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篇童话好难
2008-05-14陈涛
陈 涛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期发表了叶军彪先生的《〈丑小鸭〉:一个被误读的经典童话》,读后让人不由发出喟叹:教一篇童话好难!叶先生认为:作品并不是在讲一只丑小鸭如何通过不屈地奋斗最终成为天鹅的故事,而是“表现出安徒生在同世俗偏见抗争中的性格和信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他相信只要你是天才,只要你有才华,总有一天会被人们所认识,而最后受到嘲笑的,将是那些嘲笑天才的无知和短视的世人。”叶先生对文本的理解很新颖独特,也许还深刻而精辟,但“就像丑小鸭通过奋斗最终能变成美丽的天鹅一样,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只要始终不屈地奋斗,就能取得成功”的理解就是一种误读吗?美丽的童话一定要功利地解读吗?这或许也是一种真正的误读。
诚然,安徒生在《丑小鸭》一文中明确指出:“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可能理解为这是对全文主旨的高度概括,但这绝不是说“丑小鸭最后之所以变成了一只天鹅,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只天鹅,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去春来,自然要显露出他的本相”。否则,作者就不会用太多的笔墨描绘丑小鸭在离开鸭场后的种种经历,而应写一只在鸭场的天鹅如何长大就足够了。我们更不应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安徒生写这篇童话的本意绝不是告诉世人,天鹅天生就是天鹅,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就更不能理解本文中丑小鸭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了。这篇童话中,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如果说一开始他还是被迫离家流浪,还是不得不逃离野鸭和追逐的猎人,那么当他已经在农家安定下来而仍然不满足,仍然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对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努力追求。为此,他经受了严冬的困苦和灾难,当他一见到久已仰慕的天鹅,便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试想,在已经有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以后,他如果不思进取,不再追求,他怎么能得到最终的幸福生活呢?难道我们只能浅薄地将此归纳为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丑小鸭经历的磨难与砥砺,为它成为天鹅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不仅仅是外形成长为天鹅的变化,而更是一种精神与“人格”的升华,也正因为如此,丑小鸭在变为天鹅后显得如此谦逊,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如此珍视幸福。这种浴火重生之感,绝不是自然成长,更不是因为它是天鹅所以才能变成天鹅所应该有的。
理解《丑小鸭》,不可避免地要与作者安徒生紧密相联,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我们绝不可能只看到他的成功而忽略了他曾经经历的痛苦与悲伤。他的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泄露了他内心最深沉最温暖也最凄美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他悲惨的童年,《丑小鸭》就有他内心深刻的自卑。他从小受人嘲笑,他写诗成功过,也失落过,在他离家追寻诗人梦想的过程中,有无数人帮助过他,也有无数人抨击过他。这位善良童真的人,总能从周围的人身上看到真爱,并相信真爱,肯定着自己是幸福的。即使别人甚至他所深爱的人也对他进行“恶毒的抽打”时,他总能为自己找到“令人振奋的阳光”。即使被抨击,他也不气馁,他的心灵充满着对梦想的渴求,“即使让我走入黑暗幽深的地宫,我也愿意”。“我的一生是一部美丽的童话,童话的情节曲折动人,主人公幸福无比”。这也许是作者对自身最好的注解。也许成名后的安徒生也有过骄傲与自豪,但从他的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出在艰难困苦中追求的艰辛与困苦,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忍与刚强,才铸就了后来的成功与伟大。如果说丑小鸭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那么我们从作者身上看到的只有一个平凡的作者,通过自己不懈地奋斗最后成功的过程,而没有一丝对自身才华的赞美。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读《丑小鸭》,便会有一千种理解,关键是我们如何选择一种最具教育意义的理解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在解读《丑小鸭》一文时,教给他的学生“天鹅天生就是天鹅,而不需要后天的努力”这样荒诞的观点,而只可能让学生理解丑小鸭之所以成为天鹅,在于他对美的不懈追求与努力。语文,本身的美感与教育作用,是语文之所以吸引人的关键,文以载道在今天看来并不是限制语文发展的原因。当语文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时,语文的魅力就会最大程度地显现。我们之所以执着于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在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在阅读《丑小鸭》。《丑小鸭》当然也是写给成人看的,安徒生70岁那年,他的朋友举行全国募捐,为这位世界名人造一个铜像留给后人。当安徒生第一次看到铜像的设计图时,大发雷霆,怒责雕像家说,没有人看到过有小孩子爬到他背上,坐在他膝盖上,伴在他腿边,因为他的故事同样也是写给成人的,小孩子们只能听懂故事的外层,只有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人,才能领悟到故事内容所含的深长意味。雕塑家听后,立刻将设计图上围绕着他的儿童们去掉了。安徒生把童话送给孩子,也送给成人。但我们却忽略了当《丑小鸭》成为一篇课文时,他的阅读对象只可能是学生,每一名读《丑小鸭》的学生,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都不可能有成人的理解与感悟。在他们的心中,丑小鸭绝不因为是天鹅而成长为天鹅,只可能经历了重重磨砺种种困难后才成长为天鹅,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读童话时,才能感悟那一份前所未有的浪漫与温馨。每一个人都渴望丑小鸭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长为天鹅。我们真的不知道,如果我们冷酷地告诉他,只是因为他是天鹅蛋而才成长为天鹅时,那对童心将是何等的伤害!叶先生一类的新解读使一篇并不深奥难懂的童话却让教师束手无策,这除却我们没有低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研究者们以高高在上的心态来引领教师。我们都反对“说教”,但有人在指导教师的工作时却不可避免地运用了说教,为了标新立异往往提出前人所不具备的一些另类看法,对基层教学造成了极为混乱的影响。时而回归文本,时而超越文本;时而遵循文本,时而远离文本。每一种思考似乎都正确,却都让人无所适从。甚至有些领导将自己的研究所得强加于一线的教师身上,更加重了基础教育的混乱局面。也许我们期待着这样一种课堂,在童话的世界里,每一个学生都是那只丑小鸭,在经历了人生必须的磨砺后成长为美丽的天鹅,而我们的教师,就是引领他们走出人生黑暗的天使。这样的课堂,才值得珍视。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市江陵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