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奴”类名称的语言学分析

2008-03-29李润桃

中州学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语言学

李润桃

摘 要:“X奴”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词语,大多用作名词,表示人名、物名和品牌名等。“x奴”类名称的语义源于“奴”的鄙称义、谦称义和美称义。“X奴”类名称的大量产生,与粤方言的强势侵入有关,也与国民思想观念改变以及国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有关。“X奴”类名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但目前似乎出现了泛滥之势。

关键词:X奴;语言学;鄙称;谦称;美称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2—0249—03

“X奴”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词语,大多用作名词,表示人名、物名和品牌名等,有时也表示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判。“X奴”类名称骤增的原因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笔者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语言教学和规范化工作有所帮助。

“X奴”类名称产生的原因

首先,“X奴”类名称的大量产生,与粤方言的强势侵入有关。

“X奴”类名称中有很多是音译的外国人名、团体名和商品品牌等名称,而这种翻译法,最早始于香港。香港人使用的是粤方言,他们把许多外国球星、球队的名称译为“X奴”。如意大利足球队“Torino”,内地译作“都灵”,香港却译作“拖连奴”;英国足球队“Arsenal”,内地译作“阿森纳”,香港却译作“阿仙奴”。许多世界知名的服饰品牌和化妆品也是首先登陆香港,如休闲和运动品牌左天奴(ZOTENO)、华伦天奴(VALENTINO)、曼奴(MENLOW)、马沙奴(MARSARRO)等,都是粤语的翻译法。

改革开放之后,毗邻香港的广东得风气之先,经济上的全新模式和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使广东成了内地人向往的地方。为了学习特区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为了到特区生活和工作,作为人类交际最重要工具的语言,便成了人们急于掌握的工具之一。而无论香港和澳门,还是深圳、珠海和广州,其生活语言和大部分工作语言都是粤方言。经济上的强势,使得粤方言的向心地位急剧上升。港澳文化也通过媒体首先登陆广东,迅即影响全国。率先打入内地的文艺形式是港台影视剧,然后是粤语歌曲在国内迅速走红,相声、小品演员也竞相模仿。一时之间,说粤语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强势方言,粤方言的语音不会对普通话形成多大的冲击,但其词汇和习惯用法却大批地进入到普通话里。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有近700多个新词语直接来源于香港,另有小部分来自于台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台湾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甚至饮食和服装等方面,都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深深地影响着内地。“X奴”类名称正是这样以“港化”、“洋化”的面貌涌入中国内地的。

其次,“X奴”类名称的大量产生有着国民思想观念改变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也随着经济文化的大潮涌入内地。人们对涌进来的西方的新事物、新观念、新词语感到很新鲜。“许许多多原来认为不正当的,不合理的,不光彩的事情,现在却认为是正当的,合理的,光彩的,而那些习以为常,被当做非常正统的观点,却变成了过时的,不合时尚的看法。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我国人民群众的语言活动充分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这一深刻变化。”而最直接反映这种思想观念改变的,便是语言中的词语。“先生”、“太太”、“小姐”等以前被斥为资产阶级情调的称呼随着粤方言那拖得长长的话音进入内地,这类在内地已差不多被人淡忘了的称呼逐年北上,而今已是全面回潮。而“X妃”、“X帝”、“X后”、“X奴”之类过去认为反映封建等级观念的词语、称呼也随着港澳的各种传媒潮起浪涌,成为古典、雅化、洋化的象征。“X奴”类名称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因为“X奴”类名称源自香港,成了一种洋化的标志,内地的不少厂商认为,只要起个洋名字,产品就会被善良的消费者认定成国际名牌,至少也是香港牌子,产品的价格和价值似乎就增加了不少。因此,许多商家在给自己的企业和产品起名字时,纷纷用上了“奴”字,如金奴大厦、艾奴皮具等。服饰品牌中更是“奴”味儿十足,如仿“曼奴”而产生的“亚曼奴”、“曼奴娅”、“曼娅奴”等,其他如“森迪奴”、“意丹奴”、“莎连奴”、“连奴”、“柏朗奴”等。

最后,“X奴”类名称的大量产生还与国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和由此形成的奴化人格有关。

中国是一个曾被等级森严的儒教传统和家天下的专制文化浸淫了数千年的国度,主奴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国民的灵魂里,成为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残酷的阶级压迫和严格的思想钳制,磨灭销蚀了国民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人们臣服于朝廷、主子,在对主人诚惶诚恐的侍奉过程中走向卑顺和屈从,最终导致其精神的委靡和人格的奴化。对于这种依附型的奴化人格,陈独秀曾进行过精辟的论述:“君为臣纲,则臣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这种历史形成的意识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残留至后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变为人对物的依附关系,许多人成了物的奴隶,“房奴”、“车奴”等词的大量产生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企业名称、服饰品牌名称中“奴奴成风”的现象正体现了这种奴化人格。

