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
2008-05-14何树青
何树青
多年前看过达斯汀·霍夫曼版的《雨人》,现在,我知道他们是谁。
再次收到王苑青的信。这次,他寄来的是《锦绣成都的王者之气》。上次他留在锦江饭店前台的文案,主题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是心房”,他托我转交给成都的房地产商。上上次,他寄来与他不相干的十几个城市的品牌创意策划案。按世俗的标准,这个41岁的男人活得并不成功,但他乐于成为物欲都市中的诗意供给者。
33岁的孙连华在北京面临温饱问题。但依然扩充和推广着他发明的“十字城镇”理论:全国设置1万十字城镇和类似的矿山资源型城镇,保留少量大城市,取消农村,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用50年实现13亿中国人的城镇化。
王苑青和孙连华都是不请自来的城市研究者,干的事情大多徒劳无功,但他们乐此不疲。他俩淹没在成都和北京的人堆里无声无息,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张承志也不合时宜,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死硬派。他在成名之后撕掉所有人的名片,成为“哲合忍耶”的一分子。名片在他眼里的社会角色,意味着希望,能带来幻想,以抵抗恐惧。“撕名片的方法之首要原则,是不要对不义的世界再存任何一丝幻想。”他说。你呢,你会不会因为忘带名片而折返办公室,或不厌其烦地把你的名片分门别类?
王苑青、孙连华、张承志都是“雨人”,却不是自闭症患者。他们只是精神世界里的马拉松选手。孤独?是的。难免被人笑话?是的。享受?是的。他们当然知道世俗的价值界定,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路。
这些消费社会里的清教徒也是雨人:吃素,环保,不买车,不用信用卡,不煲电话粥,不追奢侈品,不要SUV和多功能电器,只要基本功能,选择稳定的家庭关系,不玩一夜情,不外遇,不参加大奖赛,拒绝成名和炒作,亲力亲为,不请家教和保姆……
塞林格是雨人,《麦田守望者》之后,他选择后半生在林中木屋独处。张国荣是雨人,他是选择同性的爱情歌者,以自杀从伤害中解脱。海子是雨人,他是活得郁闷的诗人,但死后,房地产商拿他的诗歌在卖房子。
城市生存伦理日益简单而粗暴:你要工作,要赚钱,要成功,要有人脉,要结婚生子,要顺势而为享受生活。
相应的,以下10种情境被公众鄙夷:工作很久都没升职;在社会上没地位;做事而没有名利回报;长久地为情所伤,或倒贴金钱;跟钱跟上司过不去;有捷径偏不走;在行业内或圈子内不遵行规众人皆醉而你独醒;性格孤僻,不合群;梦想太大;自杀。
鲁迅认同卡莱尔说的: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现在,你在长夜痛哭,说是因为失恋,马上有人安慰你;说是因为思考人生,朋友的第一反应是帮你请心理医生。
人性之残忍,莫过于对异于常理不循世俗的人和事,缺乏宽容和探究之心,放肆嘲笑,妄加鞭挞,踏上一只脚,浑然不顾自己的无知和可能造成的伤害。
我们不是雨人,这没什么可骄傲的,我们只是自我阉割得比较干净而已。我们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安全、体面,前途似锦。我们习惯跟着大部队走,跟着导游走,然后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聪明小伎俩。我们知道什么叫“政治正确”和“生活正确”。除了投资理财,我们不愿再冒任何别的人生风险。
并不需要艳羡或歌颂雨人的传奇,嘲笑能免则免吧。我只能说,每个人心中有一个理想国,你要宽容别人的理想国孤独而深邃,与你不同。
(花外语摘自《中外文摘》2007年第23期 图/陈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