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紧货币政策下对外引资政策的选择

2008-05-08陈旭东

金融博览 2008年4期
关键词:外债宏观调控招商引资

陈旭东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2008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新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对外引资政策应积极响应、配合,优化对外引资的管理,防止利用外资过快增长弱化紧缩政策的执行效果。

外汇大量流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当前外汇的大量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第一、外资大量流入加大了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的难度。央行通过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工具,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其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手段。2007年央行总计回笼的资金量达到了6.94万亿元。其中,通过在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所回笼资金5.14万亿元。然而,这些操作相当部分用以对冲招商引资的新增外汇占款,截至2007年9月末,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6.74亿美元,外债余额为3457.05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外债比上年末增加227.17亿美元。仅新增外商直接投资和新增外债两项新增资金就达843.91亿美元,按照1美元兑7.5元的换算比例,此两项资金人民币占款将达6329.33亿元,占全年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所回笼资金12.32%。如果按照2007年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9月末的货币乘数是4.46,也就是每发行100元基础货币,九月末就有446元计算,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和新增外债产生相当于2.82亿元人民币的投放量,此投放量相当于全年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所回笼资金的54.86%,直接投资和外债项下新增外汇占款影响了央行票据等回收流动性手段的实施效果。

此外,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资金的操作方式存在“流动性陷阱”的问题。随着央行票据回收外汇占款资金的增加,流动性暂时减小,随着付息期的到来,流动性将进一步扩张。央行通过发行票据的方式回收流动性,只能暂时性解决问题,当票据到期时,流动性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这一过程只不过是用期限较长的央行负债代替流动性较强的货币,仅仅是把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往后推延。这样周而复始,票据发行量越来越大,央行的操作也将越来越有限,由于流动性未被真正消化,最终这些流动性必将显现出来,对货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所以,当前外资的大量流入势必弱化央行票据这一宏观调控手段的执行效果,加大了回收流动性的难度。

第二、国际闲散资金削弱了通过提升利率方式回收流动性的作用。提升利率是央行解决流动性的又一法宝,然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实施这一手段却受到了较强的限制。按照利率平均理论,国际资本会在世界各地寻找利差,通过套利行为获得相关收益。目前,世界范围内大量的“游资”在寻找投资机会,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中国已成为世界“游资”瞄准的重点对象。如果央行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在国内解决流动性问题,随着利差进一步扩大,将大大提高国际游资进入国内的冲动,这些资金通过投资中国在获得利差的同时,还将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因而,促使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国内货币供给将进一步增加,“热钱”的流入还将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第三、地方政府引资欲望同央行政策之间的博弈削弱了央行“窗口指导”效果。央行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性问题。然而,在当前地方引资政策下,这一手段的效果被削弱了。招商引资资金是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来源,特别在当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引导下,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给予投资者各种方便和优惠,也会要求地方银行给予一些协助等,特别在一些重大地方引资项目上,地方政府会进一步要求银行积极配合,一般情况下地方银行会给予支持,银行的放贷量会进一步扩张,在地方政策同央行货币政策的博弈中,往往地方政策会占上风,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弱化央行“窗口指导”的效用。

相关的政策建议

为了切实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招商引资工作要积极转变原有思维模式,贯彻和落实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在当前资本项下和经常项下“双顺差”,资本流入持续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应仔细权衡利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管理,减少引资同“从紧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性。

第一、进一步强化促进和保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和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应着手从有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直接投资项目审批应符合提升质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政策导向;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创汇农业等国家鼓励的产业给予一定支持;引导和鼓励支持资源消耗低、投入产出比高、环境污染小的集约型工业和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加强对外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进一步限制外资短期性投资行为,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的力度,特别要确保对短期外资监管的长期性和针对性,严密监管跨境资本流动,减少外资短期流入套利行为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危害。

第二、进一步控制外债规模和结构,防止短债大量发生,给宏观经济正常运行带来风险。当前我国外债主要是转贷款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中包含了大量短期借款,这应引起特别关注,防止短债过度举借引发风险。因此,应在充分调查和预测国内资本现期和未来的供给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成本的前提下,确定短期和长期外债规模。另外,在控制外债规模与总量时,要通过偿债率、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合理确定。我国金融市场尚属新兴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实行严格的外债计划管理,控制外债规模的快速扩大。在外债的结构方面,对短期外债的控制应既要保持相对合理的短期负债比重,又要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逐步实现由“宽进严出”向“严进宽出”的过渡。围绕国际收支平衡继续加强对外汇的管理和改革,进一步放宽企业购汇、个人购汇限制,特别要加大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减少对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境外限制,着力加强投资境外资本、证券市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完善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审批制度,减少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投资限制,逐步实现外汇管理制度由“宽进严出”向“严进宽出”过渡。

第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地方政府引资政策同宏观调控目标相一致。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局观念、大局观念,对招商引资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着力转变现有政绩观和政绩考核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业绩综合评价体系,使招商引资能够同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一致。(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分局)□

猜你喜欢

外债宏观调控招商引资
起底中资房企海外债
合规视角下的外债业务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岂能以招商引资论老促会?
宏观调控“三部曲”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