“奴”字溯源及“X奴”类名称的语义、结构分析

“奴”是一个会意字,“从女从又”,最初应是指抓捕的女奴隶或女罪犯。奴隶和罪犯有男有女,因此,“奴”还有一种异体的写法,即许慎所说的古文“亻女”,字形由人、女组合而成。被抓捕的男女罪人就成为了官府或奴隶主的奴隶,“奴”也就成为奴隶的名称。

“奴”首先由奴隶、奴仆义引申为对他人的贱称和鄙称。如在“奴才”、“奴辈”、“守财奴”、“奴颜婢膝”等词语中,“奴”就是对那些甘心为人、为物奴役,被人驱使的人的鄙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仅极力扼杀人的独立性,培植人对上依附、顺从的奴性,而且还用主奴意识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把动植物也分出所谓的“主子”和“奴仆”。这种主奴意识反映在词语中,就产生了大量的带有“奴”字的植物名、动物名、器物名和地名等,如“木奴”、“竹奴”、“酪奴”、“荔枝奴”等。

唐五代时,“奴”又引申为自称的谦词。《宋史•忠义传六•陆秀夫》:“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贵为垂帘听政的太后尚自称“奴”,可见其卑贱义已消失了。《三藏法师传》:“(高昌王)书称:‘法师者是奴弟……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唐诗纪事》载昭宗《菩萨蛮》词:“何处是英雄,迎奴归故宫。”高昌王和昭宗贵为王侯、皇帝犹以“奴”自称,可知唐五代时“奴”字男女尊卑均可使用,后来才逐渐缩小为女子专用。

自宋代以后,“奴”大多成为妇女的自称,并且具有了美称的意义。钱大昕曾说:“妇人称奴,盖始于宋时。尝见《猗觉寮杂记》云:‘男曰奴,女曰婢,故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则为妇人之美称。贵近之家,其女其妇,则又自称奴。是宋时,妇女以奴为美称。”实际上,作为美称、昵称的“奴”在汉魏六朝时已经出现了,那时的人即多用“奴”来为子女取名或称呼心爱的人。《晋书•卷三十三》:“石苞子崇字季伦,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陈书•卷六》:“后主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高宗嫡长孙也。《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永初元年,封恭子阿奴为竹邑侯。””魏晋时人还常用“阿奴”来作为尊长者对幼小者的爱称或兄对弟的爱称。《世说新语•德行》:“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这是长兄对幼弟的爱称。《世说新语•容止》:“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这是父辈对子辈的昵称。吕叔湘先生认为,这些“奴”或“阿奴”是第二身代词,是尊呼卑,长呼幼的爱称。“奴”的美称意义应是源于这种用法。

“奴”的鄙称、谦称、美称义都在“X奴”类名称中保留了下来。

在“X奴”类词语中,“奴”字表示被奴役、失去自由等意义的为数不少。在今天文明而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不会被别人奴役,却常被物所奴役,成为被物所异化的人,成为物的奴隶。“房奴”、“卡奴”、“教奴”是最近十分流行的词语,很形象地说明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房奴”是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他们无时间享受生活,成了房子的奴隶。“卡奴”主要指因信用卡过度透支消费,导致收入不抵支出而债台高筑,陷入“以卡养卡”的恶性循环的银行卡用户。“教奴”则是指那些为谋求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青年人和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不惜血本只为让子女考个好大学的中年人。教育的过高开支和精力的过度投入使他们不堪重负,成为教育的奴隶。“教奴”也指把教学工作当做教学资料的奴隶的教师或长期被一种固定的教学格局所奴化的教师。还有“彩奴”、“钱奴”、“权奴”、“书奴”、“性奴”等都是人们对那些为物所累,成为物的奴隶的人们的称呼。

在“X奴”类词语中,“奴”也可以放在前边作限定成分,如“奴青”、“奴儒”表达了近来人们对史学界一些现象的不满。所谓的“奴青”是指在奴化史学和戏说历史剧的影响下出现的对一切强权都俯首帖耳、顺从屈服的青年。“奴儒”则是指历史上那些只知道对君王阿谀逢迎、奴颜婢膝的儒学之士。“奴书”是古代对于那些仅工于模仿的书法的评价,如今成了书法品评的专业术语之一。

在“X奴”类词语中,有些“奴”是表示自谦意义的。如台湾作家苏雪林,因生于浙江瑞安,曾用名“瑞奴”。巴奴火锅的宗旨是为巴人服务,网奴网站则是为广大网民提供帮助的。这些名称中的“奴”,大概都有为了某些人、某些事而奉献终生之义,也有自我卑下,自谦之义。

