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海啸中的美国大选

2008-05-30龚小夏

南风窗 2008年22期
关键词:麦凯恩民主党共和党

龚小夏

这次金融风暴中的选举,对于美国乃至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无论是专家还是民众都已经感觉到,8500亿美元救市,不过是临时性的治标。如何长久治本,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将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可能将美国推向不同的道路。

美国的总统大选在最后一个月里面正好遇上金融危机,对整个选举形势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如何处理这次危机、挽救美国的经济,成为选民对两党候选人的首要关注。同时,也使得这次大选不仅会决定未来4年的政府政策,甚至也有可能左右美国今后长时期内的社会政治发展趋势。“美国向何处去”已经成为让几乎每个选民都感到焦虑的问题。下一届总统面对的,将是个“临危受命”的局面。

金融危机威胁下的选情

9月上半月,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大会刚刚开完,奥巴马原来在民调中一路领先,可是在共和党大会之后却被对手麦凯恩超过。虽然只有几个百分点,却也还是在民主党内引起了相当的紧张。由于布什政府的政绩欠佳,今年普遍被认为是民主党年。民主党在争取夺下白宫之余,还希望能够扩大在参众两院中的多数席位。但是在9月中旬,不仅麦凯恩在领先,而且在国会竞争中民主党原先超出对手两位数百分点的优势也降到了一位数。不少原来看上去毫无希望的共和党国会候选人突然看到了“咸鱼翻身”的前景,让共和党的选民很是兴奋了一阵。

金融危机一夜之间打破了这个美梦。从9月下旬开始,两个星期内道琼斯指数直下3000多点,股票市值缩水以万亿美元为单位。从华尔街开始的恐慌波及美国的普罗大众,让整个中产阶级人心惶惶。要知道,自1995年以来,持有股票的人数从4000万上升到5700万,占工作市场人数的一半。公司的退休金制度越来越多地改变为所谓“401K”计划,也就是允许个人通过银行、投资公司、基金等方式,将免税的退休金积蓄放到股票市场上去。年龄稍长的中产阶级人士的财产大多数都在住房和退休金计划上。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们眼见自己的资产两头缩水,内心的不安乃至恐惧可想而知。

与道琼斯指数一并急转直下的还有共和党的支持率。9月中旬金融业开始动荡以后,麦凯恩在民调中的数字就开始一路下降。到10月上旬,盖洛普民调中奥巴马与麦凯恩已经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而有数个本来以为保险的共和党议席也遭到重大挑战,形成了民主党有可能在参议院总共达到60个席位、从而持有绝对多数票的局面。有保守人士惊呼,共和党正在走入一个全面在野的黑暗时期。

显然,多数选民认为共和党要为金融危机负主要责任。布什政府在任8年,其内外政策之大量失误有目共睹。这次金融危机本来在一年前就已经出现预兆,可是政府既没有任何准备好的应对方案,更没有提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财政部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出台之后,媒体去问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财政部的官员竟然说,他们并没有研究根据,只是这个天文数字听上去比较顺耳。拿纳税人的钱如此漫不经心,就连许多共和党最坚决的支持者也感到失望,多数选民对于共和党的执政能力看来失去了信心。不过,国会过去两年是处在民主党的控制下,因此该党在参众两院的领袖们也难辞其咎。反映在民意调查上,就是国会的支持率甚至还不到总统的一半,只有百分之十几,有的民调中甚至降到了一位数。下院领袖佩洛西以及负责监管金融业的众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和参院银行、住房、都市事务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德的表现都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尽管媒体和选民都在大力督促两党出台新的经济方案,可事实上全球化环境下的金融业是个复杂而敏感的体系,任何通过政府进行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都会显得或是苍白无力、或是不着边际,甚至更糟糕——在选民们看来,是对他们的再次欺骗。虽然两党都未能拿出切实可行、起码是能够说服民众的计划,但是选民看来更加倾向于给予政治新人奥巴马以机会。是以,奥巴马的支持率有几个百分点的上升,同时,麦凯恩的支持率却是持续地下降。而面对危急的选情,麦凯恩一方似乎乱了阵脚。除了不断地攻击奥巴马与六七十年代的恐怖分子艾尔斯的关系之外,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说法。照此下去,共和党似乎是输定了白宫。

大选的变量

然而民主党一方并不敢大意。熟悉选举历史的人都知道,10月份选民的情绪就和这时的气候一般反复无常。就拿2000年的例子来说,10月初戈尔与布什进行第二次辩论的时候,戈尔比布什领先11个百分点,结果在几个星期之后的投票中,两人却旗鼓相当。而里根在10月份落后卡特一大截,最终却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拿下了489张选举人票。

这次大选中有一些难以预测的变量,包括选举前两个星期的经济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走向、国际局势中是否出现突变或者突发事件、双方的候选人中是否会爆出丑闻或者说爆出让选民非常反感的话,等等。除了这类意外因素之外,有两个重要的、深层次的议题将在选民面对投票箱的时候左右他们的意向。

