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免费的公益回归

2008-05-08谢良兵

金融博览 2008年4期
关键词:免票门票公益性

谢良兵

2008年的1月23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从今年3月份到2009年,全国240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中,将有1100家陆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一项惠及全民的文化政策。”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说。

免费不免票

这项惠及全民的文化政策,开局似乎并不利。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春节免费开放期间,福建省博物院就损失10多万元,导致临时闭馆整修。该馆以展示珍贵动物标本为主,那几天里,“大象”的尾巴被揪下来,昆虫演示器被扯掉,不少标本被破坏,连展馆大门都被人群挤坏……

不仅在福建,上海美术馆的“时代华章”书画大展在今年春节免费开放的7天里,也差点遭到严重破坏。当地媒体报道说,有一个小男孩在展厅内小便,“幸好我们来得快,否则那幅齐白石的画就毁了。”上海美术馆前厅组组长杨征事后说道。

昔日少有人问津的博物馆,在免费之后成了今日的“商场”甚至是“菜市场”,这样强烈的反差,着实耐人寻味。有论者认为,免费开放引起持续“爆棚”,其实是对政府公共投入、可信赖度以及市民实际生活状况的追问。

如何应对这些状况,成了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急需解决的问题。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介绍说,湖南省博物馆已初步拟订“免费不免票”的开放方案。每天将发放5000张免费门票,1人1票,凭票入场参观,每天的观众控制在5000人之内。

市场与公益的取舍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与艰难的博弈过程。

长久以来,我国的博物馆都依附于政府,经费来源单一,缺少公众的支持,一直呈现“贫血”和低效状态,也难以体现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性质,难以在全社会树立博物馆的公益性形象。

《中国文物报》副总编辑曹兵武称,体制性障碍影响了对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和经费投入。尽管国家已经将文物保护事业作为基本国策,将博物馆事业界定为公益性事业,但是不少地方财政困难,经费难以落实。这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关,也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关。除此之外,曹兵武还建议,在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应该开发与藏品、展览等有关的衍生性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必须保持非营利的公益性目标定位。

其实这方面的尝试,杭州市已有经验。早在200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就有20多家国有博物馆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当年10月,西湖环湖公园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2004年1月,浙江省博物馆宣布免费开放。

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以西湖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前每年门票收入600万元,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就达700万元。免费开放之后,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消费明显增加。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元,旅游产业在杭州的GDP中占了十分之一。

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在于降低了经济门槛,更重要的在于它是政府提供给市民的一种文化福利,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无疑是一种公共利益的回归,但免费开放还是有限度的,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都不在免费开放之内,这预示着博物馆免费的公益回归之路依旧漫长。

猜你喜欢

免票门票公益性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买门票
儿童免票理应兼顾“身高与年龄”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惠民举措
儿童免票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门票中的学问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