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驶上“高速路”
2008-04-29邓凌云郝旭东
邓凌云 郝旭东
日前,湖北省老河口市張集镇闫家村棉花种植大户陈新兵利用村远程教育网农产品购销频道,先后与七位老板在网上“侃价”,并最终与广西柳州市一经销商达成了9.3吨皮棉购销协议。自2005年9月以来,该市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已培养出了3万多名像陈新兵这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远教超市”学技术
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突破“瓶颈”,老河口市依托全市160个农村远教接收站点,在各村开办了“远教超市”,满足群众学习实用技术、收集致富信息的需求。“远教超市”实行“1+N”的灵活播放模式:远教站点除按计划每周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学习一次外,还设置了专门的“需求点播箱”,不定期进行点播内容的视频播放。群众既可以选择“团购”——在村远教播放点集中观看点播的片子;也可以选择“零售”——填写点播单,把碟片借回家观看;行动不便的还能选择“外卖”——通过电话预约,让“超市管理员”送“货”上门。为了充实“货源”,各基层党组织还对文化室、图书室等资源进行整合,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为了发挥远程教育的“聚合效应”,各级党组织还积极利用“远教超市”平台,将“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阳光工程”、“十星级乡村创建”等工作纳入其中,统筹兼顾,同步推进。2007年以来,全市单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就举办了160多期,外输内转农村剩余劳动力2700余人,实现增收3000余万元。
“网上摆摊”成时尚
一箱箱大仙桃摆上了城市的超市货架,一包包香菇销售到全国各地,一车车银鱼在大江南北旺销……这是老河口农民以远程教育为桥梁,巧种“信息田”的生动缩影。
远程教育开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技信息被“一网打尽”,丰富的市场信息源源不断汇聚到了每个远教接收点,给老河口农民致富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该市在各远教站点统一建起了“市场行情”专栏,及时收集整理所在地主要农产品的品种、产量、价格等信息,每周向外发布一次,方便外地客商查询、购买,并培训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学农技、谈生意,学会“网上淘金”。去年秋天,赞阳办事处八一村“水晶梨”销售信息上网发布后,天津、广东等十多位外地客商来到村里等着要货,梨子成熟一批、抢购一批,村民李全民4亩“水晶梨”收果9000公斤,收入4万元,比去年增收一万多元。他高兴地说:“以前买卖跑断腿,现在鼠标一点就OK。”去年以来,全市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达成农产品网上签约销售4.63万吨,销售金额达4.8亿多元。
“农家讲坛”塑新风
“不为存款不为房,要嫁就嫁科技郎”,这是眼下在老河口农村广为流传的歌谣。以往,村民们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盛行。为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该市以各村远程教育活动中心为阵地,利用农闲时间,开设了“农家讲坛”, 每半月开展一次活动。内容有“致富能手讲坛”、“农村新风讲坛”等,通过致富标兵、道德模范谈身边理、惠民策,传致富经、新风尚,引导农民明是非、鉴美丑,塑造淳朴民风,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通过“农家讲坛”式的现身说法,现今老河口农民的婚娶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青年男女在处对象时,女青年都会询问对方,会啥技术?有“绿色证书”否?懂技术、善经营的未婚男青年成为了“香饽饽”。全市有5000多名农家女把“红绣球”抛向了“科技郎”, 1000多对“科技鸳鸯”比翼双飞。姑娘的嫁妆也换了新颜,由陪送彩电、冰箱、空调等丰厚的嫁妆,改为了陪送电脑、科技图书或实用技术资料。
如今,远程教育这枝艳丽的时代奇葩,正在老河口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漫山遍野竞相绽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