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中窥豹 略见一斑

2008-05-27戴年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4期
关键词:成语语法

戴年山

【摘要】成语和文言文学习有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成语中的字词和很多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都存在着同词同义的现象,此外从成语中还可学到一些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掌握了成语,就能为更好的读懂、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成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语法

时下,有许多中学生觉得文言文很难学。至于难学的原因,就不再深究,这里只想探讨一下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的问题。也许有人会问:成语中能学习文言文吗?能!因为中华古代文化是以文言文形式记载的,而成语是古代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从中可以窥见文言文的身影,嗅到文言文的气息。再说成语的几个主要来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等)原本都是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再看一组数据:177、173、136、255、161、265、158、310、140,这依次是出自《诗经》、《论语》、《孟子》、“春秋三传”、《庄子》、《史记》、《汉书》、“唐诗”、“宋代诗词”的成语条数(是据《成语探源辞典》统计的)。所有这些足以说明:中学生若能学好成语,对其学习文言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下面主要从三方面予以细说。

一、从成语中学习并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

有些成语中的字词跟文言实词存在同词同义现象,这就有助于中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记忆和对文言文的学习。先说“爱”“安”两个实词在成语和文言文中的同义现象。成语“爱不释手”中的“爱”与《触龙说赵太后》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里的“爱”,都是“喜爱”之义;“爱民如子”和《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里的“爱”同为“爱护”之义;而“爱日惜力”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里的“爱”都是“吝惜,舍不得”之义。成语“安如磐石”“安如泰山”与“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都是“安稳”之义;“安家落户”与“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中的“安”意思同为“安置,安放”。

再说实词“察”“辞”在成语和文言文中的同义现象。成语“明察秋毫”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察”都译为“看清楚”;而成语“察言观色”与“徐而察之”(《石钟山记》)中的“察”都译为“细看”。文言实词“辞”,可作名词,当“言辞、文辞”讲,而成语“辞不达意”与“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里的“辞”都是此意。“辞”还可作动词,译为“告别,辞别”,而成语“辞不获命”与“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中的“辞”皆为此意。

此外,还有很多实词,诸如“度、负、盖、故、顾、当、道、既、患、咎、解、举、克、怜、汤、走、亡”等等,都能在成语和文言文中找到其相同义项,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二、从成语中学习并掌握一些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

文言虚词在成语和文言文中意思相同、用法相同的现象也有不少。下面列举一些。(按文言虚词、用法或意思、成语、文言文中的语句顺序排列)

何:①疑问代词,哪里,什么何去何从、何足挂齿豫州今欲何往?(《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副词,为什么,怎么何乐不为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其:①代词,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貌不扬、反其道而行之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代词,我的,我,自己 各行其是、三过其门而不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代词,其中的其乐无穷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石钟山记》)

④形容词词头,可不译微乎其微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

于:①介词,在于今为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②介词,自,在,到,从青出于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③介词,向,跟,同,对(于),给公之于众、无济于事请救于齐。(《史记·孙膑传》)

④介词,由于,因为业精于勤、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⑤介词,胜过,比重于泰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与:(yǔ)助词,和,跟,同与民同乐、与虎谋皮、与众不同、与人为善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

则:连词,就,便,那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之:①代词,他(们),它(们),她(们)取而代之、安之若素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助词,的惊弓之鸟、弦外之音、他山之石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③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玄之又玄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此外,成语中的虚词“以、为、者、尔、乎、若、所、焉、因”等,也都能在文言文中找到与其用法、意思相同的虚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从成语中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学文言文,其语法知识也很重要。有些成语就告诉了我们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下面来列举一些。

1.宾语前置时不我待惟命是(听)从马首是瞻何去何从唯利是图

2.状语后置嗤之以鼻重于泰山相濡以沫

3.成分省略盲人(骑)瞎马逍遥(于)法外

4.被动句式贻笑大方见笑大方

5.词类活用

A.名词动用:华而不实先花后果衣锦还乡

B.形容词作名词用:披坚执锐

C.使动:祸国殃民危言耸听显亲扬名既来之,则安之

D.意动:先公后私不耻下问

E.名词作状语:草行露宿虎踞龙盘星罗棋布

6.互文善男信女拐弯抹角

由此来看,如果中学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且注意从成语中学习并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再阅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就会渐渐觉得读懂浅易文言文并非难事,也一定能学好中华文化的两大瑰宝——成语和文言文。

猜你喜欢

成语语法
跟踪导练(二)4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
参考答案
拼成语
猜成语
语法拾趣“尚未”和“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