第一个是经济与价值观上的,或者说是美国人对自身生活方式和社会政策的反思。金融海啸中,美国选民在担忧之后的第一个反应是愤怒,从而引发了民意的海啸。民众怒火的对象首先是华盛顿,之后是华尔街。白宫和国会议员们接到了雪片似的来信。人们质问: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否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华盛顿有多少人拿了华尔街的好处?布什政府将数千亿美元投入伊拉克战争,在8年内将联邦政府扩大了20%,给国家造成了天文数字的债务与赤字,这些是否直接间接地导致了金融风暴?财长保尔森直接出自华尔街,却没有对投资银行的问题发出警告,那是无知、无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选民强烈要求政府出面,对金融业中可能存在的违法和犯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然而,在最初的愤怒过后,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冷静地思考这次金融风暴的根本原因。媒体上开始出现评论和大量读者观众来信,指出美国普通人过度消费、过度借贷与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贪婪都是导致危机的根源。对于政府的救市计划,选民普遍表示怀疑。人们问道,美国是应该遵循传统的自由市场观念、反对政府更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呢,还是走欧洲人高税收、高福利的道路?在副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时候,共和党的佩林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们按照父母在我们得到第一个信用卡之前教的那样做:不要入不敷出。作为个人,我们要保证在这整个过程中负起个人责任。经济如此之糟,不是美国人民的错,但是这给了我们一次获得许多有益的教训的机会。”后来的调查发现,这是整场辩论中让共和党的支持者和中间派选民最提神的一句话。当时共和党一些著名的评论家指出,如果麦凯恩循着这样一个思路去制定政策目标,对于中间派选民应该很有吸引力。

可是,在道琼斯指数一周之内下跌18%

之后,共和党的候选人麦凯恩还是没有拿出一个令选民信服的经济计划来。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党将责任归于布什政府、并强调麦凯恩与布什的政策毫无区别的说法就一时占了上风。

影响选举的另外一个变量,是美国选民长期以来对权力集中在一党手中的担心。这种担心导致选民经常会倾向于在国会与白宫之间投下不同政党的票。1960年代以来的记录显示,只要是国会和白宫控制在不同的政党手里,政府的支出就要大大减少。国会掌握着税收和支出的大权,但是政府预算要由白宫来提出。如果上下两院和白宫是同一个政党,那么本党的议员就大多会批准白宫的各种开支计划。要是掌握国会的是反对党,白宫要增加政府开支便不那么容易。在美国的国债和赤字如此庞大的今天,选民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另外,对于国会上下两院的各种法案,许多人也希望能够有总统的否决权来最后把关。

在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离最终投票日还有三个星期。目前奥巴马领先麦凯恩6至10个百分点。可是在这次选情瞬息万变的选举中,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再出现一波三折的戏剧性局面,尤其是因为落在后面的,是一个在过去一年里面数次被媒体宣布“毫无希望”的麦凯恩。

新总统将“临危受命”

这次金融风暴中的选举,对于美国和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无论是专家还是民众都已经感觉到,这次政府8500亿美元救市,不过是临时性的治标。至于如何长久性地治本,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将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有可能将美国推向不同的道路。

人们都知道,最初引发危机的是房屋次贷。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住房泡沫的影响。住房价格似乎是在无止境地上升,同时贷款购房也越来越容易。在1980年代,到银行去贷款购买住房需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审查,同时银行也要求付相当比例的首期。信用不佳或者付不出首期的人因此也就买不到房子。然而,1990年代以来,银行贷款越来越宽松,首期付款的要求也越来越低。银行大量贷款给本来不够条件的人,日积月累形成了厚厚的不良贷款的积淀。1990年,美国人的房屋贷款总额为2.5万亿美元,到2007年上升至10.5万亿。从1994至2005年,收入相对较低的少数族裔的房屋拥有比例上升了24%。而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尽管有一定的经济因素,但是意识形态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传统上是个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不过自19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经济平等和社会福利的思想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当牵涉种族问题的时候,政客和公众人物都如履薄冰般小心。就住房来说,低收入者自然缺乏拥有住房的能力,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从贷款到购房都会有更多的困难。而在美国的具体社会环境下,这就难免被贴上了种族歧视的标签。卡特政府在1977年率先通过《社区再投资法》,要求银行为低收入社区的成员购房贷款。这一法案在1990年代又多次修改,成为推动整个次级抵押贷款机制发展的法律基础。在该项法律的限制下,银行不得不给低收入人群贷款。拥有住房是基本权利成为流行的意识形态。大批为穷人和少数民族争取利益的社区行动民间组织也发起了各种行动,包括在他们认为贷款不公平的银行门前发起示威,发动选民向国会议员和政客施加压力等,来迫使银行就范。像ACORN这类著名的社区组织借此坐大,拿到数以亿计的资金,包括银行为息事宁人而付出的捐赠以及政府机构的拨款。对于不良贷款,银行在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抵抗之后,发现可以将房屋按揭变成证券来出售以转嫁风险。整个次贷系统就这样形成了。而这套体系之所以能够运转多年,靠的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一旦房价下跌,危如累卵的次贷系统就会崩溃,并且将整个金融体系拖入深渊。

摆在奥巴马和麦凯恩这两位候选人以及所有美国选民面前的问题是: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是国家干预不够、市场过于放任,还是政府插手太多、市场不够自由造成的?经过了这次动荡,美国是应该坚持亚当·斯密推崇的市场资本主义呢,还是加强凯恩斯式的经济?这两人并没有就此作出解释。在选战中,奥巴马攻击麦凯恩,指他要为过去8年中政府监管不力负责;麦凯恩则反唇相讥,指奥巴马计划扩大联邦政府,限制自由市场的发展。可是最终的计划究竟如何,两党的候选人目前都不肯、或者是不能给出非常明确的回答。

无论如何,美国和西方政府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救市行动,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新的高度是未来政策的起点,也是以往政策的终结。也许这是一个岔路口,一边通向更大的政府,另外一边通向更大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下一届的白宫主人的意向将至为关键。

猜你喜欢

麦凯恩民主党共和党
麦凯恩越战被俘经历迷雾重重
特朗普 吐槽麦凯恩
共和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