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抒情小品》音乐风格多元化探究
2008-03-30赵婷
赵 婷
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体现了多种音乐风格的交融,在他的这些小品中既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风格特征也有印象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的抒情小品是多种音乐风格的拼凑与叠加,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在其中某一首作品中也许就能找到多种风格的美妙融合。这种多元风格的交织就形成了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充满浪漫情怀,表现浪漫精神
格里格曾自称在风格上是“舒曼派的德意志浪漫主义者”。[1]格里格抒情小品强烈的情感表达,自由的音乐表现以及对大自然的描写都表现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从作品本身的创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短气息的抒情性旋律
浪漫主义时期,在舒伯特及其歌曲的影响下,大量器乐音乐的主题可以歌唱。旋律的歌唱性、抒情性成了19世纪浪漫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格里格的钢琴小品同样具有这一特质,但与同时代的很多作曲家所不同的是,他还擅长用短气息的音调,并且将音域控制在狭窄的范围之中,表现器乐的歌唱性,而不像肖邦、勃拉姆斯等人所创作的宽广、悠缓且气息较长的旋律。他的旋律经常分割为只有两小节长的短句和动机,这一做法深受挪威民间歌曲的影响。浪漫主义的艺术对民谣和民间传说有很大的兴趣,经常吸收民族民间因素作为创作的素材和借鉴,格里格对旋律的锐意创新既是植根于民族风格,同时也顺应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潮流。由此可见,他没有被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所束缚,而是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难以模仿的风格特征。他的旋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旋律片段以变奏和序列方式重新陈述。他精通旋律的变奏技巧,尤其是装饰变奏,使旋律重复时产生精妙的变化。例如《乡愁》(Op57 Nr6)的主题旋律(见谱例1)就是由一个两小节长的动机发展而成的。这一动机由三个音展开,围绕着主音e进行,舒缓忧郁,极具歌唱性。“思乡”主题连续反复,做微妙变化,但因为和声配置每次都不相同,所以并没有让人感觉单调、冗长,反而加深了印象。从第9小节开始,主题以三度下行模进发展,并在低声部结合八度模仿的技巧,交织纠缠的主题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乐曲挥之不去、连绵如水的思乡愁绪。
2、表现丰富的色彩性和声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中,和声的发展和变化十分突出,最典型的是出现了从功能和声到色彩和声的过渡倾向。和声的色彩性是指通过变和弦来实现音响的视觉可感性,它要以丰富的变化来表现,而这些丰富的变化是以和弦性质、和弦构成的协和与不协和程度,即和弦的紧张度为依托的。不同作曲家的不同运用,产生相异的个性色彩。格里格经常使用不协和和弦来增强音乐的色彩,广泛地运用属和副七、九、十一、十三和弦,他在这些和弦的转位、半音变化和不正规解决方面的运用特别有趣。例如,在《旋律》(Op47 Nr3)中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属变和弦等不协和和弦都有出色的表现。在《侏儒进行曲》(Op54 Nr3)的中段七和弦与九和弦的独立使用为淳朴的曲调蒙上了神秘的气息。《夜曲》(Op54 Nr4)中的高叠置、减大七、变音等和弦轻柔的不协和性为乐曲烘托了朦胧的气氛。吴式锴先生在分析这首乐曲的和声特点时曾谈到:“和弦的多音叠置(重属9和弦及属低音与II级9和弦的重叠——属13和弦的表象)使两和弦间除根音以外的大量和弦音相互沟通,和弦各自的原本功能失去明朗性,其进行自然也就谈不上功能的鲜明对比、转化与发展,而是从整体上给音乐罩上朦胧的色调表现出一种奇特的意境。”[2]
二、 植根民间文化,民族气息浓郁
