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博会要做成“教育奥林匹克”
2008-05-15张晓君
张晓君
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是北京教委向中国乃至世界全面展示首都教育新进展、新成果的盛会,第五届国际教育博览会于5月8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已知这届展会参展国家多达40多个,有500多家中外教育机构参展,参展人数将达8万多人次。记者日前采访了“操办”历届规模如此之大的展会的掌门人——北京市因孚联国际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副总经理耿捷女士。
朝阳区小庄中国第一商城,在窗外拔地而起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和一排排楼宇之间,记者与耿捷开始了坦诚的访谈。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我所知,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现在已是第五届了,作为一个开展了5年的展会,在你理解,若想在这样的展会上做出新意,如何才能吸引观众和媒体的眼球?
耿捷 (以下简称耿):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已是第五届,这对博览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尤其今年是奥运之年,博览会更具不寻常的意义。
如果说博览会的新意,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化的色彩更浓厚,博览会所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博览会的服务工作更加专业。从目前博览会的招展工作看,正在向这三个目标努力,首先,从国际化来讲,参展的国家和地区更加多样,今年首次参展的国家有芬兰、瑞典、奥地利、菲律宾等国,其中几个北欧国家的参展表现出博览会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影响到更多的欧洲国家;二是今年博览会的内容更加丰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外国学生教育、特殊教育都是新增的内容,在传统的出国留学展上,也增加了一些互动、体验的展区形式,可以说看点更加突出;三是博览会的服务工作也将更上一层楼,其中观众组织今年将更加到位,除了传统的广告投放、校园推广等,我们还将通过教委的行政系统进行定向观众组织,包括各个高校国际处、科研处的负责人、各中小学负责国际合作的教师,还将组织近万名中学生参观展览,这对一些面向中学生招生的国外院校来说是很好的观众来源。
记:今年是奥林匹克年,奥运会的召开对于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的开幕会有哪些影响?
耿:奥运会是全体中国人的盛会,在奥运之前举办博览会也是我们首都教育行业的盛会,我们可以将博览会描绘成为一个“教育奥林匹克”,是世界各国教育同行的一次大聚会,大家一起展示成果,分享经验,构建合作与友谊的桥梁。当然,奥运会在为博览会提供更多关注目光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其中首要的就是展会的安全。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今年的博览会我们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安全万无一失。现在博览会已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安全工作方案,确保博览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记:本届的教博会由于奥运会的原因时间提前,对于教博会的招商会有影响吗?
耿:博览会由以往的七、八月间提前到5月份举办,最主要的原因是七、八月间各个学校都已放假,对国外院校来说正是教师休假阶段,因此减弱了国外院校参展的积极性。提前到5月举行博览会,不仅便于中外院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参展工作,而且为双方之间的近一步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
今年博览会期间,我们会组织部分外方学校到中方的学校进行参观,这有利于彼此之间的近距离洽谈。当然,北京奥运会使北京的展览档期非常紧张,这也是展会提前到5月的一个因素。
记:在您看来,此次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
耿:今年的博览会可以用亮点众多、精彩纷呈来概括,除了我刚才说到了博览会的新意外,我只想再列举一、两个亮点,比如今年博览会我们邀请到瑞士排名第一的苏黎士皇家理工学院参展,其校长也将出席博览会。大家知道,在展览会上见到世界名校是很难得的,在前几年哈佛、斯坦福等美国名校亮相教博会外,今年的瑞士名校也将是一个亮点。再如今年博览会上我们还设立了外国学生教育展,邀请可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和中小学,还有部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参展,它们将展示北京面向外籍学生教育方面的整体情况,这对北京这一国际化大都市便于更多的外国人在京生活和子女求学提供了资源平台。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我想大家还是亲自到博览会上来发掘它的亮点吧。
记:奥运教育在此次教博会占有相当份额,请问在奥运精神文化遗产方面,教博会有什么前瞻性的考虑?
耿:在这次教育博览会上,奥林匹克教育大约占了15至20%的份额,原因就是今年是奥林匹克年。去年,北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示范校和“同心结”学校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北京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一班一国、“同心结”等活动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国际礼仪和国际意识很有帮助。尤其是在各个基层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中,各个学校都有了很多创新的做法,很具新意。我们在此次展会中,用这样的比例来展示奥林匹克教育,这对于保留奥林匹克教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相信今年的教育博览会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记:请问以往四届的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对于加强北京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哪些作用和影响?
耿:前四届博览会对北京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推动了北京对外教育开放的进程。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举办4年来,大大推动了北京乃至中国教育走向世界,通过展会,树立了首都教育的对外开放形象,沟通了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供求信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莫斯科大学、牛津大学、法国巴黎五大、新南威尔士大学、奥克兰大学、广岛大学等众多世界知名学府莅临展会,为中国学校提供了与世界一流院校近距离交流的机会。300多所中国学校利用博览会与外方院校洽谈合作,产生了150多个合作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德国巴登符腾堡教育、体育与青年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为北京市未来几年内开展与德国的职业教育带来一揽子项目,其中一部分项目已经实施。在2006年博览会上,32所北京的中小学与加拿大中小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在开展校际互访、共享网络教学、师生互换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促进了中外基础教育层面的交流。
其次,带来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最新思想和理念。博览会真正成为中外教育工作者探讨教育发展理念、交流教育工作经验的平台,4年来博览会举办了一系列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包括:教育发展国际论坛、驻华教育参展论坛、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京港大学校长论坛、区域教育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特殊教育论坛、研究生发展论坛等,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在内的许多世界知名学者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海内外近万名听众聆听了论坛,营造了热烈而积极的学术氛围。
第三,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在中外教育行业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有力的影响,目前已经有包括美国教育基金会、英国文化委员会、加拿大教育中心、法国教育服务中心、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开发署、韩国教育振兴院等在内的20多个国际组织成为博览会海外合作伙伴,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爱尔兰、日本、马来西亚等40多个驻华使馆为博览会提供了官方支持。3年来,先后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使茅利斯·斯特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兹,美国联邦众议院议员、200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美国马萨诸塞州教育部部长大卫?得里斯科,澳大利亚哥斯兰市市长帕彻克·莫尔斯、等外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友好人士向博览会发来了贺信、贺电。
记:按照北京教委的精神,博览会每年都要开展,那么,对于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未来的发展态势,你是如何考虑的?
耿:博览会未来的发展将重点抓好四个字,即“实效”和“专业”,所谓“实效”就是要对参展商负责,对观众负责,要通过博览会真正为中外院校、教育机构、企业和广大公众服务,为他们沟通信息、解决问题、搭建桥梁;所谓“专业”,就是要用专业展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博览会,要符合展览会运作的客观规律,不搞假大空,不搞形式主义,不断提高展会的服务水平。我们曾提出一个口号,要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办成“亚洲一流,在世界有影响”,这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