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列车长寻恩记

2008-04-30王东照

中外文摘 2008年7期
关键词:张丽恩人遂宁

鲁 克 王东照

21岁的北京姑娘张丽为寻找一年前车祸中的救命恩人,不顾父母反对,放弃高薪工作,孤身一人南下四川,只为找到恩人亲口说一声“谢谢”。她付出的代价是放弃高薪工作、亲情严重受损、相爱多年的男友离她远去。但她始终无怨无悔!

“谢谢”二字饱含沧桑的泪,更浸着人性的爱,让人感动不已……

车祸之夜,依稀记得恩人戴着安全帽

2006年10月8日午夜时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疾驰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三桥的大道上,副驾驶位上的姑娘正透过挡风玻璃悠闲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夜幕下,璀璨的路灯将大桥装饰得五彩夺目,灯光倒映在江面上,宛若天上彩虹。

姑娘名叫张丽,刚从沈阳某大学毕业,几个月前应聘为四川南充某旅游公司导游。这天,她带一批客人游览大英县灵泉寺等景区并安排客人住下后,便由同事李薇驱车前往遂宁市区某宾馆休息。

李薇将车开得飞快。突然,前方一辆白色的轿车左右摇摆着出现在视野里,会车的瞬间白色轿车突然变线斜撞过来!“不好!”李薇惊叫着,慌乱中急打方向盘避让,但来不及了,只听“砰”一声,白色轿车撞到李薇的车尾,车体陡然旋转起来!李薇本能地刹车、调向,可已经于事无补,失控的轿车撞断右侧护栏,变形的车头伸出桥面悬在半空,数十米高的桥下是湍急的河水……

副驾驶座位上的张丽听到巨大的撞击声以及玻璃破碎的声音,同时左腿猛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眼前一黑,随即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江面的冷风透过破碎的车窗吹来,张丽渐渐有了一点儿知觉,迷糊中听到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赶快,赶快!担架,担架!”旋即感到自己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托起来。潜意识中张丽知道有人救她,求生的本能使她下意识地抓紧了男子的衣服:“救救我……”

剧痛中她努力睁开眼睛,然而满脸的鲜血和玻璃碴遮挡了视线,只模糊地看到救她的男人脸形瘦长,戴着安全帽,随即又昏了过去……

第二天下午,当张丽苏醒过来时已经躺在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身边是表情凝重的父亲和哭红了眼睛的母亲。原来,车祸当夜,救张丽的男子用张丽的手机打通她的朋友王军的电话,简略地告诉他车祸的事情,王军随后火速赶往现场,随同闻讯赶来的120急救车一起将张丽和同样昏迷不醒的李薇送往医院抢救。得知消息,心急如焚的张丽的父母连夜从北京飞了过来。

见女儿终于醒了,父母长舒了一口气。望着亲人的面孔,张丽百感交集,轻声问:“妈妈,救我的人在哪里?”父亲张燕京忙宽慰女儿:“救你的恩人已经离开了。你别着急,我们正在找他。放心吧,我们一定要找到他!你别多说话,先好好养伤。”父亲告诉张丽,入院时她浑身伤痕累累,左腿骨折、严重失血。多亏送院及时才幸免于难。李薇只是受了轻伤,身体并无大碍。

张丽的父母对救自己女儿的恩人感激不尽,可眼下最要紧的是治好女儿的伤。当天晚上,爱女心切的父母带着张丽飞回北京治疗。

张丽的父亲在沈阳某通信部队工作,母亲萧秋云在北京某文工团供职,因工作关系两人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张丽幼小时便被父母送往四川内江的爷爷奶奶家居住,直到考上大学。

张丽在北京某医院治疗一个月以后,伤情好转,随后又被父母送到沈阳某骨科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张丽回想起车祸的经历每每心有余悸,同时,她时刻想念救命恩人,那顶安全帽、那双托起她的有力的手,还有那一声急切的呼喊“赶快,赶快!担架,担架!”经常在她的脑海浮现。如今恩人在哪里,他过得好吗?恩人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我要找到他,要感谢他!

