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陶然亭”

2008-05-14邓友梅

广州文艺 2008年5期
关键词:陶然亭京味短篇小说

邓友梅笔名右枚、方文、锦直。山东平原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八路军鲁中军区通讯员,新四军、华东野战军文工团团员,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二期学员,北京第三建筑公司支部书记,北京市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书记处书记、第五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中国少年作家班顾问,“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评委会评委,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邓友梅自选集》(5卷),《京城内外》、《烟壶》、《散文杂拌》等。

《我们的军长》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话说陶然亭》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追赶队伍的女兵》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那五》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烟壶》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

在我写北京的作品中,“话说陶然亭”不大为人看重。一般读者和文学界同行都一样。举个例子:林海音在我心中是“京味小说”大婶。我去台湾,她召我和舒乙到她府上欢聚,她在韩国开笔会时曾说过欣赏我的话,在她家闲聊时又夸了我一阵,夸的叫我脸红。但两次举例都没提到“话说陶然亭”。由此可见一斑。

对我个人来说,“话说陶然亭”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它是我写“京风民俗”的起点,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烟壶”,“那五”等所谓“京味”系列。

我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写小说,一篇“在悬崖上”引起读者注意,还把我荣幸地排在王蒙,刘绍棠,从维熙等几位名家的行列中。但没过多久就又把我和他们一起错划成了右派,从此接受劳动改造,停笔二十二年。有时心中郁闷,写一两段文字自己抒发,写完就烧或是塞在床下当废纸用。文革结束后,茹志鹃来我家看我,见到我写的一段怀念军长陈毅同志的文字,叫我改成小说,她起名叫“我们的军长”,冒险在上海发表了出来。发表后正赶上邓小平同志领导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中国作协举行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评奖”,这篇小说竟被评上了一等奖。

小说得奖后,志鹃姐鼓励我继续写作。报刊也开始向我约稿。我自己却犹豫不定。想写却又怕写。当初就因为写小说当了二十多年右派,好容易改正。若再因为写小说惹起麻烦,这辈子可就报销了。如今年近半百,要写就要有值得一拼的理由。若只是发几篇文章,拿一点稿费,就不值得冒这个险!想来想去,我认为如果能写出的有自己的风格,在百花坛中成为一朵虽然不大,不香,却有自己特色的小花,那就冒险拼一下。

要拼出名堂来很不容易。这时许多朋友停笔多年都返回文坛来了,并各有绝招,发光闪亮。王蒙在新疆呆了多年,他写的新疆风物无人可比。从维熙住过牢房,“大墙下的红玉兰”独自一家。我既没到过新疆也不想为赶上学从维熙专门去坐牢,想追他们也追不上。就算追上一两篇,被人说“邓友梅写作有进步,50来岁总算有点像王蒙了”这也意思不大。

怎么办呢?我得找找有没有属于我的一技之长!搞写作好比种水果:人家的地是黄土地,种出梨来又脆又甜,一上市就卖光。我这地是红沙地,种出梨来又苦又涩,谁买你的?不要跟别人走,红沙地种梨不行我种山楂,种出来又酸又嫩。虽然多数人爱吃甜梨,但只要有孕妇找酸的吃,就不怕山楂卖不出去。我给自己定个原则:“读书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写作补人之短展己之长”。

我的长处在哪儿呢?一是跟外地作家比,我生活在北京。北京是几百年的都城,这里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化有独特之处。北京的老百姓不管是哪个阶层,不管本人自觉不自觉,其个人和家庭的命运都和国家的形势相连。乾嘉盛世,北京一片繁荣;八国联军打进来,连卖豆腐的也破产。写好一个普通北京人的故事,就能从侧面反映出时代背景;二是跟北京的青年作家相比,我年龄稍大两岁,参加工作也早,他们还上学时我已从解放军转业到北京工作,观察过老北京的本来面貌。他们熟悉自己的生长的环境,或是校园,或是农村比较单纯;我一到北京就参加“大众文艺”统战工作。认识了不少老作者老艺人,其中不乏北京民俗文化代表人物。由于工作需要,还每天要到天桥听评书,上前门楼子听曲艺。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地道北京话。我被定为右派后,又跟北京的老报人,旧警察,八旗子弟中的王侯后人一块劳动。我就对老北京的风土民情,语言习惯有了较深了解。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四十多岁就奉命离休了。那时既不能看书又不便交友,好在家离陶然亭不远,每天没事就到陶然亭打拳遛弯。陶然亭比较僻静,文革中被排除在革命群众之外的“闲人”很多都上这里消磨时间。这里地处北京外城边沿,原是梨园界,古董行居住地。遛弯的人中不缺京剧名角,琴师。书画的古董界遗老。天天一块闲聊,交上不少朋友。我就想先把陶然亭当题目,写几个普通老北京人的生活。按当时的写作规则,总得有点政治思想才算主题思想正确。正好为纪念周恩来总理发起的“四五”事件出现。我就写了这篇“话说陶然亭”。纯属试验性的寄了出去。没想到发表后竟得到一阵掌声,接着在“第二届全国短篇小说评奖”中又获了奖。由此坚定了我用北京话写北京人的信心,陆续写出了“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等一系列京风民俗的作品。被评论家定为“京味小说”一员。

责任编辑刘志敏

猜你喜欢

陶然亭京味短篇小说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
北京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西南口遭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