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8-05-14
新书推荐
《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
张竞生著
张培忠辑
三联书店
定价:20元
作者曾经与胡适并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两个教授。本书是作者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的合集,讲述了他个人的情史、性史和生活史。
《论扯淡》
[美]哈里·G,法兰克福
南方朔译
译林出版社
定价:16元
扯淡不是说谎,却是真理最大的敌人,因为说谎的人知道何者为真,却讲的是假话。而扯淡的人既不关心何者为真,也不关心何者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
《千里之行:郎朗自传》
郎朗大卫·里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8元
郎朗在自传中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并透过个人的音乐生涯折射出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感应与交流。中文自传是译自兰登书屋旗下出版社出版的郎朗英文自传。
《首脑外交:以中日关系为研究视角》
[日]林振江
新华出版社
定价:26元
首脑外交是主权国家的领导人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采用的一种外交活动形式。本书以二战后中日关系为主线,深度探讨首脑外交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影响成功的核心要素。
《自伽利略之后》
[美]查尔斯·赫梅尔
宁夏人民出版社
定价:29.8元
科学有价值,亦有极限。圣经并非百科全书,其自然观乃在启示创造者与世界的关系。圣经的可靠性若依赖与“现代”科学一致性,终有一天要与过时的科学理论,一起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
格拉斯先生,请给我更多的理由
康慨
怎样看待君特·格拉斯轰动一时的“忏悔”?怎样看待他青年时代加入纳粹党卫队,并在战后将这段羞耻历史隐藏了整整六十年的做法?怎样评判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经德高望重的左翼知识分子的一生?仍然是一个问题。
2006年初秋掀起的这场轩然大波,正是发端于《剥洋葱》这本自传。书中对为纳粹效命的叙述并不多,虽有忏悔,却远未到声泪俱下的程度;虽有反省,也是一带而过,远不如他对自己前半生性饥渴的分析来得详细而刻苦。但他描写纳粹信仰破灭的过程,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1927年10月16日,君特·格拉斯生于当年的国联自由市但泽(今日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纳粹党员。他在“希特勒万岁”的雄壮口号声中长大,先加入希特勒少年队,再入希特勒青年团,十几岁就急着投军报国,为第三帝国称雄世界的千秋基业浴血奋战,结果在德国战败前不到一年,被征人了党卫队。
他为自己的“无知”辩解:“我没有听说过那些后来才曝光的战争罪行,但是自称当初无知并不能掩盖我的认识:我曾被纳入一个体制,而这个体制策划、组织、实施了对千百万人的屠杀。即使能以没动手干坏事为自己辩白,但还是留下一点世人习惯称为‘共同负责的东西,至今挥之不去,在我有生之年肯定是难脱干系了。”
对元首的信仰不是一天之内破灭的。他描述了战场地狱般的恐怖景象,“斯大林管风琴”(指苏军的多管火箭炮)的怒吼吓得他屁滚尿流,溃败途中被绞死的逃兵尸首更让他不寒而栗。1945年的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这个小纳粹当天被弹片炸伤了腿,躺到玛丽浴场野战医院的病床上,一枪没放就成了战俘。他听到“元首没了”,但“人们对他的死亡无动于衷,好像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没了他,我也似乎并不觉得少了点什么,因为他那常被神化、永不遭质疑的伟大在总是忙忙碌碌的护士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在巴伐利亚的美军战俘营里忍饥挨饿——双重的,来自于纸上谈兵的烹调课和女护士们的轻微触碰。美国人用黑白照片对俘虏们进行再教育,那是“堆成了山的尸体、焚尸炉……”而战败的德国人总是重复那几句话:“这难道是德国人干的?这种事绝对不会是德国人干的。德国人才不干这种事呢。”私下里,他们说:“宣传,一切只是宣传而已。”过了些日子,青年纳粹格拉斯“才慢慢理解并且勉强承认了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者准确地说,在不想知道的情况下参与了犯罪,这种罪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它不会失去时效,我依然负有罪责。”
今天,指责一个无知的热血青年,和非议一位自曝丑事的老人一样容易,这或许出于时间的流逝和设身处地的善意,但宽容的前提仍然值得深究。在集中营的枷锁、焚化炉上空的轻烟、整个20世纪的独裁噩梦、令人性泯灭的集体暴行、令理性蒙羞的山呼“万岁”面前,以无处屈死的鬼魂和苟活人民的名义,除了那些苍白的忏悔——与其说那是忏悔,倒不如说是一句“共同负责”掩盖下的自我辩解,除了这本油滑的自传,以及《铁皮鼓》和诺贝尔带给你的盛名,格拉斯先生,请给我更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