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边陲”的记忆

2008-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8期
关键词:安徽大学政客议会

雷 颐

杨亮功,大陆知道的人可能不很多,在台湾,却相当有名。因为1949年到台后,他曾任“监察院”秘书长,“考试院”副院长、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

他是安徽巢县人,1897年生,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自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北大中文系毕业后,他的兴趣、志向转向教育,于是回到故乡安徽一所中学任教,后到美国留学,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学习教育学。归国后,曾任上海公学副校长、河南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育系主任等职。如此经历,他回忆自己“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回忆五四,自然少不了胡适、蔡元培、蒋梦麟等文化名人,更是当时教育理念、体制与学术思想变化的重要史料。

提起那个“大时代”教育、文化的变迁,当然离不开北大等“名校”。这方面的记述,已经汗牛充栋,杨亮功的回忆,自然也少不了这方面的内容。不过,由于他曾在故乡的中学任教,曾在不太被人注意的河南大学、安徽大学任教任职,因此,我最感兴趣并认为他的回忆录最有价值之处,恰在对这些以往不被人注意的“文化边陲”的回忆。因为“名校”“精英”虽被历史记述得最多,然少而又少并没有“普遍性”;而更能反映、代表文化、教育甚至社会普遍状况的,其实是这些一直得不到“历史”青睐的“文化边陲”。

五四运动之后,从北大毕业不久的杨亮功便回到故乡安徽,在当时的省会安庆任安徽省立一中校长。没想到上任不久,便出了大事。军阀倪嗣冲是前安徽督军,虽已下台,但势力、影响仍在,有次他的侄儿倪某来到安庆,省议员便在省议会宴请倪某。教育界许多人认为省议会是代表全省的民意机关,不应在此公宴政客,纷纷表示不满。恰有一些学生到议会找某议员,而议会副议长认为学生前来抗议,指挥卫队将学生捆绑起来,厮打中一些学生受伤,甚至有人受重伤。

消息传来,师生愤怒,包括他在内的七所省立学校校长赶到议会,营救被捆学生。在议会,这些校长看到自己的学生被军人所捆,怒从中来,法专的校长甚至与议员扭打起来。当他们在省议会争吵的时候,法专学生以为他们的校长被扣压,于是跑到议员住的旅店,把两位议员架走,准备作为“交换战俘”之用,直到校长返回,才放回议员。

事件中,一名学生受重伤,死在医院。全省教育界都行动起来,追悼学生,抗议行凶,要求惩处凶手。后来,有些政客要求撤换教育厅长和包括他在内的几所省立学校校长,终因惮于舆论压力而未能得逞。

虽然在军阀当权的北洋政府包庇下,凶手并未受到惩罚。但此事却对安徽后来的“学生运动”大有影响。由此,也可见“五四运动”对全国的影响,对中学生的影响。

令人感叹的是,当听到学生在省议会被捆时,七所省立学校校长全都赶去营救学生,甚至与政客扭打起来,可见当时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深,也可见“保护自己的学生”是相当普遍的观念和老师们遵从的职业道德,更可看出学校的相对独立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政客议会
英国议会休会改变历史进程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秦晓玥作品
谢春作品
陈成亮作品
郭诗奇作品
辜鸿铭戏弄民国政客
↑政客的祈祷
政客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