多优惠政策。和这些优惠政策相比,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就不足为道了。
第二个问题是税法约束,税法约束各个地方不可逾越,所以地方采取税收优惠的空间很有限。我认为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给的优惠和可以让的利都无可厚非,这是放水养鱼的方略。
西部战略性产业布局事关中国发展大局
《南风窗》: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东部企业正面临挑战和谋求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能否成为东部企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曹玉书:我认为是肯定的。目前看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完结,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产业转移,这是大势所趋。
产业转移还有一个背景,中国要想保持长时间的快速增长,还要不断地提高发展的质量,必须使全国生产力要素能够自由地流动,使生产力布局能不断地优化,使产业结构不断地提升。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要保持高增长必须解决资源的瓶颈约束,比如石油、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等资源都很短缺,而西部地区这些资源相对丰富,可以很好地利用。要解决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这些最有约束力的矛盾,应该保护西部、利用西部、开发西部。这是事关中国发展大局的很重要的选择。
很多聪明的企业家都在西部地区寻找这样的发展机会,希望这些资源在西部地区就近开发,就近延长产业链。比如中国的铝80%集中在西部地区,80%又集中在广西,广西百色已经发展成铝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在这个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就会使东部地区原有的铝厂逐渐向广西转移。这是必然的选择。
《南风窗》:您提到开发西部的能源产业能够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西部大开发地区应该有什么样的战略性产业布局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乃至为中国经济提供发展动力?
曹玉书:有六大产业应该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的选择。第一大产业当然就是能源,包括水电和火电。东部地区的火电基本消耗殆尽,西部地区的水电和火电尚未开发,如新疆和内蒙。应该在西部地区建立若干个能源基地,包括内蒙、宁夏、新疆、贵州煤炭基地等,这些基地将会是未来支撑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水电基地,像长江上游及贵州,贵州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石油和天然气,新疆就是西气东送的起点,还有陕北和重庆。
能源和能源加工产业在西部应该有一系列的基地。这在未来中国产业布局中非常重要,过去能源产业布局主要是大庆和山东胜利油田,并把石油加工产业,包括乙烯和发电厂都布局在沿海,主要是面向进口原油,运输比较方便。北部湾现在正在开工建设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工厂。
第二就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产业布局重点在西部。主要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黑色主要是铁矿石,有色金属铝主要集中在广西和陕西。比如钼,在陕西,稀土在内蒙。这些有色金属应该根据储藏地和建设条件形成一系列的产业基地,保障中国在这方面发展的供给。
第三可以形成高技术产业。西部大开发也不能光搞基础性产品,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部地区可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有西安、成都、重庆还有昆明。
第四是装备制造业。西部的装备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化,优势渐渐显现出来。如四川的发电装备制造在全国和世界都有竞争力,如重庆的汽车和零配件制造和西安的飞机和军工制造。这些地方在未来有可能形成装备制造业基地。
第五是农副产品深加工系列基地。第六是旅游基地。
这六大产业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几十年西部开发的亮点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南风窗》:有学者认为,现行以东中西部为界来配置资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该以跨越省界的新经济区划来实施新一轮全国产业结构调整。
曹玉书:我赞成中国的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增长极来起到带动作用。
西部大开发从指导思想上不可能全面地、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和展开,必须坚持有重点的开发和发展。现在显现雏形的增长极有三个,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此外每个省会城市都会形成增长亮点,还有西部的口岸城市。我們希望这三大增长极,能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