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的三“奇”
2008-04-15冯秀兰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08年10期
冯秀兰
《画杨桃》一文有三“奇”:
1.质疑奇。在“我”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先是“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老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直到最后,老师教育学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这里连续出现了五个“笑”字,这就是“疑点”。他们为什么要接二连三地“笑”呢?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则使人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2.标点奇。细看课文会发现:文中有一处用到了“——”,六处用到了“?”,四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破折号,把几个同学自以为是、扬扬得意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六个“?”,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的截然不同的反应。四个“!”,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而文中的三个“……”,则形象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的错误后表现出的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3.呼应奇。课文开头爸爸的一句话与课文结尾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强调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用老眼光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