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风筝
2008-05-14余祖和
余祖和
曹雪芹的《红楼梦》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看过《红楼梦》七十回众姐妹们放各种风筝的情景,大家也许会想,曹雪芹对风筝一定很内行。其实他不仅内行,而且是一位风筝专家。
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祖父曹寅尤为康熙皇帝所信任。少年时的曹雪芹,生活优裕,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雍正初年,在统始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下,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全家被强迁到北京。家庭经济衰落,生活艰难困苦。曹雪芹的思想也有很大变化,他同情劳苦大众,但又无法给予经济帮助,自己也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一年年关快到了,曹雪芹的友人于景廉来访。于景廉说,家中已三日没揭开锅了,“值此严冬,告货无门。小儿女辈,牵衣绕膝,啼叽号寒。”这时的曹雪芹困惫已久,即使倾囊相助,也是杯水车薪,无补于事。于景廉说,家乡有位富家公子酷爱风筝,若遇精品,不惜金银。曹雪芹立即取出身边的竹篾和棉纸,扎了几只风筝送与景廉。想不到除夕那天,于景廉冒雪而来,鸭酒鲜菜,满载驴背,非常高兴地对雪芹说,这都是卖风筝得来的,大家共享。我们不仅可以过一个肥年,还能维持我家两三个月的生活呢!从此,于景廉就靠扎风筝谋生。常要求曹雪芹给他绘制风筝新图样。几年后,小有名气。曹雪芹想,我虽然无力资助穷人,若把风筝汇集成篇,让残疾人和穷苦大众自谋生计,免遭饥饿,不也是一件有益的事吗?不久,《南鹞北鸢考工志》与世见面了。
《南鹞北鸢考工志》详细介绍了43种北京风筝的制作技法,是当时最系统、最完整的风筝专著。每种风筝均配有一诗一画,画就是风筝的彩色图谱,诗就是扎、画风筝的歌诀。并用白话文加以说明,目的是让初学的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诀内容。新中国建立前,北京高手所扎的风筝,大都取材于该书图样。
《南鹞北鸢考工志》问世,对全国影响较大。今天《劳动》课本中的“扎风筝”,《美术》课本中的“画风筝”,《语文》封面上的放风筝,都离不开《南鹞北鸢考工志》图谱。其功臣首推曹雪芹。
《南鹞北鸢考工志》原著已不存在,现在见到的是画家孔祥泽先生在1943年的摹制品。孔先生又经过潜心钻研,复制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曹氏风筝”,使曹氏风筝以绘画见长的传统得以继承。现在北京风筝爱好者不断创新,光沙燕图谱就有200多种。北京风筝品种更丰富,娇姿更艳丽,造型更优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已成佚文,但“曹氏风筝”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