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中棋王谢侠逊

2008-04-19谢瑞淡

纵横 2008年3期
关键词:槟城棋王侨胞

谢瑞淡

谢侠逊是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也是我国荣获中国象棋冠军和国际象棋冠军的第一人。1918年,他在有全国60多位高手参加的我国第一次象棋大赛(上海市个人象棋赛)中,力挫群雄,获得冠军。1928年,因棋艺高超,提倡和发展象棋运动,棋功彰著,他被全国第七届象棋赛推举为“棋王总司令”,誉称“中国棋王”。

1937年抗战爆发,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谢侠逊虽年过半百,却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劝阻,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只身前往南京,奔走于许多故交和棋友之间,请缨救亡。时国民政府正准备派出五个巡回大使,到海外侨胞中宣传抗日救亡,劝募捐款。其中,到欧美的四人已定,为胡适、于斌、萨镇冰和陈树人。唯有东南亚,因情况较特殊,有关当局想物色一个政治色彩较少,为当地华侨所敬仰,又不畏艰苦的人,苦无合适人选。

谢侠逊知道后,立即毛遂自荐。因为两年前,他去过南洋,到过许多地方,结交了不少朋友,受到广大侨胞的爱戴,可谓人地两熟。

事情是这样的:1935年,他应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象棋会的邀请,访问南洋,以棋会友,交流棋艺,历经新加坡、怡保、太平、槟城、雅加达、万隆、三宝垄、泗水、芝巴德十大城市,用了一年零四个月,辗转鏖战,战果辉煌,在总计241局中,胜175局、负13局、和53局。在新加坡,为了民族的荣誉和侨胞的厚望,他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接受英国驻马来亚空军司令、全马1933年国际象棋冠军亨特(Hunt)的挑战,在对弈中占据优势之后,坚决拒绝亨特两次派人,以偿付重金及坐英国飞机免费旅游为条件的秘密求和,最后终于击败亨特。这次南洋之行,使谢侠逊威扬海外,广大侨胞誉他为“象棋大王”、“天才圣手”、“弈界泰斗”。回国返抵广州,征尘未洗,又奉命立即参加在沙面举行的中、美、英、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以胜18局、和1局、负1局的优异成绩折桂捧杯。载誉回京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书赠“渝灵益智”四字,予以嘉奖。

其时负责派遣巡回大使事宜的,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他和谢侠逊,可称故交。民国初年,他在上海主持《民国日报》,谢侠逊在《时事新报》工作,同在报界,曾有晤面。还有,邵的秘书卢雪正是谢侠逊的同乡,相识有年,交谊笃厚。他也极力推荐,认为此任非谢侠逊不可。

于是,谢侠逊往访邵力子,谓:“国难当头,何计个人,大丈夫报国有门,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邵壮其言,感到谢正是他心目中的南洋巡回大使,答应为之保荐,并在书桌上展纸把笔,挥毫书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随后,问道:“大使出国,可带秘书、翻译和随员,不知谢先生需要多少人?”谢不假思索地答曰:“16对足够!”邵不解甚意,一时发愣,侍随一旁的秘书卢雪正笑道:“棋王所说的16对,就是指和他朝夕相处的一副象棋,那不是有32枚棋子吗?”邵恍然大悟,不禁哈哈大笑,和棋王紧紧握手。他对谢侠逊南下,借助象棋进行爱国运动,非常赞赏。

在邵力子和张治中的联名保举下,谢侠逊出任巡回大使,临行前,南京许多棋友,纷纷挥毫赠别,如冯玉祥题书“象棋国手”以勉,张治中书赠“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陈立夫书赠“教战以雪耻”,李宗仁书赠“有焦土抗战之决心,持久战的精神,最后的胜利必属我们”。南京车站的送别也十分隆重,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势。

11月16日,谢侠逊离京南下,历经香港、澳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缅甸,通过“义赛”形式,宣传抗日救亡,筹募慰问伤员和救济难民的捐款。

