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经济三年内治愈?

2008-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40期
关键词:麻生新闻周刊亚洲

陈 言

这是麻生首相说给日本国民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下了一个死命令,最迟要在3年内治愈日本经济患的大病。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首相对现在的状况感到非常严峻

20年前,当时美国经济陷入停滞,处于巅峰时期的日本大量收购美国的资产,尤其是三菱公司购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这样的美国标志性建筑,当时被称为“日本人买走了美国的灵魂”。

今天的日本会在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日渐疲弱的亚洲第一经济体是否会找到重新起飞的机会?带着这样的疑问,2008年10月25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独家专访了日本外务省新闻局长、新闻发言人儿玉和夫。

建立800亿美元的亚洲外汇储备

中国新闻周刊:麻生太郎首相最近一直在各国访问,请谈谈麻生首相这些天的主要外交成果。

儿玉:在来中国之前,麻生首相参加了“东盟+3”的会谈。日本非常重视这些交流。金融危机不仅会影响亚洲,还有可能给亚洲带来混乱。“东盟+3”的会谈,让我们有了处理危机的共同认识,对危机有了共同的理解。

中国新闻周刊:麻生首相在解决危机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儿玉:在这次的ASEM上,麻生首相的主要言论,可以归纳为4点。

第一是,亚洲经济有可能减速。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亚洲经济是健全的,外汇储备很高,金融相对不那么发达,这样一来,亚洲受到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和欧美很不一样。

第二,麻生首相对这次危机非常警惕。在欧美已经出现了金融危机,这个危机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继而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影响。在经济整体出现减速以后,我们面对着新的风险。特别是日本在经济规模上位列世界第二,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国家编制了补充预算,其金额为12万亿日元(约合1290亿美元),这个预算将在日本国会讨论。当然这个程度的财政支出还是不够的,日本为了刺激经济,今后还会进一步追加预算。

第三,我们该如何与亚洲国家共同应对危机。1997年亚洲已经发生过一次危机,当时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金融出了问题,1998年各国开始共同采取应对措施,而且通过这次亚洲国家的共同行动,我们积累了应对危机的经验。清迈协议就是那个时候提出的。

在清迈协议下,流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东盟+3”的体制下,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金融保险得到了确立。但是,此次金融危机范围更大,仅靠两个国家的保险来应对已经很困难,需要建立多国间的大规模的新机制。在这个时候,日本提出了清迈协议的多样化建议。在清迈协议的多样化下,我们希望设立一个800亿美元的基金,现在正在讨论这个基金。

第四,建议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从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做一个转变。在清迈协议体制下,“东盟+3”要尽最大力量推进经济的发展,出台自己的宏观政策,让经济走向自律性发展的道路。

中国新闻周刊:能否谈谈日本能发挥的具体作用?

儿玉:日本经济正处在重新振兴的过程,需要恢复经济发展势头,实现稳定发展。

800亿美元的基金中,大概东盟要出20%,日中韩出80%。至于日中韩以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出这笔费用,今后还要讨论。

我们看到,在亚洲债券市场上,日本企业野村、大和证券、日兴证券等各种场合为债券市场的健全发展作着自己的努力。日本财务省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财政方面的合作。

在前不久的G7峰会上,以及在本次ASEM上,麻生首相强调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希望能够让IMF出来处理危机。

三年内解决经济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日本经济本身也出现了问题,汇率、股市都很不稳定。

儿玉: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没有必要对汇率、股市的每一点变化都迅速作出反应,但股市及外汇市场的剧烈摇摆,这非常令人担心。对消费者来说,这不会带来利益,日本政府根据在G7上取得的共识,将断然采取措施。

中国新闻周刊:从日本舆论的角度上看,对日元升值并没有太多的担心。

儿玉:日元汇率在升值,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国际社会承认日本经济实力。不过,对于日本的出口企业来说,也有不利的地方。日本是个原油、各种原材料的进口国,汇率变化对进口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和市场对话,来解决汇率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麻生首相在前不久的日本国会上说,日本经济上出现的问题,需要用3年时间来治疗。

儿玉:这是麻生首相说给日本国民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下了一个死命令,最迟要在3年内治愈日本经济患的大病。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首相对现在的状况感到非常严峻。

从经济总体状况上看,日本的财政赤字已经很大,政府能够动用的财政手段有限,削减赤字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但在目前的状况下,麻生首相希望提升经济发展速度,来渡过经济难关。

提出中日“共益”新概念

中国新闻周刊:在10月24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的大会上,我们注意到麻生首相讲到中日共赢,他用了“共益”这个词。

儿玉:在30周年纪念大会上,麻生首相特意把“共益”这个词加到了他的讲话中,这是带着麻生首相感情的一个词。麻生首相还说日中两国是永远的邻国,我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在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的时候,应该更加合作,建立起战略互惠关系。

麻生首相多次引用过温总理的话。温总理说,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包括东海开发在内的两国共同开发,是能够带来共益效果的。日本希望能尽快实施共同开发。在东海开发问题上,中日已经在政治上取得了共识,下面是进入到事务水平的谈判了。

我想日中两国不仅有共同利益,也有需要我们共同克服的困难,相信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走到共益的道路上的。

共益是日中关系进化的一个象征。

中国新闻周刊:你谈到中日之间还有很多困难。

儿玉:是的。我们比较担心的是,两国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对对方国家有好感的人仅有三成,日中的民间感情还很难说是良好的,我们希望两国的民间感情能有所好转。在纪念大会上,麻生首相谈到要通过青少年的交流来促进相互理解。

日中之间还有一个困难是食品安全问题。在首脑会谈中,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直率的交流。

中国新闻周刊:有种说法是,中日首脑之间应该有条“热线”。

儿玉:“热线”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使用的通讯方式,麻生首相希望日中首脑之间能在平时就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在打电话时能有种很亲切的感觉,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彼此进行电话交谈,希望能建立起这样的信赖关系。

中国新闻周刊:11月15日召开全球峰会前,中日之间是否还会有双边交流?

儿玉:两国将进行紧密的磋商。除了11月15日外,11月30日在东京有高层会谈,王岐山副总理将去日本,日中之间的这种紧密的会谈,能加深两国的相互理解,建立起日中的共益。

猜你喜欢

麻生新闻周刊亚洲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麻生被自家人“逼宫”
麻生秀英语,白宫没听懂
麻生遭遇 新一轮“打击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