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笔

2008-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38期
关键词:舜帝大禹同学

识与不识之间

青丝

少年时,跟人扯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大家估算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到底能认识多少人。所谓的认识,是指双方见面能叫得上名字,或多或少有过些交往的人。要不然我认识林青霞钟楚红关之琳,她们却不认识我,也不会上我家来玩,这当然不能算在内。我想了好半天,说了一个自认为很保守的数字:一千人。我当时心想,亲戚、街坊、以及各级同学相加,就有好几百人,以后工作也会认识些人;将来结婚,对方的亲戚朋友又会认识一些;还有通过社会交往认识的人,总共加起来,一千个人是很容易达到的了。

然而,按照这个标准,到今天我仍然没有认识够一千个人。我并没有把握能叫出一千个人的名字。而反过来说,我也无法担保会有一千个人能够记住我的名字。在我卑微而麻木的人生当中,我与许多人乃是以一种程序化的方式接触:点头,微笑,自我介绍,客气而有节制的寒暄。一段时间之后,彼此就像是互换的名片一样,与瓜子壳、废扑克牌不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真正令人不时惦记起、印象深刻的人,其实并不多。

一般来说,交游广阔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因为这至少说明了此人具有交际手腕,长袖而善舞。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不和别人打交道,不是神就是兽。确实,一个人只要是身处于社会,就必然要与别人打交道,毕竟平凡如我,不可能像爱因斯坦那样,公然表示不想与过多的外人接触。

十多年前,一个熟人教了我一个小点子:开摩托车的时候,若看到站在路中间执勤的交警,远远就冲他点一点头,做出与他很熟的样子。交警有时会反应不过来,本来他很有可能想要拦截下来查证,由于误以为是某个一时想不起来的熟人,于是就会打消查证的念头。

虽然这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小伎俩,但由此也多少可以看出,许多曾经进入过我们生活的人,其实很难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都是对方人生当中的过客,一朵细小得毫不起眼的浪花,在彼此的记忆里难以泛起波澜。

当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存在于别人的生活里面,在某年某月的某次茶余饭后被偶然地谈及。但是,不管这种提及是嘲弄还是批判,抑或赞许,也许笑谑,都无关紧要,我们既不是每天在一起过日子的人,也不是对方灵魂皈依的彼岸。

淑女杀手

上上签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在那些言情小说里,但凡是单身母亲,总有个小大人般的孩子,安安静静,不吵不闹,用作者们的话来说,那叫“早熟得让人心疼”。可仔细想来,这真是—个用过苦心的角色设置。孩子如果天性尚存,老妈怎么可能再遇桃花?女人想要吸引一个男人,总要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可如果一个童言无忌的孩子在身边,很可能便会坏了大事。

一度迷恋那个叫蜡笔小新的小朋友,MSN签名为“生一个蜡笔小新,此生足矣”,便有众女友苦口婆心来相劝,说是看别人养着好玩,轮到自己可千万别干。想想蜡笔小新他妈的生活有多凄惨,新烫的头发便被儿子拿去和那只叫小白的狗做对比,新买的裙子还没穿过瘾就被小新陷害成一块破布,朋友来做客衷心夸赞“你家房子好宽敞啊”,虚荣心刚得到小小满足,那口无遮拦的孩子便要戳破繁华之下的破落——贷款还有32年没有还完呢!

所以,一旦有了孩子,便不能再买A货了。孩子对出处的描述,有时真让人无地自容。有了孩子,艳遇也成了一种奢望。打情骂俏没两句,不识时务的孩子便会大煞风景:“咦,叔叔的手机和我爸爸的一样!”

其实多数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雅的淑女,像《月亮河》里赫本饰演的霍莉一样,即使翻窗也能翻得裙角贴腿,又或者像《花样年华》里的周太太一般,吃碗面也着一袭华美的旗袍。进超市购物,有推销员拉住你,在你身后大喊:“有礼品呢!”你微笑婉拒,挥手的样子优雅得就跟杰奎琳·肯尼迪似的。

可是带着孩子去超市,又做另一番光景。为了阻止不知柴米油烟贵的娃儿将各种包装精美的食品和玩具扔进购物篮里,你必须一人分饰多角,一会儿装大灰狼从薯条里爬出来,一会儿装病号喊肚子疼,压轴还得上演苦情戏——妈妈上班好辛苦,我们家好穷,没有钱。不过,热情的推销员拉住你们母子俩时,你的心里便会打起小算盘来,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有了孩子的母亲常常为虎作伥,一圈卖场逛下来,有时能把晚饭都给省了。末了,拿人却不手软,吃人却不嘴软,硬生生把孩子拽在手里的巧克力放回货架:“这个吃多了会变成小胖子的!”画面最后定格在推销员哀怨怅然的眼神特写。

总觉得做女人很矛盾,一面要端着,一面又母性泛滥。三毛在沙漠里观浴,看见土著女人边洗澡边喂奶,身上的污水和奶水一起流入婴儿的嘴里,惊心动魄下立马便逃。可逃回来,她仍然母性不改,坚持说要生一群孩子。从前总有新派女性跟我说:“孩子要生,奶不想喂。”现在鲜有人放此厥词。都奶粉危机了,女人生娃两大罪最为过,一是养而不教,一是生而不奶。

