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口为何“涨价”
2008-05-19杨正莲余佼佼
杨正莲 余佼佼
又逢一年毕业时。对于户口的关心,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轴心,蔓延至社会的各个角落
“现在这个时间决定了这个价格。”“户口”解释目前户口黑市交易的行情说,“这个时候不是谁都能办得了。”
“户口”,是一位自称来自辽宁的张姓男士的网名,他从事这个交易已经有很多年。
北京户口等于年薪10万?
“2007年的时候,你这样的只要三四万就能办。”至于一年之内就涨到8万,张姓男士说,“北京现在审批太严格了,指标有限。”
张姓男士所说的“你这样的”情况,是指生源地和院校都不在北京的“双外”应届高校文科硕士毕业生,因为不属于北京2008年紧缺专业引进人才范围,这些毕业生获得北京户口的机会相对较小,而且通过非常规途径购买的费用也远远高于紧缺专业。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应届文科“双外”硕士毕业生买北京户口的身份,接触卖户口的人群时,得到的最高报价是15万。多名声称能办户口的人都说:“理工科及紧缺专业好办,文科不好办。”
户口买卖这个隐形市场,正以“黑市”独有的灵敏印证北京户口的暴涨“行情”。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有3518人参与,九成以上是青年)发现,当被问及应届大学生毕业年薪是多少才能弥补户口所带来的影响时,67.8%的人认为,年薪超过10万元以上才能弥补户口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甚至,有14.6%的人认为,这个数字应该超过20万元。如果实在无法落户,14%的调查参与者会买户口来解决这个问题,44.9%的人持观望态度。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北大未名BBS的热门话题版面曾经有一则题为“现在京户到底有多重要?”的帖子,后面有人跟帖说,“对于月薪两三千的人,户口的价值是他三四年的薪水,当然非常重要。对于月薪两三万的人,户口也就是他三四个月的薪水,这就不是很重要。”
网友“手可摘星”则直接量化了户口与薪水之间的关系:“本科起薪满12万,硕士满18万,博士、MBA满24万,不需要考虑户口;本科起薪低于4万,硕士低于6万,博士、MBA低于9万,一定要有户口。”
供不应求的户口市场
北京户口价格上涨显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教授认为,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控制相应的人口规模,政府加强控制力度和资格审查等,都会使得正常获取北京户口的途径和非常规买卖途径的渠道减少,从而“客观”上推高“行情”。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应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而北京市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初,北京市常住人口1740万,外地户籍常住人口540万,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31%,而且比例还在不断升高。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目前面临的人口压力很大。虽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到人口流动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其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暂按2000万人预留。但是,要想在13年内把人口保持在1800万人或者2000万人的规模,北京显然需要在各方面从严控制。
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北京市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另一方面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继续引进急需人才,同时还得考虑人们的迁徙和居住自由。因此,紧缺专业限制等相关落户北京的资格要求越来越高,审核也越来越严格。
据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网站信息,北京市人事局2008年依然严格按照紧缺专业政府调控的原则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严格引进资质,对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信息进行综合评定;严格控制“双外生”,尽量引进规定范围内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北京市紧缺专业的毕业生。
与北京市能够提供的外来人口落户指标越来越少相对应的,却是大批等待进入北京的外来人口。仅以高校毕业生数量来衡量,2007年教育部第1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曾透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
应届高校毕业生之外,还有大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特别是在北京接受教育多年却没有北京户口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的学生,以及其他各种情况需要北京户口的人。
前述张姓男士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们办理高中阶段学生的北京户口收费在20万至30万之间,具体金额由办理渠道来决定。
供求矛盾决定了户口价格。但具体交易行为中,相关环节对利益的分割也一层层推高了交易价格。
在记者表示对户口交易很有兴趣时,张姓男士指点佣金提取办法:“你可以跟他(买家)谈价格啊,在我的价格之上都给你。例如我给你7.5万,如果你卖8万,那你就拿5千;如果你加到10万,那你就赚2.5万。”
“利益相差几万到几十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对于“户口更加值钱”的解释是,户口背后所附加的诸多利益,仍是人们付出高昂代价争取北京户口的主要原因。虽然今年并没有发生显著的量的或质的变化,但是“过去就有很多利益”的北京,对急于改变自己、甚至是上一代的父母和下一代子女的生活的人来说,依旧颇具吸引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78.5%的调查参与者认为,户口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功能,越是大城市,户口背后捆绑的各种福利和特殊资源就越多。其中,73.1%的人选择户口是因为它和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诸多社会保障制度挂钩。62.7%的人是为了解决未来子女的教育平等问题。
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单位给解决北京户口的王博(化名)被朋友戏称为“既得利益者”,王博说,“最重要的就是以后小孩接受教育的机会。另外,没有户口的话,在北京始终是飘着的感觉。”
很多争取北京户口的人都与王博的体会大致相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户口绑缚的第一选择。
据统计,非北京户口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赞助费大约是3000元到两万元;公立小学对非北京户口学生收取借读费、赞助费等费用,每年至少3000元;高中阶段,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即使分数超过录取分数线,每个学期仍然要交至少5000元择校费。《南方周末》报道称,北京市小学生近年赞助费总额接近10亿元,大约相当于全北京市投入小学教育经费50%。
如果以金钱衡量,很多人认为,附着在户口本上的经济差异中,(保障性)住房优惠当属第一位。但硕士研究生毕业已经两年并取得了北京户口、现供职于国家某设计院的胡姓男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没有户口对经济适用房影响不大,虽然政策面上规定是北京户口,其实没有可靠关系的就不用指望了,适用房很多都被有关系的人占有了。”
有细心的网友在买车首付比例、社保、暂住证、丧葬费等事关生活点滴的具体方面一一列举出有无户口的待遇差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一些人花几万甚至十几万买北京户口,是理性人经过了大致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后的明智之举。也就是说,有了北京户口所能享受到的利益将远远超过买户口的费用。”
让户口回归本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既然户籍里面有很高的含金量,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去争取北京户口,居民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如果有问题,那也是说明我们的户籍改革还不到位。”
中国户籍制度背后承载的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健制度,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通婚及子女落户等方面所衍生出的许多具体规定,使得城市人口享受到了从出生到死亡,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的各种保障制度,这些保障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护,政府的许多部门都围绕这一制度行使职能,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基本与这一保障制度无关。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湛中乐教授认为,这种捆绑了其他各种利益的畸形户籍制度,已经超越了户籍本身的职能,“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相关的制度安排从户籍制度里面剥离出去,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户籍制度的歧视性安排。”
1992年底,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成立,并于1993年6月草拟出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包括“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性质,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原则,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的改革目标。
2007年12月,公安部在全国治安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公民身份平等,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促进人才交流和人口的合理有序转移;完善暂住户口登记,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放宽夫妻投靠、老年人投靠子女到城市落户的条件限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河北、辽宁、山东、广西、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配合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教育等部门调整了相关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北京、上海两市也已下发了本市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实施意见,放宽了条件限制。
改革在继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农民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居民户口”后却发现,城乡户口差别背后隐含的社会差别,诸如社会地位、收入标准、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保、福利、高考、升职、培训等等并没有完全消除,仍然享受不到“市民待遇”。
这使人们的行为选择出现了两种相反的情形:一方面,是对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的强烈呼吁;另一方面,却又争相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北京户口。
蔡继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考虑北京的特殊性以及大中小城市的具体情况,具体措施有所区别是可以的。但是全国各地的基本原则应该一致,户口登记管理要和其他经济功能相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