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究竟“综”在何处?
2008-04-30崔益林
崔益林
引言
200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目标,备受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老师的青睐,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的热点、亮点、考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命题现象,毋庸置疑,“新课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因“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也就是说重点体现在一个“综”字上。无疑这样的解释是精当的,同时也是具有权威性的。那如何去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所陈述的这样一段话呢?
我们先来看一道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上有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试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8.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19.“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绝学不到什么技巧。
(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摘自2007年3月8日《今日早报》)
20.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21.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略),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
(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第18~21题)
无需过多去分析这道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的一些规律,尽管这些试题在实质上始终还不能摆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的特点,但就其形式而言,还是体现了综合性“综”的特点。所谓的“综”其实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正文
一、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
作为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它不可能只涉及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固然要体现出它综合性的特点,像2007年南京市的一道极富影响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就明显地考查了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另外像河南省的第7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陕西省的第5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这里我们不妨拿2007年齐齐哈尔市中考试题第8、9题,来说明这一问题,题目是这样的:
齐齐哈尔市某中学初三某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
家俱(具)另售(零)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
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
超女“粉丝”成千上万东北“玉米”不减当年
8.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答出两点即可)
答:______。
9.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
很明显,这是一道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践题,考查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命题者把它放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来考查学生,绝不仅仅考查学生的识字能力,自然还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二、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综合
为了陈述这一问题,这里还是先来看2007年广东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6、7、8题。题目是这样的:
班上将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广东历史人物。为了完成任务,你将采访有关人士。
备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孙中山、廖仲恺、蔡廷锴、彭湃、叶挺、叶剑英、秦牧、李小龙(也可加选)
6.你准备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你打算采访的对象是______。(写出采访对象的身份)
7.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采访对象。开头你该怎么说?要求说明目的,语言得体。涉及学校名称和自己姓名时,请用A、B、c等字母代替。
你说:______。
8.请你根据需要,拟定3个准备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这是一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试题,它不仅涉及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历史方面的知识,如果我们的考生在答题时仅从语文知识这个角度去答题,势必会使答题不够完整,从而导致失分。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这是一道带有综合性质的试题,然后再按照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试题的特点去答题,就不至于出现失分现象。
类似的试题还有像2007年河南省中考第7题,2007年山西省中考的第3题,2007年江西省中考的第4、5题,2007年武汉市中考的第6题,成都市中考的第14、15题等等都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科知识综合性的特点。
三、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综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道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题,如果不适当延伸,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教材无非是例子”,这是所有命题者所形成的共识,所以在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题中,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结合题,显得相当之多。比如像2007年安徽省的第19题,虽然考查了学生课内阅读的情况,但更多的还是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再比如2007年甘肃省的第28、29题,既考查了学生课内掌握对联知识的情况,同时又考查了学生怎样将对联知识运用到具体题目中来解答具体题目的情况,也就是说在
不少省市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考试题中,命题者既注重考查考生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不妨拿2007年浙江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第3题来具体说明这一问题,题目是这样的:
3.学校举办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周”,你和班里的同学参加以下几个板块的活动:
[语文纠错]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同学们寻找生活中使用语文不规范的例子,在校园网上发布,如:
“即来之,则安之。”______(出版物)
“招聘启示”______(街头广告)
(1)请对以上两个例子进行“语文纠错”。
[名著有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学习语文要多读名著。活动中,同学们读名著、谈名著蔚然成风。
(2)写《水浒》中最值得你期待的一个精彩故事,并说明理由。
[社会扫描]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有同学关注到了身边的标语,并引发了一场讨论:
宣传标语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标语确实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奇怪的标语,如:“今天,你税了吗?”“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光纤没铜。偷也没用。”
(3)请选择其中一条标语,从内容或语言等角度作简要评析。
很明显,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课内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又考查了学生掌握课外知识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考试形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同时对未来参加中考的学生又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三维度课堂教学目标的综合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度课堂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明显,在知识与能力这个目标里,我们在第一个方面已经作讲述,这里就不再赘述。至于第二、三个教学目标,我觉得在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中也表现得很突出。比如200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第5大题,就是考查了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尤其是南京市的中考试题第2、3、4、5题,不仅考查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另外像常州市的第5、6小题,也都考查了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
这里不妨来看一看2007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试题:
狂追刘德华13年的兰州女歌迷杨丽娟,终于在今年3月25日与刘德华合影,但长期支持女儿狂热追星的父亲杨勤冀第二天凌晨却以女儿只能同偶像合影而无法与偶像好好聊天为由.留下遗书跳海自尽。此事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由此,学校准备举办一个“远离病态追星”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除了杨丽娟事件,你还知道哪些“病态追星”故事?请写一个。(不能出现本校校名或人名)
(2)你认为该怎样医治“病态追星”?请向有关部门或个人提出两条建议。
答:①______。
②______。
很明显,这是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考生在答题时都必须带着很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去完成这类试题。
综合以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的“综”的特点,我们觉得这种以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的考题,正是由于它“综”的特点,在今后几年内还将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
我们坚信这种以检验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探究精神的试题,因为它具有内容的开放性、知识的综合性并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将会日益受到命题老师更多的关注,也必将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答案]
引言部分的答案:
一、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第18~21题。
18.示例: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意思对即可得分)
20.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从称呼、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答题,语言符合口语表达的特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21.从栏目名称和栏目内容简介两方面答题。
正文部分试题的参考答案:
一、2007年齐齐哈尔市中考试题第8、9题。
8.错别字,借(化、改、移)用成语。新语(新鲜用语)现象。或:汉字使用不规范,新鲜用语(新语)现象。
9.示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要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要规范街头用字;除了在网络、报刊、图书馆,还可以在街头巷尾收集学习资料;掌握新鲜用语;开展这样的活动;传承祖国语言文化……
二、2007年广东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6、7、8题。
6.示例:介绍人物:孙中山采访对象:孙中山纪念馆馆长
7.示例:A馆长,您好!我是B中学的学生c。我们班上正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活动,我想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有关情况。您是研究孙中山的权威,我很希望能当面向您请教有关问题。你可以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吗?(必须说清楚目的,同时必须语言流利、得体。)
8.示例:(1)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有哪些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地方?(3)作为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孙中山先生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语言准确、通顺)
三、2007年浙江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第3题。
(1)“即”应改为“既”。“启示”应改为“启事”。
(2)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表现了鲁智深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故事陈述清楚并言之成理即可)
(3)“今天,你税了吗?”随意省略.造成语意不明。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不仅带有威胁恐吓语气,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且与法律制度相左。
“光纤没铜,偷也没用。”偷窃是违法行为,难道有铜的光纤就能偷吗?标语不仅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而且可能产生误导。(评析合乎情理即可,不求全面,也不求深刻)
四、2007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试题。
(1)示例:①辽宁少年张某没钱见赵薇,服毒自杀。②贵州少女明明因偶像不给签名而绝食17天。
(2)示例:①明星要为追星族做好榜样。②学校、家长要做好正面引导工作。③追星者要正确认识明星,既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要认识他们存在的缺点。④社会应建立心理救助机制,让病态追星者接受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