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不完的西藏

2008-04-19王贤才

老友 2008年4期
关键词:八廓街朝拜大昭寺

王贤才

布达拉宫

从林芝返回拉萨的第二天,安排我们参观布达拉宫。对此我倒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终于有机会进入西藏高原这座最负盛名的宏伟宫殿,忧的是布达拉宫依山而建,高13层、110米,我不免暗暗担心很难登上。

布达拉宫嵯峨雄伟,气势磅礴。由于宫殿宏伟,又互相套接,所以很多地方光线较暗。我们这次来,正是中央拨专款全面整修之后,所以更觉其金碧辉煌。中为“红宫”,外刷红土;“白宫”分列两翼,刷白粉。红宫第四层就是著名的五世达赖的灵塔,高达14米,保存着五世达赖的肉身。修整一新的灵塔,以黄金包覆,再以珍珠宝石镶嵌为饰,被称为“瞻部洲唯一庄严”、“世界一饰”。五世达赖圆寂的司西平措大殿,是他的享堂,也是宫内最大的建筑。四周壁画展现了他的生平大事,以“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图”最为著名。十三世达赖灵塔也有14米高,塔身饰满珠宝玉石,灵塔前的珍珠塔,系用20万颗上好珍珠串成,精美绝伦。山顶“法王洞”是藏王松赞干布修炼处,其上为超凡佛殿,所供的“帕巴·洛给夏然”被誉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后来在红宫第八层,我们还看到用万两白银铸成的十一面千手观音。“白宫”东西日光殿,是达赖寝宫和政教活动处。当年藏官在此等候召见,只有二品以上藏官才能见到达赖。

大昭寺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到西藏不可不到大昭寺。正殿高四层,梁架斗拱是典型唐代汉族建筑技术,而柱头檐部装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又是藏族的典型风格。我们进入大昭寺,幸逢著名藏学大师尼玛次仁为我们讲解,指点了很多迷津。如有些人往往把松赞干布说成第一代藏王,其实他是第33代藏王,但确实也是第一位统一西藏各部族、第一位引进佛教的藏王。大昭寺就是他为弘扬佛法而修建的。

大昭寺是藏胞的精神寄托,藏民对大昭寺敬拜之虔诚,恐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第一次到大昭寺,是下午四五点钟。在寺外,遇见一位从远方来朝拜的藏胞,他用最尊崇的“长跪”方式,全身俯伏,两手前伸,五体投地,口中念念有词,三步一拜。他的身后跟着一只老山羊,亦步亦趋地跟着主人。不知道他们已历经了多少山山水水才到达这神圣的朝拜地。大昭寺前的殿下,长跪参拜的人,终日不断,青石地面,磨得无比光亮。

大昭寺的佛事活动,是每天凌晨开始的。为了亲眼目睹这个盛况,另一天我和夫人早早地起来,先到布达拉宫前的广场,远眺在玛布日山下虔诚朝拜布达拉宫的藏胞,接着又赶到大昭寺。寺前两尊白色香炉,已是烟雾袅绕,藏胞以香草枝不断填入香炉(藏语叫“喂桑”)。烧香禮拜后,就进入浩浩荡荡的“转经”队伍。大昭寺外的八廓街,就是最重要的转经路线。原来藏语“八”是“中间”的意思,“廓”指“转圈”,“八廓”就是“中转”,中路转经。那情形很壮观:藏胞们有男有女,有青年,有老人,穿着不同的藏袍衣饰,脚上蹬着藏靴、皮靴、马靴,青石路面上,靴声琅琅。他们手持转经筒,不停地转动。神情凝重,面容肃穆,一个个步履匆匆,庞大的队伍就这样以顺时针方向在寺外行进。与此同时,在大昭寺内以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为中心转动的人流,那是“内廓”,即“内转”;还有“外转经道”(藏语称“林廊”)是绕行包括八廓街地区以及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等处的外围环形线。

八廓街

八廓街是随着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拉萨最古老也最具藏族风格的商业街。这里全是典型的两三层藏楼,楼下是铺面,楼上住人。街道两旁还摆满摊点,使得本来不宽的街面更显得窄了。全长不到2公里的八廓街,竟集中了商贾1400家。大约从九十点钟以后,宗教活动结束,商店陆续开门,这时游客也不断涌进,繁忙商市也就开始了。

在这里做买卖的有藏胞,也有内地一些省份来的汉人,还有尼泊尔人、印度人,可谓是“国际贸易市场”。商品多是各种藏式工艺品,有骨制的,银制的,石制的,木制的。商品多不标价,侃价成交。我旁观过一次“老外”购物。那“老外”看中一个转经筒,拿起问价。藏胞笑容满面地拿起计算器,按了一组数字递过去。老外点点头,也按了一个数,自然是还价了。这样几个来回,侃价结束,买卖成交。有些商店里挂着尼泊尔国王或王后肖像的,就是尼泊尔人开的。内地游客很多到这里买法国名牌“POISION”香水,据说是尼泊尔运来到拉萨分装的,所以价格比内地便宜很多,购者不少。

责编/海燕

猜你喜欢

八廓街朝拜大昭寺
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启动
八廓街即景
大昭寺,佛教徒心中的圣殿
八廓街,人文之街
西藏,一场阔别已久的重逢(1)做一名虔诚的信徙
八廓街,历史之街
八廓街,节日之街
踏上没有归途的“文具朝拜之路”
扎日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