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美外交危机的输赢家

2008-05-30

南风窗 2008年7期
关键词:尼加拉瓜输家查韦斯

向 骏

3月初的南美外交危机中,第一个输家是革命武装力量,第二个输家是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美国则是最大的输家。至于危机的赢家,拉美本身应该算一个,因为它拒绝了世界其他任何国家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借口的干预,在没有经历暴力的情况下就解决了自己的争端。

位于南美洲西北端的3国近日围绕跨境“剿匪”问题上演了连轴好戏,事件波及整个美洲地区,最终在拉美地区多国年度峰会上得以和平解决。透过该事件,可以看出美国在其后院的政治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而拉美已初步具备了自我管理与危机应对的能力。

整个事情的经过可谓一波三折:3月1日哥伦比亚政府军以陆、空联合行动,越界进入厄瓜多尔边境追剿哥国最大左派叛军“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以下简称革命武装力量),结果击毙21名武装人员,包括该组织二号人物雷耶斯。次日,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指控哥国侵犯主权,除召回驻哥大使、驱逐哥国驻厄大使外,还调派军队至两国边界。哥伦比亚外交部虽道歉,但指厄瓜多尔暗助叛军,两国对峙情势急剧升高。这期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不但调动10个装甲营至与哥国的边境,更指哥国举动“可能引发战争”;刚退休的古巴强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宣称整起事件是“美帝计划种族屠杀的结果”。

危机发生第三天,厄瓜多尔宣布与哥国断交,委内瑞拉则驱逐哥国外交官,且无限期关闭驻哥使馆。4日,哥国总统乌里韦(Alvaro Uribe)在美国支持下宣称要将查韦斯资助恐怖主义的罪证告上国际法庭,科雷亚则赴巴西寻求卢拉总统的支持。6日,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宣布与哥国断交,将危机的影响推向最高潮。然而,形势在一天之后突然发生逆转,因多米尼加总统在第20届里约集团首脑会议中斡旋成功,哥、厄、委3国总统握手言和,尼加拉瓜、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复交,南美外交危机遂以戏剧性方式落幕。

哥伦比亚“前倨后恭”

此次外交危机的导火线“革命武装力量”成立于1964年,其前身是受苏联支持的左翼民兵组织,主要活动在哥东南部原始丛林和亚马逊河流域,人数最多时接近2万人,控制了该国1/3的国土。冷战结束后,革命武装力量沦为专司打家劫舍、绑架勒索、制毒贩毒的国际恐怖组织。哥总统乌里韦自2002年上台至今,在以铁腕打击该组织的同时,努力反腐和发展经济,令反政府武装逐渐丧失群众基础。但由于该组织仍扣押着大约750名人质,且时常到唯一准许其设立办事处的委内瑞拉境内避难,哥政府军很难将其一网打尽。

2006年,哥国驻美使馆发布“FARC名列国际恐怖团体的577理由”之文件谴责革命武装力量近年之暴行,暗示了乌里韦高票连任后将全力清剿该恐怖组织的动向,对此美国自然乐观其成。事实上,为了从经济上帮助哥伦比亚铲除恐怖分子滋生的土壤,早在1999年,美国就在哥国时任总统巴斯特拉纳提出的“哥伦比亚马歇尔计划”之构想基础上,提出了援助哥的所谓“哥伦比亚计划”,该计划成为9·11事件后美国协助哥“反恐”的直接依据。然而,因哥国反恐不时侵犯人权,美国另一份关键计划“哥伦比亚贸易促进协议”迄今仍未获得美国会支持。这次越境清剿事件发生后,美众议院国际关系和拉美委员会资深众议员伯顿敦促美国政府尽快重启与哥国的贸易谈判,以便拿出新贸易协议供国会讨论。

尽管美国在危机发生后表示力挺乌里韦,并可能追加相关援助,而哥伦比亚的军队数量比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两国军队加起来都多,因此并不惧怕查韦斯的战争威胁,但在南美大国的斡旋压力下,乌里韦最终以在《圣多明各宣言》中就越境军事行动向厄瓜多尔政府和人民致歉、并承诺永不采取类似行动的方式,结束了这桩灼烧一周的政治风波。

此次危机虽暂时解除,但整个事件却成為国际关系上“权力转移”理论的最佳案例。该理论系由密歇根大学教授奥根斯基于1958年首次提出,经古格勒发挥阐释为“均势”和“不满”是“战争”的必要条件。后来,它又被蓝基(Douglas Lemke)教授应用于分析南美洲的冲突模式。蓝基将南美分成大西洋岸(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太平洋岸(智利和秘鲁)、北方滨海区(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和中部国家(玻利维亚和巴拉圭)4个次区域体系。他的研究发现,南美洲之所以和平时期相对较长,是因为次区域体系内的国力很少达到战争所需的均势,但他同时提出,“比邻”因素仍然可能导致区域内冲突。