格里格作为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都致力于创作具有挪威风格的音乐,有评论称道“格里格发展并推进了诺德拉克的理想,成为西方音乐最精深的民族主义者之一”。[3]格里格有别于其他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挪威民间音乐的精华和专业创作技法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音乐语汇。《抒情小品》中的旋律带有鲜明的挪威色彩,但他并不直接引用民间旋律,而是在把握住民间音乐的前提下,独立地进行创作。他的和声大胆创新,别具一格,很多因素都来自民间音乐,如: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大七度、空五度、高叠置和弦以及二度碰撞等现象。他将挪威民间乐器郎格莱卡琴持续音的特点移植到钢琴上,在钢琴上模仿哈定菲尔琴的演奏技巧、织体特点,不仅丰富了钢琴的织体,也为钢琴民族化、个性化作出了贡献。他多采用民间调式,摆脱大小调的束缚,丰富了调式色彩的表现力。《抒情小品》中的其他音乐要素也与民间音乐有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挪威民间音乐的许多手法,包括持续低音、交错节拍以及各种调式旋律与和声等,组成了他(格里格)的基本风格特点。”[4]在众多的音乐要素中,最能表现浓郁的民族主义风格的是调式调性与节奏。
1、富于新意的民间自然调式
格里格在继承传统大小调体系的基础上,将挪威丰富的民间自然调式融入到作品中。这样既为传统大小调注入新鲜血液,又使民间音调富于新意和时代感。在他的《抒情小品》中,受民间自然调式影响的、直接运用民间自然调式进行写作的乐曲在整个曲集中占了40.9%的比重。这些影响格里格创作的挪威民间调式主要是:中古自然调式、升高四度音小调式和五声音阶调式。除了巧妙地运用民间自然调式以外,富有色彩性的调性交替和对置也是《抒情小品》在调式调性方面的一大特点,在当时是非常有创造性的。
2、运用灵活的民间舞曲节奏
在音乐创作中,节奏因素与旋律音的组合一样重要,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格里格十分重视节奏的表现力,他在节奏、节拍方面的特点多受到挪威民间音乐和舞蹈的影响,他将这些民间舞曲的节奏移植到钢琴音乐中,并加以发展,使他的钢琴音乐更具民族风味。例如,《挪威舞曲》(Op47 Nr4)具有典型的哈林舞风格,左手空五度从弱拍开始,重音在第二拍,与旋律的重音交错。音乐中突然出现在高音区的强烈重音正是对哈林舞中舞者突然跃起到空中的动作的表现。
而《圆舞曲》(Op12 Nr2)中突出的三连音节奏就来源于斯普林舞(见谱例2)。斯普林舞(Spring)是三拍子的双人舞,舞蹈情绪相当热烈并有快速旋转的舞蹈动作。它以活跃而多样的节奏、三连音音型以及小节重音的经常变换为特点。格里格创造性地将挪威民间舞曲与圆舞曲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圆舞曲更加挪威化。
三、 追逐时代潮流,探索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的音乐看来是复杂性、朦胧暧昧和不明确性、色彩性这三种因素的混合物。……这些标准出现在格里
格的许多作品中。在导致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和现代音乐的和声发展史中,格里格占有重要的地位。”[5]19世纪90年代,格里格开始了对印象主义的探索,这一新的动向在他的《抒情小品》作品43、54、57、62、68的部分乐曲中均有体现。在这些乐曲中,“他不象其他(浪漫主义)作曲家那样,以抒发内心的激情、忧伤和幻想为主,而是注重客观的描绘”。[6]他的旋律不再是长气息的、情感丰富的曲线,他用片段的、音型化的短小动机来勾勒形象,如《小溪》、《蝴蝶》等。他对和声的选择依靠的是“共鸣”,色彩性绘画的因素支配了和弦结构,而非古典的泛音理论和功能和声教条。他的作品的成功,一半功绩应归为和声手法的恰当运用。“平行和弦”是他最重要的和声特点之一,“他的某些平行和弦进行的大胆是很显著的,并且是很强烈地预示了印象派的技术”。[7]《摇篮曲》(Op68 Nr5)23小节到28小节属九和弦的平行引人注目,对不协和和弦不解决而是进行到新的不协和和弦上。(见谱例3)这一做法足以证明格里格摆脱了传统和声中对不协和和声的处理方式,暗示了印象主义的和声特点。
此外,模糊调性也是造成音乐朦胧暧昧和不明确性的重要手法。格里格的作品中常会出现主和弦的延迟、避免正格终止、避免结束时的调性明确以及调的突然改变等手法来模糊调性,以使音乐达到朦胧暧昧和不明确的效果。例如《致春天》的结束部分,从倒数第9小节开始,和弦的序列是:阻碍到小IV级、降II级、降VII级、降VI级、I级、加六度的I级、属音上方的VI减三,到降VI级大三、I级。这几个非调内的和弦进行气象万千,有意模糊了调性,突出了和弦色彩的瞬息变幻性与朦胧性带有强烈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四、贴近现实生活,充满现实风味
