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是初交等
2008-04-29李文明等
李文明等
每次都是初交
李文明
有位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去餐馆吃饭。趁等菜之际,画家取出笔和纸张,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
不一会儿,速写画好。画家递给日本商人看,惟妙惟肖。
这时,犹太画家转过身来面对着日本商人,又开始在纸上勾勾画画,还不时向他伸出左手,竖起大拇指。通常画家在估计各部位比例时,都用这种简易方法。
日本商人一见这架势,知道这回是在给他画速写了,便一动不动地坐了约有10分钟。
“好了,画完了。”
日本商人迫不及待地凑过去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画家画的根本不是自己,而是犹太画家左手大拇指的速写。日本商人又羞又恼:“我特意摆好姿势,你却捉弄人……”
犹太画家却笑着对他说:“看来,你跟犹太商人还是有很大不同。”
受思维定式,人们常常以为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精明的犹太商人则不然,在他们的生意经里,明确地写着一条:“每次都是初交。”
哪怕同再熟的人做生意,犹太人也决不会因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松对这次生意的各种条件与要求的审视。他们习惯把每次生意都看做是一次独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触的商务伙伴都看做是第一次合作的伙伴。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好处:不会因自己对对方的先人之见而掉以轻心;可以保证第二次生意不会因为顾念前情作出让步而断送。
最短的路未必最快
晓荣
一天,职员正赶着上班,这天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他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因为时间关系,小职员唯有改乘出租车,才能准时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才截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忙上车后,他便对司机说:“我很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问道:“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
“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挤塞。我们必须绕道走,才是最快的方法。”
犹豫之后,职员最后还是选择走长一点的路。途中他看见不远处的街道交通挤塞得水泄不通,而那正是最短的路。司机所言不错,虽然路程较远,却很快便到达目的地。
职员最终赶上了这次重要的会议。
捷径充满诱惑,但也会荆棘满途,或者潜伏危险,甚至无法保证一定通往终点。
走长一点的路虽然会累一点,苦多一点,却可能是最快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善心的利润
柏兴武
都说善有善报,我真的相信,回报总在不经意的角落里。
那年跟妻子一起下岗后,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找工作多次碰壁后,一个在屠宰场的朋友就让我跟着他干。
三个月后,我熟悉了业务,朋友就跟我分开卖猪肉了。一天大清早,我刚把猪肉摆上案板,就来了一个顾客。我忙问:“要几斤?”那人不好意思地说:“三两,我只要三两。”我盯着他看了又看,问:“三两?大清早的,我开门红,你就三两?”他不好意思地说:“是的。麻烦你多动动刀。”我随口问:“是给你宝贝儿子一人吃的吧?”“不是。是给我母亲。”我突然被他的孝心感动,雪亮的刀子一闪,一块鲜亮的猪肉就到了那人手上。我说:“拿回去,送给你母亲的。”他硬要给钱,我边推边说:“不就半斤猪肉嘛?以后每天我都给母亲留半斤最好的猪肉,你记得来啊!”他声音哽咽:“好。那我先记好账了。”
他走后,街坊告诉我,他下岗一年了,妻子前年生病死了,儿子读高中,母亲又瘫痪在床需要照顾,所以他只能在家门前摆地摊度日。
此后,每天早上,我都割出半斤最好的猪肉放在案板边,等着那位中年人。有时,那半斤猪肉很早就没在了,有时,其他的猪肉都卖完了,那半斤猪肉还在案板上。收摊的时候,我只能把那半斤猪肉拿回去做下酒菜。
半年下来,我竟比带我入行的朋友挣的钱多得多!朋友想了想,笑着说:“善心!是你的善心给你带来的利润。因为你那半斤猪肉,顾客都对你很信任,你的猪肉总是最早一个卖完。而早卖的跟最后卖的每斤的差价却有5角到8角啊!”
如今,我早已不再卖猪肉,那个孝顺的中年人也已经走出了困境,但我还是会常常想起他,想起那半斤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