20世纪前后,东南亚的华侨,已有相当规模。他们和谢侠逊密切配合,一起研究,潜心策划,召开大会,组织义赛。

除了当地象棋名手,妇女、儿童和老人,也都挺身而出,积极投身“义赛”活动。在槟城,有位耆宿杨源知,棋艺高超,遐迩闻名,人称“常胜战军”,因年迈隐居,已息影多年。但这次为报效祖国,也一反常态,破门而出,振臂和棋王较量,轰动整个槟城,一时传为美谈。至于各埠爱国侨领,更是身体力行,一马当先。如印尼侨领陈性初(其孙陈大江,现为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却不辞劳累,全程陪同,竭诚张罗。他和棋王倾盖如旧,相见恨晚,诗词酬唱,堪称知音。

12月下旬,谢侠逊在菲律宾期间,正值南京失守,侨情惶恐,焦灼不安。25日,举行“全菲华侨抗日救亡大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与会侨胞,群情激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长期抗战!”“祖国万岁!”此起彼伏,不少人将随身佩戴的戒指、项链、手镯等首饰,即席奉献。大会当场表决,一致通过,每月捐款100万元。

为吸引更多侨胞观战,提高救亡筹赈的效果,“义赛”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除了平时常用的单人和多人对抗赛,大型的单骑车轮战和盲目战表演,还有以人为棋子的“阵地战”。谢侠逊匠心独运,效法春秋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演阵习战的故事,在马六甲、吉隆坡和槟城等地的体育场,用白粉划地为大棋盘,以男女青年各16人,分别穿红黑两色衣服。头戴写有“车、马、炮、兵”等字样的帽子,作为双方的“活棋子”,听从义弈台上的指挥号令,攻守厮杀,场面蔚为壮观。当地侨胞,几乎倾城而出,纷至沓来,观看这种别开生面的象棋赛。

谢侠逊这次南洋之行,舟车劳顿,备尝艰险。

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盛暑气候,他在印尼曾患病休息十来天。最后取道滇缅公路归国途中,不幸染患痢疾,被迫下车住腊戍医院,在死亡线上挣扎了近一个月,才化险为夷。而随他同时归国参加抗战的爱国侨胞,有四人也染上该病,竟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1938年12月,谢侠逊在槟城还受到汪伪歹徒的威胁。这是因为陈璧君是槟城人,背后有一些民族败类追随。有一天,来了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递过来一个信封,谢侠逊打开信封,“吧嗒”一声,一颗子弹掉了出来。谢侠逊脸一沉,问:“这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冷笑着说:“这还不明白吗?槟城不欢迎你!客气点说,请你马上离开,不客气就是……”谢侠逊打断他的话说:“你说的是不是中国话?你父母是不是中国人?你身上流的是不是中国人的血?”年轻人一脸狰狞地威胁说:“如果你不听劝告,就别想活着离开这里!”谢侠逊斩钉截铁地说:“谢某恭候,为抗日而献身,是我的荣幸!”那歹徒见恐吓未遂,灰溜溜地走了。第二天,谢侠逊将此事告诉槟城侨胞,大家都很气愤,纷纷说:“谢大师,您放心,槟城绝非那一小撮民族败类所能够恣意妄为的,你放心,我们会负责你的安全的。”由于有广大爱国侨胞的支持和保护,这些民族败类才不敢贸然下手。相反,经过两个月的“义赛”宣传,槟城的助赈、义捐和公债,都跃居整个马来西亚之首。

谢侠逊这次出使南洋,成绩斐然,共募得现金5000余元(不包括南洋各埠侨胞对以后的定期认捐),金银、珠宝、首饰无数,并征召华侨技师技工3300人回国服务报效,在当时派出的五位大使中,在外巡回劝募的时间最长,最为劳苦,也最为成功。但他严于律己,轻装简从,不摆官架子,只带必不可少的几个秘书、翻译和随员,除领取安家费外,不支国库分文,充分显示出一位“爱国象棋家”(周恩来语)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1939年3月,谢侠逊回国到昆明,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即应邀在青年会连续表演三日,继又参加慰劳前方将士的象棋募捐赛。昆明《朝报》报道:“观众数千,同声赞美。每局着法皆一场精彩,掌声不绝。”