“X奴”类词语中的“马沙奴”、“华英奴”、“曼奴”、“爱利奴”、“左天奴”、“华伦天奴”、“曼西尔奴”等,由于是外国品牌,且是由香港引进的,因此,被当成了“洋化”的象征,成为一种美称。国内的许多生产厂家竞相模仿,产生了一大批“X奴”类品牌名称。在这些名称中,“奴”只是一个洋化的符号,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从构成上看,“X奴”类名称大多是双音节,符合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为主的特点。双音节的“X奴”类名称大多是合成词,“奴”是一个语素,是有意义的。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X奴”类名称则大多是音译的外来词或仿音译词,它们是单纯词,在这些词中,“奴”只代表一个音节,没有任何意义。

对“X奴”类名称盛行的反思

“X奴”类名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房奴”、“卡奴”、“教奴”等对那些“自以心为形役”的社会现象的揭示,可谓入木三分。但目前“X奴”类名称的使用似乎出现了泛滥之势。

第一种情况是服装品牌大量出现“X奴”类名称。外国品牌虽然都是音译词,每个音节无实在意义,但每个词在外语中都是有意义的,如“华(瓦)伦天奴”品牌来自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的名字VALENTINO,“左天奴”品牌也是MIKE ZOTENO先生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的。而我们的一些“X奴”类品牌名称则既不是音译词,又不像汉语词,语焉不详,让消费者一头雾水,如“森迪奴”、“百天奴”、“柏朗奴”等。渴望美好与时尚本无可厚非,中国的服装界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正在向国际化靠拢,与国际接轨,这也是好事。但关键在于,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和款式的创新,单单在起个洋名字等外在包装上下工夫,这就太可悲了。这实际上是商家缺乏自信的结果,他们在“洋货”面前存在着自卑感,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只能借助洋名来增加一下底气。殊不知,这些洋名字失去了民族个性,也就容易失去国内巨大的市场。试想,一个产品在国内都无法立足,又如何在国外站稳脚跟呢?销售要和大众的文化心理相符合,否则就会功败垂成。许多外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十分重视研究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著名的“可口可乐”品牌,就取了一个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的名字,另外还有“雪碧”、“百事可乐”,等等,它们都善于吸收中国的文化,树立了让中国人能够接受并符合产品特点的形象。“娃哈哈”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市场上最成功的一个品牌命名了。这一命名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它将一种祝愿、一种希望、一种消费的情感效应结合儿童的天性作为品牌命名的核心,“娃哈哈”这三个字天衣无缝地传达了上述形象及价值。

由于中国化的“X奴”类品牌名没有实在的词义,不能够直接反映行业属性和产品特色,当然不能给购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在大学课堂上进行过一次调查,在黑板上写出“佐梵奴”、“梦奴娇”、“美登奴”、“依米奴”、“雅姿奴”、“圣启奴”、“天奴”、“亭奴”、“卡奴迪路”等名称让同学们猜它们是什么品牌。结果,90%的男同学回答“不知道”,10%认为应该是女士用品;75%的女同学回答“不知道”,80%认为可能是服饰品牌,7%认为是化妆品品牌。由此可以看出,品牌名称应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对企业认知的需求,直接并形象地反映品牌定位,才能够通俗易记、琅琅上口,才更容易深入人心。

第二种情况是出现了大量仿造的“X奴”类人名,如模仿“庄奴”产生了“月奴”、“丽奴”、“水奴”等人名。起名字是个人的自由,别人不好干涉。但名字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在人们普遍追求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今天,“X奴”类名字似乎不能给人以美感。著名作家苏童也不甘寂寞,为他的新作取了一个《碧奴》的书名。苏童把一个人所共知的孟姜女改名为碧奴,实在令人费解。

至于仿“房奴”而造的“猫奴”(养猫、爱猫的人)、“证奴”(为考各种证件而疲于奔命的人)、“欲奴”(为各种欲望所驱使,不由自主的人)、“妻奴”(对妻子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人)、“机奴”(对手机有依赖心理,一时半刻也不能离开的人)、“球奴”(世界杯期间,人们对为看球而废寝忘食的人的称呼)、“港奴”(无选择地崇拜港台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人)等,则语焉不详,不能给人们以确切的信息。近期网上又出现了“网奴”、“鸟奴”、“会奴”、“医奴”、“药奴”、“股奴”、“油奴”,等等,如果这样仿造下去,我们的词汇就会因为这些毫无意义的词语而不堪重负。

げ慰嘉南转

[1]陈建民.市场经济与社会语言学研究[A].双语双方言(三)[C].北京:汉字出版社,1994.[2]蔡尚思.十家论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吕叔湘.吕叔湘文集[C]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一 鸣

猜你喜欢

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
试评《语言学名词》中的修辞学部分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