张丽住院期间,父母托人多次在遂宁寻找救助人,一直没有结果。

救命英雄在哪里?泣泪寻恩路永不言弃

2007年春节后,张丽腿伤痊愈了,她要去遂宁寻找恩人。萧秋云劝慰女儿:“别太着急!咱们是应该好好谢谢人家,可你这样贸然去也不一定找得到他……”

几天后,萧秋云所在的文工团远赴西藏演出,她带女儿一同前往,让女儿散散心。她的本意是让女儿熟悉文工团的环境,机会成熟时将女儿留在身边工作。张丽上大学期间在学校跳独舞出了名,随团期间她在母亲的劝说下几次登台演出,出众的才华被文工团领导赏识,团长同意张丽来文工团上班。

寻找恩人的念头在张丽的心中一天比一天强烈,她一定要到实地寻找救命恩人。女儿的工作刚谈妥,这个时候她却要走,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母亲的良苦用心张丽何尝不知,可寻找恩人的念头折磨得她寝食不安。几次与母亲协商未果,张丽只好选择偷偷出门。临行前她给母亲留了一张字条:“妈妈,对不起,女儿不孝,我走了,去寻找救我的恩人。”

萧秋云又气又急却无可奈何,她知道女儿的脾气,认定的事就不可能回头。电话里,母亲带着哭腔千叮咛万嘱咐女儿要照顾好自己。

2007年3月3日,张丽只身一人来到遂宁。事隔几个月旧地重临,想想这次极有可能找到恩人,张丽很兴奋。当天,她在遂宁火车站南门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人海茫茫。该从何处寻起呢?

张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住大英县的好友王军。事隔数月,突然见到康复后的张丽,王军很高兴,然而得知张丽来意后王军挠起了头:“救你的人只跟我打了个照面,当时他匆忙问了我一句‘你是不是王军,便离开了。我只顾救你和李薇,没有来得及跟他交谈。”张丽又问:“那人什么样子,还能记得吗?”王军说救她的人戴一顶安全帽,穿一件红色衣服,同行的还有几个人,从衣着和神态看,极可能是交警。

张丽当天下午就赶到遂宁市交警支队查询,对方很热情地接待了她,然而遗憾的是,交警支队资料显示事发当天并没有出警。张丽愣了半晌。这时一位工作人员提醒她:“去别的系统看看吧,比如公安局和武警,他们遇到这种事同样会管的。”张丽一刻不停地在遂宁市奔走,然而从巡警支队、武警支队到公安局,查询皆无结果。

张丽有些蒙了,寻找恩人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是回到母亲身边去文工团上班,还是继续到旅行社带团当导游?张丽思考了很长时间,拿定主意后,她打电话告诉父母:“不找到救命恩人,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宁!我要一直找下去。你们可以不理解女儿,但别阻拦女儿!”

又过了十多天,恩人依然毫无线索。张丽的积蓄所剩无几,决定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继续寻找恩人。几天后,张丽应聘到遂宁一家快餐店上班。从小到大从未干过粗活累活的张丽咬着牙坚持下来,然而半个月后,该店不知什么原因悄然关了门,老板也不见了踪影。白白干了半个月活,张丽难过极了。

就在此时,张丽接到父亲的电话:“女儿呀,老爸给你在日本找了

工作了,条件、待遇都非常好。这次机会难得,你可要珍惜,快回来呀!”原来父亲通过各种努力,煞费苦心地为女儿在日本某大型公司谋得一份翻译工作,张丽的相关资料令对方很满意,表示任由她选择留在日本本部或在中国浙江分部工作。

听到电话里父亲滔滔不绝的叙说。张丽心中五味杂陈。去日本工作是她多年的梦想,然而恩人没有找到,就是去了也无法安心工作。张丽对父亲说:“爸爸,救我的恩人还没有找到,现在我不能去……”

没等女儿说完,父亲就打断话头说:“女儿呀,我知道你的想法。可人海茫茫,你去哪里寻找啊!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儿女好,听爸爸的话,假如你眼里还有爸爸,那就快回来。你知道这些年我有多难吗?没有你,我无心工作生活。明白吗?”