返抵重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夫妇主持,在国际联欢社举行聚餐晚会,给他接风洗尘,除了许多政府要员,社会名流如郭沫若、沈钧儒等也应邀与会。

寓居重庆期间,他仍然满怀爱国激情,有求必应,不辞勤劳,继续在大后方各地,如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等许多城市举行象棋劳军大会、反侵略棋赛大会,致力于抗日劝募工作。他是重庆《大公报》、昆明《朝报》和贵阳《民报》的象棋专栏编撰,也是重庆东方文化协会、务实兵工厂等许多单位的象棋顾问。

1939年仲夏,在重庆东方文化协会会长郭春涛(解放初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副秘书长)的安排下,周恩来专程到东方文化协会访晤谢侠逊。会面之后,嘘寒问暖,情意殷殷,周充分肯定谢的义弈筹赈,赞誉谢为“爱国象棋家”。他分析了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阐述了我党的正确政治主张,透彻精湛,铮铮感人。谆谆的教诲,深情的勉励,使棋王心悦诚服,刻骨铭心。随后,二人谈论古今棋谱,从《桔中秘》重“当头炮”、《梅花谱》重“屏风马”到明人重马、清人重炮时,周问:“马和炮的威力孰大?”谢答谓“马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之”,周意味深长地昂首大笑,说:“对!对!还是群众的力量大,抗日救国要广泛发动群众啊!”

会晤结束,周恩来提议纹枰对弈,棋王欣然从命。在对弈中,谢侠逊发现周恩来“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锐利,着法温和而又多变”后,十分惊异,经过了解,原来周恩来在延安非常重视文艺体育活动,经常举行各种演出和比赛,在一次棋赛中,董必武拔头筹,周恩来获亚军。二人连下两盘和棋,后终商量,将第二盘残局定名为“共抒国难”。“抒”和“纾”同,为“解除”之意,政治含义非常清楚,意指国共两党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解救国难,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为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1978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征集收藏。

经过这一次会晤对弈之后,谢侠逊和周恩来频繁接触。时谢侠逊住大兴乡,距重庆城有30里,但他为聆听教诲,多次不顾“天里道难虎狼(特务)多”,越危崖,攀峻岭,长途步行前往曾家岩“周公馆”。

为宣传团结抗日,反对反共投降,谢侠逊结合局势,在重庆《大公报》专栏副刊上,发表了许多象棋残局,寓政治于象棋,命题往往蕴含深刻的政治内容,如《兴中扫日》、《抗战到底》、《扫除丑虏》、《直捣黄龙》、《前赴后继》、《马革裹尸》、《焦土抗战》等,热情地歌颂了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军民,号召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如《止戈为武》、《内战自杀》、《严惩祸首》、《悬崖勒马》、《暴政必败》、《制止内战》、《锄奸诛伪》等,则严正地鞭挞国民党顽固派,深刻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党同伐异,倒行逆施,呼吁以抗日救亡大业为重,从速改弦易辙,团结对敌。

谢侠逊在《大公报》上刊登了《共抒国难》残局,就已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他以后接二连三的爱国行动,终于酿成反动政权的憎恨。在一次去曾家岩途中,谢终遭暗算。一群特务拦住他的去路,用布蒙住他的头部,拳打脚踢,使他严重受伤,右肋骨也折断了两根。事后,周恩来派人到医院慰问,重庆《新民报》作了详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愤慨。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华夏大地,普天同庆,万众欢腾。谢侠逊也不胜雀跃,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八年来的期望终于成为现实。

解放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谢侠逊进了上海市文史馆,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运会棋类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象棋大赛总裁判长等职。

为表彰他爱国爱棋的光辉业绩,1985年,上海市各界为他举办了一次盛大、隆重的百岁华诞祝寿活动,举行“百岁杯”中国象棋大师赛,以表庆贺。江泽民同志书赠“百龄高手,永葆青春”的庆寿题词。

谢侠逊驾鹤西去之后,依然受到人们的缅怀和景仰。

责任编辑贾晓明

猜你喜欢

槟城棋王侨胞
超级棋王
槟城:时光滋味
王琳娜先负赵冠芳
棋王
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