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股市需要共赢

2008-04-30熊仁宇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15期
关键词:漏洞股东股市

熊仁宇

改变现在市场上对大小非股东一边倒打压的倾向十分重要。在较高成本的情况下,只有选择共赢才能自救。

在上证综指将要触及3000点低位之时,中国证监会终于发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利好消息。4月20日晚间,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给之前毫无限制的大小非解禁增加了点障碍。

具体规定简而言之,就是大小非股东每月公开出售大小非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

股市对于这一利好消息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反应。首日上证综指在高开200多点之后一路下跌,最后以微涨收盘,次日更以下跌结束。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现在的中国股市已经不是一个形式上的利好消息所能拉动,下跌中的市场对利好消息总是更加苛刻。

此轮大幅度的下跌,是中国股市在2007年疯狂上涨之后的回调。在当时的市场人士眼里,所谓估值体系、市盈率、历史指标都不重要,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体,疯狂的价格有其独具的支撑,各种充满信心的言论一如上世纪股灾之前的日本。下跌难以避免,但并非政策层就没有一点责任。

大小非解禁一直为股民们所诟病。长时间的等待和过低的历史成本,使得大小非股东在今年解禁之后选择迅速出逃,市场下跌如此之快,大小非解禁难辞其咎。此次证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直指饱受批评的大小非解禁。的确,无限制的解释是对股市资金无成本的剥夺。那么这项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市场人士首先质疑此项政策的漏洞明显,容易回避。第一,大小非股东分散减持股份。规定中限制大小非股份一个月不能达到1%,那就每个月0.09%。损失肯定存在,但与进入大宗交易系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相比,这种损失必然是较小的。

第二,所谓第三方过桥。通过协议将股份转让给关联企业,关联企业在=级市场上出让并不受限制,轻松地就可回避规定中的限制。

这种漏洞在给了大小非股东出逃留有生路之外,更为严重的是,通过证监会公告释放出了政府即将对大小非痛下狠手的信号。本就提心吊胆的大小非股东,更要加快出逃的步伐,而前面所提到的漏洞就是他们出逃的快速通道。这样,股市面对形式利好的信息却形成了利空的结果就不奇怪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市场希望进一步的更全面的规定出台。希望固然美好,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大小非问题并不是从其解禁产生的,它是股权分置改革为解决问题的遗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股市改革循序渐进、小步推进思路的必然结果。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希望对大小非解禁加强限制的建议,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再次推迟时间:比如将大小非中的国有股推迟5~10年解禁;另一个方面就是推出惩罚性措施,例如针对大小非股份出卖收益征收特别税。

尽管市场的呼声迫切,但此类政策推出的可能性并不大。

时间性的规定只是将这一问题推迟,并不能根治问题本身。而在国内对内幕交易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大小非股东极有可能在政策出台之前大范围出逃,从而造成股市更大的波动。

特别税的出台是对未减持的大小非股东的选择性惩罚,但更为严重的是,它打破了之前由证监会、非流通股东和上市公司之前达成的大小非解禁协议和对价方案,是对股市规则的破坏。如果推行,必将引起大小非股东与监管部门、大小非股东与上市公司及大小非股东之间更多的矛盾而强烈抵制。从维护股市规则来说,特别税出台并不是一个良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大小非股东的惩罚性、限制性的措施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紧迫的政策反而会加快资金的出逃。补偿性的措施别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例如上市公司给予大小非股东再融资的优惠、监管部门对于长期持有大小非股份的股东政策上的倾斜等等。

具体的措施可以商讨,但改变现在市场上对大小非股东一边倒打压的倾向十分重要,没有人愿意在将来利益可能受损的前景下仍然坚持持有。面对同样的商品,在较高成本的情况下,伤人先伤己,只有选择共赢才能自救。

猜你喜欢

漏洞股东股市
漏洞在哪里
侦探推理游戏(二)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股市日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漏洞在哪儿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