张丽知道父母因分居造成的隔膜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更是走到婚姻解体的边缘。听到父亲这番话,张丽的眼睛有些湿润,心软了。

4月初,张丽回到爸爸身边,之后无奈地去了日本。一切如预料的一样,身在异国的她更加感到孤独,寻找救命恩人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在不能入睡的长夜里,她想起他那仅有的一句话和那双温情的大手,常常流泪到天亮。

一周后,寝食不安的张丽瘦了一圈,她决定遵从内心的呼唤,回遂宁继续寻找恩人。她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对不起!从小你就教导女儿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恩人给我了第二次生命,找不到他,我真的什么也做不好……”张丽涨红着脸,非常内疚地跟父亲通了电话。张燕京气得半晌无语,临了只说了句“你好自为之吧”,就把电话摔到一边。

张丽擦干净眼泪给爸爸写信:“既然尽孝道和寻恩人不能兼得,那我先寻恩人后尽孝道!爸爸,找到恩人我就回家!”

生存是第一,张丽开始四处寻找工作。2007年5月,在朋友的帮助下,张丽到南宁至成都的143次列车上当乘务员。她服务周到、笑容可掬,对工作饱满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得到旅客和领导的称赞。

不久,张丽就被提拔为副列车长,可她依然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恩人。每逢遇到穿警服的旅客上车,她便会主动去打听恩人的下落。平时下班或者休假的时间,她都要回到遂宁,继续寻找恩人。

难得的是,在寻恩的艰苦过程中,男友周海非常支持张丽,也付出了很多汗水。周海是张丽中学时的同学,两人恋爱多年感情甚笃。从张丽寻找恩人的第一天起,周海也一直在努力帮着张丽寻找。

转眼间几个月又过去了,还是毫无线索。一个周末,张丽和周海寻找恩人未果,两人正长吁短叹之时,周海突然说:“如果恩人不是警员呢?或者他已经退伍了?再说,戴安全帽穿红色衣服的不一定是警察,也许是建筑工人呢?”

周海的这番话打开了张丽的思路。从此,她和男友将寻找的范围放大。7月的四川骄阳似火,周海所在公司放长假,两人便每天汗流浃背地穿梭于市里的各大建筑工地打听,可半个月下来依然一无所获。

不知从哪天起,张丽发现,在寻找途中,周海的话一天比一天少,情绪也越来越低沉,张丽问他怎么了,是病了还是累了,周海摇摇头。一天傍晚,累了一天的张丽和周海坐在江边,眼见着对对恋人相依相偎,周海突然神色凝重地对张丽说:“张丽,我们结婚吧!”张丽闻听一愣,随即柔声说:“周海,再等等,找到恩人我们就结婚好吗?”一向对张丽很温情的周海痛苦地大声问:“找到恩人、找到恩人!难道比终身大事都重要吗?”张丽沉默半晌后眼里噙着泪说:“是!他是我的再生父母,找不到他我不能结婚!”

周海长时间盯着张丽,眼泪在眼眶中闪动,末了一言不发转身就走。张丽没有阻拦他。随后几天,她打电话他不接,发短信也不回……

不久后,张丽接到周海母亲的电话,老人哭着说:“张丽,我家阿海不可能帮你找恩人了,他爷爷已经没多少日子了,阿海从小就是爷爷带大的,他决定让爷爷临走前看到孙媳妇。孩子,对不起你了,阿海已经有了对象,过几天就要结婚了。他没有勇气给你打电话……”

张丽握着话筒的手抖了起来,紧紧捂住自己的嘴,硬是把哭声堵了回去。话筒滑落了,张丽浑然不知。她出门买了一瓶烈性白酒,独自关在房间里一整天,把酒喝得一滴不剩,相爱多年的点滴细节让她哭得昏天黑地……

第二天她醒来了,打扫干净屋子和地面,好好洗了一个热水澡后,张丽对自己说:“爱不能勉强,人各有志,那就各走各的路吧!周海,我祝福你,也会很快忘掉你!”