《抒情小品》作为格里格的代表作,摆脱了浪漫主义中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以及泛滥的幻想等成分,带着淳朴的民间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随时把社会动态的变化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例如,热烈欢腾的《斯普林舞》、《哈林舞》,描绘自然景物的《小鸟》、《蝴蝶》,反映日常生活的《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牧童》等作品。
《抒情小品》除了在作品内容上表现出格里格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还在作曲技法上体现出现实主义。《抒情小品》中丰富热烈的舞蹈性节奏,生气勃勃的民间风格的旋律,尖锐、粗砺甚至刺耳的和声,以及粗犷大胆的经过句等等都鲜明地体现着格里格的现实主义风格。以《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为例,这首乐曲描写了挪威乡村的一次婚礼,反映了乡间的民俗风情,而格里格在该曲中运用的作曲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乐曲所反映的情景,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乐曲开始采用抑扬格的主题,旋律淳朴、欢快。左手持续了一个由五度音程构成的节奏型,表现婚礼队伍的行进。节奏型的贯穿对烘托热烈的气氛、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统一乐曲的结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部的织体成为模仿复调的形式,表现一唱一和的亲密场景。音乐情绪骤然一变,强调歌唱性,表现了温馨柔和的一面。中部的中段运用了色彩性的调性对置,增添了乐曲的朦胧性与幻想性。再现部完整再现呈示部,乐曲最后有一个来自于主题的尾声,持续音上主和弦与下属和弦结合产生了钟声的效果,减弱地结束,仿佛婚礼队伍的远去。这首乐曲诗意地表现了挪威的风俗生活的场景,格调乐观、健康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很能说明格里格身上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侏儒进行曲》中的一些表现手法也能证明他在作曲技法上的现实主义。如持续的五度音型上的和弦变换与半音下行的旋律构成色彩性的刺激的不协和音响,特别是在25小节处形成的三个半音叠置的极端粗砺的音响,带有强烈的现代和声的意味。
综上所述,《抒情小品》是多种音乐风格融合的产物,浪漫主义风格、民族主义风格、印象主义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通过《抒情小品》我们看到了格里格继承浪漫主义音乐的成果,结合民族主义音乐的特征,预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引导现实主义音乐的开拓,完成了突破前人的创造性超越。
注释:
[1]格里格的和声研究——关于他对印象派音乐所作贡献的探讨P139([挪] 达格·舍尔德鲁普—艾贝 著,张洪模 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8月北京第1版).
[2]和声艺术发展史(四之四)(J)吴式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4).
[3]钢琴艺术三百年 P208[美]帕翠茜·法罗斯—哈蒙德著,冯丹 姚纯青 张凯 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J] 杨民望 音乐艺术 1986(4).
[5]格里格的和声研究——关于他对印象派音乐所作贡献的探讨P148([挪] 达格·舍尔德鲁普—艾贝 著,张洪模 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8月北京第1版).
[6]西方钢琴音乐史简述[四] 周薇[J]音乐艺术P70 1986 (1).
[7]格里格的和声研究——关于他对印象派音乐所作贡献的探讨P88([挪] 达格·舍尔德鲁普—艾贝 著,张洪模 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8月北京第1版).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