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多国“民主僵持”
2008-05-30尹鸿伟
尹鸿伟
随着苏哈托、李光耀、马哈蒂尔等“强势”领导人退出政治舞台,以选举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民主形式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具体,但各国的民主进程却依然暧昧多变。
2008年1月,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背负着未曾了结的贪腐审判撒手人寰,享年86岁。苏哈托的跌宕一生,见证了整个东南亚政治由威权走向民主的过程:1986年,人民力量起义推翻了菲律宾的马科斯政权;1992年,泰国的抗议者令军政府还政于民;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垮台……2008年7月,柬埔寨第四次成功进行了议会民主选举,现任首相洪森连任,成为东南亚在位时间最久的民选政府领导人。
“洪森因选举加冕而愈发强势,表明以选举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民主运作在东南亚地区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具体。”香港资深研究员黄建炎对记者表示。
选举未必能巩固民主
不过泰国在整个2008年动荡不安的例子也在提醒着人们,真正的民主灯塔在东南亚国家依然模糊不清。16年前,泰国人走上街头要求选举民主的回归,但现在他们似乎回到了起点——人们又走上街头,却说不想要他们在1992年所要求的东西。
“在东南亚人民的概念中,‘投票、‘诞生宪法就是‘完成了民主的使命,但是过后人民又没有了发言权。”泰国曼谷的东南亚问题专家刘振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于是,人们又是后悔,又是搞‘街头政治。”
一方面是大历史意义上的整体前进,另一方面是局部国家中短期内的反复甚至倒退,2008年的东南亚民主进程所呈现出的复杂局面,差可用“胶着”和“僵持”来概括。
在2007年,欧美国家曾经把中南半岛5国(缅泰老柬越)和文莱称为“不自由国度”,把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东帝汶称为“部分自由国度”,把印度尼西亚称为“自由国度”,结论是“真正称得上拥有包括出版自由在内的坚实民主的,只有一个印度尼西亚”。
对此,刘振廷认为:“那是西方的评价,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印尼的电视新闻报道还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宗教和民族方面的报道需要小心翼翼。而从泰国和菲律宾今年和历来的表现看,两国的民众‘最自由也‘最滥用自由。”
一些人迷信选举能够巩固民主,但缅甸、泰国和菲律宾的例子说明,当国内存在军人强势干政甚至执政的情况时,其民主选举不但不能平息国内矛盾,稳定国内政局,反而使得这些国家伴随着选举活动产生了周期性的震荡。
刘振廷认为:“原因是当权者实行愚民的物质主义政策、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封建农村社会观念,所以积重难返。另外的原因则是人民没有武器,因此‘枪杆子里出政权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进入2008年,东南亚不少国家虽然外表平静,实则内部各派矛盾尖锐,权力斗争激烈,社会秩序混乱,暴力事件频发,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严峻。而且,随着《东盟宪章》的推出加强了东南亚区域内的凝聚力,这些国家彼此之间的影响和渗透也在加强。
2008年3月,一直被国内“民主运动”和军方势力所拖累的泰国政府表示,要通过静默外交的方式帮助缅甸转变成民主国家,“(缅甸)变革必须从内部开始,而西方针对缅甸军人政府实行的经济制裁终究要失败”。
东盟对民主推动有限
拥有2亿多人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也是最大的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按照一些西方学者的观点:其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第三大民主国家,鉴于其民主程度在东南亚最高,意味着其在东南亚,甚至更大范围内将能够发挥有力的国际作用。
2008年初,印尼具有温和回教领袖作风的总统苏西洛访问了缅甸,他还计划访问朝鲜,并与美国商讨了朝核事宜,希望发挥特殊桥梁的作用。同时,伊朗总统内贾德也来到印尼寻求支持,印尼还在与伊朗等一起举行的“发展中国家G7峰会”后宣布,印尼也要发展核能。
“由于印度尼西亚也处于东南亚,属于东盟成员,这就注定它的政治行为无法完全脱离这个圈子。”刘振廷说,“东盟自1967年成立后,从早期的反对共产主义联盟性质转变成现在的政治、经济联盟,其对东南亚民主进步有一些步伐缓慢的推动作用,但成员国们还总是因为经济利益和领土主权争吵,致使内部矛盾不断。”
他表示,目前的东盟根本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所以国际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东盟开始不行了”,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缅甸军政府问题。由此,他认为印尼的民主作用只能发挥在某个范围,例如首都雅加达和一些大城市;而在一些偏远或仍有种族冲突的地区,其影响力仍然非常有限,更别谈其目前对其他东南亚国家辐射影响了。