夙愿得偿,一声“谢谢”感恩之路鲜花盛开

2007年7月底,张丽想出新招:她在遂宁火车站张贴用毛笔字书写的《寻恩人启事》,承诺“重金酬谢”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一时间引来许多人围观。

“姑娘,别太天真了,你这样很难找到的,没准还会被骗子骗啊!”一位老大爷看了内容后关切地对张丽说。张丽谢过老人,表示她还想碰碰运气,也会小心提防坏人。随后,她又在涪江三桥附近的市民广场贴了几张《寻恩人启事》。

当天张丽的手机响个不停,有恶作剧,也有调侃甚至谩骂的。第二天一个胡姓男子告诉张丽他知道恩人的下落,并说此人是他的一位朋友,武警,现已退伍回到家乡,自己有他的照片。半信半疑的张丽和胡姓男子见面,看了照片,张丽不敢确定就是恩人,胡姓男子表示一定不会错,并承诺把他接过来与张丽相认。张丽同意了,男子向张丽索要了1000元路费后,再也不见踪影。

张丽如梦初醒,从此加了小心……

寻恩的艰辛一点一点累积在张丽的肩头,每一步都迈得那么艰难。快半年了,可恩人在哪里?就在张丽身心俱疲、几欲放弃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2007年八一建军节,正在上海出车的张丽突然接到好友王军的电话:“张丽,好消息!我见到你的救命恩人了,我和他见面了!”“你说什么?”张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是遂宁消防中队的战士,名叫魏敏!我有他的电话,他最近因一次抢险而受伤,此刻在医院接受治疗呢!”

原来,当天四川电视台播出主题为“感动天府”的报道,介绍遂宁消防中队班长魏敏救人负伤的先进事迹,王军一眼就认出他就是救人英雄!王军当即找魏敏求证,魏敏开始时摇头,当他听完王军述说张丽为找他半年间吃尽千辛万苦、丢掉工作、亲情甚至丢掉爱情后,深受感动,点头确认自己就是救人者!

张丽一时激动得不知所措,平静了片刻,张丽颤抖着拨通魏敏的电话:“你好,请问你是魏敏吗?”“是我,你是张丽吧,你好!”一个熟悉的声音顷刻在张丽耳边响起,那是张丽魂牵梦萦的声音,这一声穿越了近300个昼夜的时空。将张丽记忆的片段焊接起来——“赶快,赶快!担架,担架!”那生死当口力挡死神的一声断喝,那瞬间铸就的永恒的温情,一刹那排山倒海般在张丽的脑海重现!“魏哥哥,我找你找得好苦啊!”张丽“哇”一声大哭起来……

原来,事发当天刚执行完任务的遂宁消防中队一行六人途经事发现场,当即投入紧急抢救。班长魏敏冒着汽车爆炸的危险,沉着冷静地运用破拆工具成功把张丽救出。之后,他也听说有人来中队打听救人者,他和战友相约保密。

魏敏在电话里连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妹子你不必放在心上……”

2007年8月7日,张丽特别选择在她21岁生日这天,赶到遂宁市将一面“救死扶伤”的锦旗送到市消防中队。在那里,张丽终于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救命恩人。“300多个日日夜夜……魏哥哥,我终于见到您了!”张丽眼中饱含着感激和喜悦的泪水,深深地给魏敏鞠了一躬:“谢谢您!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憨厚的魏敏连连摆手说应该做的,他和战友不管谁见了都会那样做……

当天,中队的官兵为张丽过了一个隆重的生日,张丽将蛋糕切开分到官兵的手里。张丽说,那是她过得最有意义、最难忘的一次生日。

临别前,张丽坚持要给恩人及全中队的官兵们洗一次衣服,这一小小的举动让全体官兵感动不已。魏敏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刚毅的眼里闪着泪花:“作为消防兵天天跟死神打交道。出生入死救死扶伤早都习惯了,从来没有想过还有人会像张丽这样,把我们的点滴付出记在心里这么久、这么深……”

张丽寻恩人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一位网友这样写道:“物质社会人心浮躁,能把一份恩情久久记挂在心并不惜代价泣血寻恩,张丽的行为难能可贵!”

(摘自《家庭》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张丽恩人遂宁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同一个梦
遂宁高新区
孤舟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