在天堂

杨非

我的朋友巫同学从波士顿回来,口袋里揣了一个周密的饮食计划,今天川菜明天云南菜后天贵州菜……闺蜜如我,又曾在美国受过快餐煎熬的,以善解人意见长,所以先是安排了一次广式点心,最后还点了雪耳炖雪蛤,慢慢地滋阴养颜。作家巫同学刚新出了一本书《厨房中术》,号称是“厨房里的《秘戏图考》”,但回了中国,只要掌握饭馆中术便可以销魂了。

她享受祖国物美价廉好处的速度还是比我想象的快了不少,落座一会儿便忍不住炫耀密实的睫毛,说是回来第二天就去接了的,至少一个月可以不用睫毛膏,极其不贵。

我们感叹中国简直是世界上最享受的地方,不出国不知道,出了国才知本国乃是天堂。老美们一到中国来,下了飞机都要赶紧“马杀鸡”。这个确实是实话,奥运期间,我约人采访去早了,干脆去附近一盲人按摩店,按按百折欲摧的老腰,开门一看,却见清一色的老外蔚为壮观地坐在沙发上,架着一排腿享受价廉物美的足疗。

我在加州的时候,大家伙儿去附近的索纳马酒谷游览享乐,我那《旧金山纪事报》的中年同学,奢侈了一回,要了个全身按摩,要出血100美金方可。他第二天出现在大家面前,骄傲地诉说按摩的好,简直全身无有一处不妥帖,大家也都问寒问暖,如同问候刚从太空回来的翟志刚,简直是几年一度的盛事。我便淡淡告诉他,在中国,按摩如同吃白米饭,一星期按个几次也不会破产,让对方很无语。

从美国回来,有些事情上便成了新生的婴儿,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判断力,我有次上街如果不是身边女友一把拉住,便要被冲来的出租车秒杀在人行横道上。我跳出圈外痛骂司机的时候,女友斜眼旁观,大概想的是,出国未满一年便装作不了解祖国了,表演啥哩?

其实我们有些爱国主义情绪的人,是最看不惯自诩海归的,时时警醒之。在广州

吃点心后,巫同学开车送我回家,在车上也告诉我逸事一桩。原来没出国前,她朋友里有一久居德国的,事事都要感叹还是德国好。巫同学气不过,那晚佯醉了,拿着啤酒瓶子就要去砸德系海归,那爷们被一女的拎着酒瓶追,楼上楼下地逃蹿,一时大快人心。

说到此处,正好一公共汽车不由分说压了过来,生生离巫同学的后视镜只有2毫米,这边刚猛刹车喘息下,另一道上有车坏掉,前面一本田气哼哼斜刺杀将过来,以敢死队员的意志,插在了车前。我们这两个爱国者,沐浴在祖国百舸争流的车河里,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复仇者大禹

刘俏到

远古的大禹以防汛总指挥身份得到舜帝禅让,继任华夏民族CEO。以前总记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细翻《史记》才发现那是误读,原文是“过家门不敢入”。这就耐人寻味:治水固然需要舍小家顾大家,但“不敢”人家门者,似有蹊跷。

尧帝为培养接班人而授鲧以治水重任。鲧治水九年徒劳无功,尧就放弃了通过治水选拔干部的思路,把目光转向舜。可舜除了是个孝子,史上并无其他实绩记载。舜倒是代表尧作了个决定,“殛鲧于羽山以死”,把鲧放逐羽山并杀死。这,就不对劲了。

其实,远古时代要抵御那些动不动多少年不遇的洪水,绝对是个挑战,鲧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即便交过学费,但毕竟三年三年又三年,苦劳是有的,降职撤职都未尝不可,但舜却要他死,实在显失厚道。或者换个角度,舜是不是为了杀鸡给猴看呢?你看鲧死后,儿子大禹在舜帝的面前,“不敢怒,而反事之……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一副大步不敢迈大气不敢出的样子,明显心中有怨,只是“不敢”。所以“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真难说是禹的自愿。

还有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帝述职,更有玄机。最开始舜的口气很严厉:“毋水行舟,朋淫于家”,“予不能顺是”,意思是你不能光顾在外游山玩水、在家寻欢作乐。大禹赶紧解释:“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意思是我讨老婆,婚假不过四天,完了就上班,生孩子都不管,才治成了水,这是先亮政绩。又说,“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帝其念哉。”意思是在我努力下,现在整个部落思想统一安定团结,领导一定要考虑啊。这就话里有话了:大禹治水誉满天下,多数群众是了解支持的呢!于是舜的心情突然变好了,“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贯彻我的指示还得靠你大禹啊!

舜帝或真或假的高度评价,使大禹的先进事迹得以流传开来,而最高司法官皋陶更是“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不仅号召群众向大禹学习,而且谁不学、就打倒谁,为大禹继任CEO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后来舜帝不管甘心与否,反正把帝位让给了大禹。接下来舜帝的下场就比较惨了,按《辞海》记载,舜被禹放逐南方、终死苍梧。

还要多说什么呢,作为鲧之子,大禹的复仇无疑获得了完胜:十三年的隐忍,终使他能以和平方式取得杀父仇人的地位和生命——当然,这些都是吾辈小人妄加推测。但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更符合大禹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真实心路历程,更符合中国传统语境下的思维逻辑。

猜你喜欢

舜帝大禹同学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天下为家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