“况且东盟各国的价值观不一样,民主标准也不一样,几乎每个国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国家都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理由。”刘振廷说,“且不论东盟成员们对缅甸将军们束手无策,光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还存在的‘内部安全法,就足以令东盟所谓的‘民主跃进失色。”
2008年9月,马来西亚20余名民众在吉隆坡市中心和平请愿,要求政府废除1960年制订的《内部安全法令》并立即无条件释放被扣人士,但遭到警方驱赶,整个活动仅进行了约15分钟。“因为反对当局在明12日援引内安法令扣留三人而请辞的马来西亚首相署法务部长再益·依布拉欣(Zaid Ibrahim),随后发表了《废除内安法令,留下历史足迹——致首相公开信》,可见马来西亚要实现彻底民主仍然得跨越许多鸿沟。”刘振廷说。
在越南,前领导人胡志明曾亲自批准创建,但匿迹很久的越南民主党继两年前公开宣布该党将复建并重现政坛后,目前已迈出一些实质性组党步伐;而早已消亡的越南国民党的一些老党员,也步民主党的后尘,正在筹备复建。
香港资深研究员黄建炎认为,越南的民主改革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政治体制改革有望向更深层次发展。当然,由于其国家性质的特殊性,故所产生的一些民主进步,往往只被西方当作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证据”。
他说:“更为突出的一个情况是,缅甸、老挝、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国都还盘根错节地存在着‘反政府武装、‘民族独立运动甚至‘恐怖组织,时断时续的军事冲突不断给这些国家的执政和大选带来烦恼。”
纵观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民主发展,仍然呈现出一种参差不齐的景象。刘振廷认为,不能把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希望简单地寄托在“东盟”身上,各个国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等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步入类似欧盟的协同民主路途。
民主僵持与宣传伎俩
2008年9月,中国前驻联合国大使沈国放撰文指出:东南亚各国近年来加大对民主投入,提高普通民众对东盟公民身份意识和东盟的认同感,各国“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
力量日益壮大,在民主建设、人权保护领域表现活跃;但其中一些国家,也因政治制度、民族分离、经济发展或其他社会问题而引起国内动荡,甚至成为国际焦点话题。
从2008年9月1日起,新加坡首度允许公民在指定的芳林公园“演说者角落”举行户外示威,不过不得涉及种族与宗教课题。与此同时,缅甸军政府也作出两大举动:首先,愿意提供像《时代》与《新闻周刊》等国际杂志与当地的报纸、私人信件给被软禁在家超过10年的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其次,服刑最久的政治犯、79岁的新闻工作者温丁经历了19年铁窗生活后,于9月23日连同另外9000多名囚犯一起获释。
不过,刘振廷认为:“统治者不会轻易‘变脸,这些情况仅是一种惯用的宣传伎俩。”“新加坡和缅甸没有改变执政实质,这些小伎俩起不了作用,即使再过10年也是如此。”
到2008年10月上旬为止,新加坡除了一名商人到“演说者角落”的布告栏贴了一张纸,申诉有关在海外投资方面遇到的困难并希望得到政府的协助外,唯一到芳林公园行使合法户外示威权利的只有一家反虐待女佣组织,“各方反应冷淡”。当然,也有新加坡民众表示,此举是政府在政治管制上展现“柔软身段”,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政府的自信和对国民的信心。马来西亚的一名学者则认为,“虽然压制性民主为新加坡带来稳定,但却使其无法在文化和影响力上成为真正的先进国”。
在缅甸,“言必谈民主”几乎已经成了军政府领导人近年来的一种常态——每逢独立日、联邦节或者一些国际外交场合,都可以听到缅甸将军们大谈建立“民主国家”的目标。事实上,缅甸制宪国民大会早在1993年已开始举行,由于分歧严重大会一度休会8年,“筹备了15年后”的2008年5月,缅甸新宪法全民公决“得以通过”,随后军政府承诺将在2010年根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大选。
在泰国,自2006年军方赶走总理他信后,各派民众便开始进入无休止的示威活动期,2008年迄今已造成多起冲突并致数百人死伤。耗时经年的“对抗式民主”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泰国的政治危机并不只是简单的政权之争,可能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现在,有着6300万人口的佛教王国泰国是否应该实施民主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一些好事者质疑的话题。”刘振廷表示,“事实上,东南亚几乎每个国家都在民主进程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麻烦,根深蒂固的官员腐败、选举舞弊、任人唯亲,建基于强势领袖而非观念的制度,以及贫富差距和金融危机,使其基本都还处于一种‘民主僵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