对于比邻的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来说,由于两国同在北方滨海区,人口与面积相近,国力又分别因美国“反恐”援助和油价飙涨因素而逐渐达到“均势”,因而彼此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很高。再加上左派查韦斯和右派乌里韦在总统任内积怨已久,去年底双方在促使革命武装力量释放人质方面的角力更升高了“不满”程度。“比邻”、“均势”、“不满”3项条件皆备,故冲突几乎必然发生。而乌里韦政府虽然敢于越境偷袭小股叛军,但其实并未做好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一遇到师出无名的情况,马上转求息事宁人乃是上策。

委内瑞拉“合纵抗美”

今年2月5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麦康诺在16个情报单位主管的陪同下于美国参院情报委员会年度“美国当前及未来的威胁”听证会上表示,在古巴和伊朗的协助下,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将“持续挑战”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利益。此一证词相当程度地反映了美国对查韦斯的不满和不安!

此次哥、厄外交危机应可视为美、委之间的代理战。查韦斯不但“逢美必反”,更将哥伦比亚视为“美帝的爪牙”、“拉美的以色列”。今年1月查韦斯主张哥国应依《日内瓦公约》将革命武装力量视为内战中的“合法军队”,承认其政治地位。结果导致2月5日超过200万哥伦比亚民众上街示威,全球共125个城市同步响应,要求革命武装力量释放人质并结束40多年的暴力。

查韦斯和革命武装力量的友好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992年。当年他因“流产政变”被捕入狱后,革命武装力量曾资助他15万美元,而近年来查韦斯给该组织的回报累计至少有3亿美元。另有证据显示,查韦斯正同科雷亚成立所谓的“厄瓜多尔计划”以制衡美、哥的“哥伦比亚计划”。

查韦斯发起并组建的那些区域性经贸平台兼有收买人心,巩固拉美左派阵营执政的作用。例如,2005年他不但成立“南方电视台”制衡美国的CNN,更和古巴签订综合社会主义贸易及政治整合模式的“玻利瓦尔美洲替代方案”——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各自的左派领导人上台后,陆续加入了这一有“人民贸易协议”之称的方案。2005年6月,查韦斯倡议成立了“加勒比石油计划”,吸收了16个成员国。2007年12月,查韦斯又主导成立了“南方银行”,启动资金达70亿美元,会员除了一些左派小国,也包括阿

根廷、巴西这样的大国。在拉美地区,能够不受查韦斯金钱诱惑的只有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等少数右派执政的国家。

在“反帝”主题下,查韦斯不仅经常在国际间与布什言辞交锋,更以实际行动对抗“美帝”,例如谋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大量采购俄罗斯军火,与伊朗、叙利亚领导人相拥甚欢,等等。今年1月27日,查韦斯更在周日新闻联播中宣布,委内瑞拉、古巴、玻利维亚与尼加拉瓜将在两个月内成立“反帝军事同盟”,并将以联合部队共同对抗美国。两天后,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高调地宣布,哥伦比亚强行驱逐在加勒比海领海内的尼加拉瓜渔船违反国际法庭对两国海域划界的判决,因此训令外长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控诉,并加强尼加拉瓜海空军的战备能力。

危机中的输家和赢家

明初的南美外交危机中,第一个输家是革命武装力量,该组织除二号首脑遭击毙外,遭掳获的计算机内存也显示该组织和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尼加拉瓜等左派国家之间存在久被怀疑的密切关系。革命武装力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为理想和信念而战”到70、80年代“不知为何而战”,再到现在的“为钱而战”,早已丧失精神支柱;其规模从本世纪初的1.6万人减少到目前的6000至8000人,以“西山已日暮”形容实不为过。

第二個输家是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他被迫在里约集团首脑会议上正式向厄瓜多尔道歉,而在清剿行动之前原本有可能被叛军陆续释放的人质势必遭池鱼之殃。当然最大的输家要算美国。美国在危机初期表示完全支持哥伦比亚并指责委向边境派兵是挑衅行为。“这样的声明即使不算火上浇油,也的确不是‘灭火、‘降温之举,”纽约大学拉美史教授葛元丁认为,“布什公然拒绝不干涉他国事务的原则,这侵犯了拉美国家最珍惜的主权。”

至于危机的赢家,拉丁美洲本身应该算一个,因为“它拒绝了世界其他任何国家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借口的干预”,《纽约时报》认为“它在没有外界帮助并且没有经历暴力的情况下解决了自己的争端”。成立于1986年的里约集团长期以来苟存于美洲国家组织、南方共同市场的夹缝里,并没有太大的挥洒空间。通过此次危机,里约集团成功取代美洲国家组织的角色,不啻是咸鱼翻身。而巴西、阿根廷则充分显示了协调区域矛盾、缓和冲突的能力。至于查韦斯是输家或赢家,恐怕要到他任期过半再次发动公投的结果出炉后才能见分晓。

猜你喜欢

尼加拉瓜输家查韦斯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油价暴跌的赢家和输家
图片新闻
查韦斯生死扑朔迷离
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