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丈八蛇矛”
2008-05-15韩吉辰
韩吉辰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被描绘为挥舞着号称“丈八蛇矛”的兵器,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米=3尺来计算,一丈八尺长的“丈八蛇矛”相当现在的6米,有电线杆那么长。张飞即使“力大如神”,骑在马上也挥舞不起来啊!其实,这里涉及很多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让我们揭开“丈八蛇矛”有趣的秘密吧!先从古代的长度谈起。
最早的尺子是什么?
人类很早就开始和长度打交道了。那么早期的尺子是怎样的呢?我国历史悠久,聪明的祖先最初使用的尺子就在自己的身上。“尺”字本身就是证据:当伸出手用拇指和中指去量一段长度时,看看手型,像不像“尺”这个字?现代汉语中叫做“拃”(zhǎ)。
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规定1拃作为1尺的长度,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长度标准。据考证,周朝1尺长约20厘米。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统一“度量衡”,对于社会生产力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秦朝对长度单位的规定是:1丈=10尺=100寸,当时的“秦尺”大约是现代的23厘米。我们可以大概计算一下“丈八蛇矛”的真实长度,1丈8尺就是18尺,相当于现代4米多的长度。
顺便说一下,我们身上的尺除了有“一柞”,还有一庹(tuǒ)和一步。一庹就是张开双臂,举平,两个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一步就是向正前方自然跨一步,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就是一步的长度。这里还有一个秘密告诉你: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一庹”的数值和他身高的数值基本是一样的,不信你可以自己比较一下。
最古老的兵器——矛
矛,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是枪的前身。经历了石器、铜器、铁器各个时代,还留下“自相矛盾”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远古时代,人们将兽角或尖石镞绑在木杆或竹竿上,用来猎捕陆上野兽或水中鱼鳖,这就是矛的雏形。进入新石器时期,人们已能将石头或骨、木等材料经过精心磨制,装上长柄,用来刺杀野兽等。
矛在原始社会并无定形,到了商代出现了青铜矛,矛的形式才较为一致。殷墟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矛不仅制造工艺精致,而且类型很多,可以推测商代青铜矛在军队中已被大量使用。周武王伐纣大军所使用的主要兵器就是矛与戈。春秋时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有“天下第一剑”之称,其实就是青铜剑,埋藏地下2000多年,出土时仍寒气逼人,锋利异常!进一步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的熔点约4000℃,这是一个还没有揭开的千古之谜。
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逐渐取代青铜矛头,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骑兵用矛的长度逐渐增加,至三国末西晋初时已经出现一丈八尺的骑兵用矛,这种长矛被称为“槊”,最早叫作“矛肖”。而猛张飞挥舞的“丈八蛇矛”,是因为矛曲如蛇,故名。
这时我国钢铁冶炼技术不断提高,需要提到的是使用了两种先进技术:“百炼钢”技术和“淬火”技术。百炼钢特点是经过反复加热锻打,可排除钢中夹杂物,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100多次,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除“百炼”外,古代还有“五十炼”、“三十炼”、“七十二炼”、“九炼”之说。
“淬火”的技术,是将钢铁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太平御览蒲元传》中提到,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命工匠蒲元造武器,蒲元为了造出好武器,还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所造的3000口刀非常精良,被称为“神刀”。这种“超速骤冷”的技术,也是我国古代人的一项伟大发明。
矛的长柄——“积竹木柲”的秘密
矛头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丈八蛇矛”的长柄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4米多的长柄,如果真是钢铁制作,必定难以在马上灵活挥舞起来。如果单纯用木头棍做呢,又太不结实,交战时一旦手柄断裂,实在危险!难道是一种不为人所知的“复合材料”?
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我国古代长柄兵器的手柄是“积竹木柲”!秘就是古体的“柄”字,“积竹”是什么意思?“竹,木”是什么关系?这简单的“积竹木柲”四个字的内容,却没有详细记载(可能属于军事机密)。
如今,这个千古之谜终于被考古工作者揭开了。在湖北省随县挖掘出一座2000年前的古墓——曾侯乙墓,发现了大量的陪葬物品,其中就有各式长短兵器,而且保存完好。这一意外发现,揭开了“积竹木柲”四字的秘密。
从古墓中挖掘出来的长柄兵器看,柄的“积竹木柲”结构相当复杂。你看:中间是一根质地坚硬的木棍,外围包裹一层或两层长条竹片,竹片的外面紧紧缠绕优质藤条,然后用结实的丝线细密地束缚藤条。最后还要涂漆,用生漆一层又一层地均匀涂抹,使这些材料紧密结合成一体,而且光滑美观。
从现代科学技术角度来看,“积竹木柲”的复合结构,是多么完美的结合啊!木为骨干,取其坚硬不易弯曲;竹片在外,取其柔软不易折断;藤条缠绕,取其富有韧性;丝线束缚,取其结实耐磨;涂以生漆,取其光滑防腐,对内部材料起保护作用……这就是神奇的“积竹木柲”的秘密。
如虎添一的“复合材料”
科学家又做了各种组合试验,反复测定后证明:只有“积竹木柲”结构才有最好的效果,既能伸直又不易折断,既轻便耐用又具有一定的弹性。“积竹木柲”的结构,生动地说明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复合材料的巧妙运用。是啊,在材料世界充满友谊,各种复合材料就是密切合作的产物。所谓复合材料,就是指将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黏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水泥”,就是人们熟悉的复合材料。现在科学家已经研制出大量的新型复合材料:塑料钢板、玻璃钢砖、金属陶瓷、金属塑料、塑料木材、磁性塑料、生物陶瓷、光导纤维、玻璃纤维、碳/碳纤维……
当前进行的这场新材料技术革命,对材料世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一是耐高温(3000℃以上);二是超强度(每平方米2000千克以上);三是超微密度(每立方厘米1.3克以下);四是多功能;五是无污染(可自毁);六是可再生。而这些近似苛刻的要求,只有复合材料才能够满足。
这些新型复合材料如虎添翼,威力无比,更加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航天飞机的许多部件要求极高: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振动、耐腐蚀……没有一种材料可以单独胜任,而各种复合材料却完全可以胜任,比如航天飞机的外衣是至关重要的设备,当航天飞机由太空返回地球时,速度极快,与空气剧烈摩擦,会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这件“避火衣”就是利用新型复合陶瓷制成,用3万多块瓦片“金缕玉衣”式精心覆盖在航天飞机身上,复合材料“避火衣”价值达3.6亿美元,使航天飞机可以成功地往返于地球与太空之间!(文章代码:0808)
[责任编辑]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