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8-05-14曹胜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周朴园一滴水文本

曹胜娟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而传统的如“鸡零狗碎”式的提问,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不能对问题有提纲挈领的认识,学生思维缺乏连贯性、整体性。而“步步为营”式的提问,又可能牵引着学生向标准靠拢,学生被动学习,创造性思维受桎梏,积极性受限制,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主问题教学模式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性方面设计问题。问题具综合性,少而精,但涵盖面广,能精练教学过程,有效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有生发性,能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引发若干小问题,从而自觉深入文本,主动探究;问题有思辨性,它不是简单的是非问,它能最大程度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有利于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主问题的设计要深,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呢?

1.从课文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标题一般概括了内容、揭示了主旨或点明了观点,因此,从标题入手设计的问题整体性更强。如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可设计如下问题:这个标题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试着重拟标题。首先这个问题带动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发现是爱斯梅拉达送水在前,伽西莫多滚出大滴眼泪在后,照情节应该叫“一滴水换一滴眼泪”;其次它带动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剖析,认为爱斯梅拉达送水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无功利的,是人性美的自然流露,是她唤醒了伽西莫多沉睡的心灵,唤醒了他作为人的意识,唤醒了他长期被愚昧、顺从所掩盖的善良天性,所以一滴水象征善举,一滴眼泪象征人性的复苏,而“换”字交易性太强,可以改为“一滴水唤一滴眼泪”。还有同学认为索性去掉“换”字,改为“一滴水,一滴眼泪”,含蓄、蕴藉,富有张力。其他创意如“一滴眼泪中的人性复苏”、“水中的人性光辉”也均符合本专题的主旨。当然也有同学认为原题可以成立,此处的“换”字不是“交换”的意思,而是“回应、回报”的意思,也很有道理。在一个大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完成了对情节的把握,对人性的分析,对炼字的探究,自主意识增强了,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2.从课文文眼入手设计主问题。

文眼一般是课文的关键句、主旨句,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从文眼入手设计问题,可以迅速有效地深入内核,提起全篇。如必修三《老王》一课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设计问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这个问题具有生发性,学生自会分解成三个子问题:作者幸运吗?老王为什么是不幸的?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再深入文本,发现作者并不幸运:生活境遇较为艰苦,在特殊年代经历劳动改造,身体状况不佳。但自认为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能得到如老王一般热心民众的关心、帮助,幸运地活下来,则是不幸中的万幸。而老王生理有缺陷,生活困难,精神孤独,在贫困疾病中悲惨死去,他是不幸的。但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未让老王吃过亏,无论是上医院,还是送香油、送鸡蛋都付了钱,为什么要感到愧怍呢?可能作者觉得尽管老王也很困难,但他是不求回报的,而自己将一切量化为金钱,满足了知识分子的清高,不愿亏欠别人,却负了老王的一片好心。多年后才明白未将老王当作一个平等对象看待,还可能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连“最后什么时候死的”过了十多天才知道。作者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认为没有从心理上以平等姿态去关爱、尊重、理解对方。这种愧怍心理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念、人文关怀。自己身处不幸,却能体察别人,反省自身,其核心力量是爱、是人性的善良。学生们还类推现实,如我们对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外来民工可能抱有防范心态,有人资助贫困孩子是为自己捞声誉等等,都是缺乏平等意识的表现。看,一问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依据主问题,自己分解,主动探究,如抽丝剥茧般直入文本核心,同时还观照现实,从而激发了平等意识,学会了如何做人。

3.从作家的“创作谈”和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作家的“创作谈”可以帮助我们原生态地了解作品,评论家对作品的评析,往往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设计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找到一种依据、一种参照,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必修四《雷雨》关于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是假,课本29页例举了钱谷融、王育生、李计谋、钱理群的评论,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参照评论,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个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的开放型问题。学生在探究感情真假时自会涉及相关问题:周朴园为什么保留关窗习惯,保留照片、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听到无锡口音为何如此敏感;为何多方打听梅小姐的下落;知道真相后为什么严厉指责;为什么用钱打发对方。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在一系列的自我追问中,一个立体的周朴园形象便呈现出来。再参照评论,学生基本达成共识:周晚年的家庭生活并不如意,常感到孤独、寂寞,难免怀念过去与侍萍度过的短暂而幸福的时光,但他怀念的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惠体贴且已投河自尽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梅小姐。这种怀念是真诚的,但又是经不起考验的,当真相大白,鲁妈的身份潜伏着暴露他罪恶历史、毁坏他名誉和家庭的危险时,这种怀念就转化为敌视、防范,从这一角度来说,他又是虚伪、自私的。由此可见,周朴园是一个“人”,有人的情感,也有人性的复杂与自私。这个结论与专家的评论有相通之处,又不尽相同,体现了同学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的能力。

4.从学情入手设计主问题。

从学情入手设计的问题,往往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贴近,因此能最快地调动起学生的激情,使之发挥最大的学习主动性。如必修三《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针对学生爱吃麦当劳、肯德鸡这些快餐食品的特点设计问题:你喜欢麦当劳这些快餐食品的理由是什么?你还喜欢哪些外来文化?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学生喜欢的理由既有课本中提到的如民主氛围、温馨环境、优良服务、娱乐休闲、行为自律,也有食品花色、口味多样、人性化服务、时髦潮流等感性认识。学生在阐述喜欢的理由时意识到自己接受了麦当劳等于接受了一种外来文化。而类似的文化说起来更是如数家珍:街头篮球、美国街舞、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圣诞节等等。通过比较分析,他们发现在一种文化融入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说明文化传播不是单向的、完全被动的,文化要碰撞、相融,文化交流要互动多向,各取所需。以上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回过头来看课文,就更能引发共鸣,而且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此外,更常规的如主题思想、结构脉络、语言品析等角度均可设计主问题。但在采用“主问题阅读教学法”时应注意: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这种方法,应视具体文本、具体学情而定;应留足学生深入文本、质疑发问、讨论研究的时间;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剖析问题的途径;评价以鼓励为主,尤其是质疑的声音、创新的思维,既要激发他们创造的动力,也要有原则是非。

总之,主问题阅读教学法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而作为课堂之魂的主问题势必以少、精、深的优势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作者通联:江苏通州高级中学语文组]

猜你喜欢

周朴园一滴水文本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我是山上一滴水
一滴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雷雨》(节选)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