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养

2008-05-23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贵姓西餐闯红灯

阮 直

教养是对人的行为方式的评价,有教养的特点是按社会、阶层、地域所遵从的行为方式行事。由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差异,对教养的阐释也不一样。

对于全社会而言,公认的有教养是指遵从社会各阶层都认可的行为方式,就是按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行事。比如早些年,有人问你“您贵姓”,有教养的人一定说“我免贵姓×”,可如今若没有半百年龄的人都不免贵了,连电脑的输入法,都不把“免贵”作为一个词组了。可见如今“免不免贵”都与教养无关了。是这个时代把那个时代的教养给免了。

比如在西方社会,最没教养的行为就是闯红灯了,多么绅士的男人一旦闯了红灯,那是最丢面子的事。可是在咱们这儿,谁的面子大,谁的身价高,反倒理直气壮地闯红灯,那算特权,不算没教养。在西方无论是登机还是上火车,大家都是一样的排队,不排队先行的人,就是没教养的人,可在咱这儿,贵宾室就是为某些人不排队先行准备的。谁能说那些人都没教养?我们这边把他们那边的没教养给颠覆了。

教养在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好像是读书人,或者有身份、有身价的人才有的“专利”,像满街叫喊“磨剪子戗菜刀”,喊“破烂换钱”的人就不会有教养,因为他们不会打领带,不懂得吃西餐,听不懂德彪西、门德尔松,他们甚至不知道尼克松与落叶松哪个铺地板更好。可是他们知道不能糟踏用汗水换来的粮食,他们信奉着父债子还的原则,他们按过手印的白条,就是他们一生的信守。我们看看那些最有慈爱之心的人,把孝道与人道能拧在一起的人,就是我们没有多少文化的祖辈们。他们的教养不是一个人的教养,而是一个民族的教养。

在广阔的田野里,他们随地吐痰惯了,可进入城市他们就能憋得住;在乡下他们大嗓门地说话,到了城里,他们不是比城里人还悄声细语嘛,你以为他们怕你吗?不是的,我们的农民怕过谁?蒋家王朝的八百万军队,不都是我们乡下那些“没教养”的农民军队打垮的吗?如今的农民怕的是坏了人家城里人的规矩,这不是教养是什么?中国农民的教养是我们家族、民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它不跟风,不随派,有超强的稳定性。

倒是一些出入于星级大酒店,常吃西餐,听音乐会前排就座,为了减下身上多余的赘肉,为了显示也贵族了去打高尔夫、打保龄球的人最缺少教养,他们以为教养就是给女士开车门,上电梯让女士优先,会赞美漂亮的女性,可那些女士若换成了下岗女工,换成了乡下的婆婆,他们的教养还会保持吗?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有教养未必有文化。

人的教养不应该是身份的高贵,也不该是礼仪、礼节上的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而是人性上的仁善,是对待一切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审视一下我们做人的教养,有多少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不是我们自身的心灵需要。当教养被我们异化成人的身份的外套时,我们的教养也就成了白痴头顶上的桂冠了。这样的教养有与没有都不能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即便有人练就了这样的教养,也无非是多了一些有教养的衣服架子。

(选自《清远日报》)

编辑提点:作者的观点在具体细节上肯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有教养未必有文化”,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现实感受。而“人的教养不应该是身份的高贵,也不该是礼仪、礼节上的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而是人性上的仁善,是对待一切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这一点无疑是深刻、中肯的。

猜你喜欢

贵姓西餐闯红灯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OF三谷西餐酒吧
吃西餐
这两个姓为何不说“免贵”
“我不再闯红灯”
曝光闯红灯行人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