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孔子的音乐才能与音乐思想

2008-03-29袁俊杰

中州学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孔子

袁俊杰

摘 要:孔子爱好音乐,知晓乐理,精通音律,娴熟古典音乐,善于演奏乐器,长于作词、谱曲和诵歌,是春秋战国时代最有影响的音乐家。孔子的演奏歌唱才能、作词谱曲才能、欣赏正乐才能和音乐理论见解,充分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高深修养,反映了他独到的音乐思想。孔子关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和移风易俗、教化天下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净化心灵、抒发情感、消解郁闷、陶冶性情、调养身心的音乐保健思想,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至今仍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音乐教育思想;音乐保健思想

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2—0167—03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然而,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则少有论及。本文仅就孔子的音乐才能、音乐教育和音乐保健思想等问题试作论述。

一、孔子的音乐才能

孔子在音乐上是全面手。其最突出的才能有六个方面。

第一,演奏才能。孔子能演奏笙、琴、瑟、磬等多种乐器,尤其喜欢弹琴、击磬、鼓瑟。一次,孔子在卫击磬,正好“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①。又一次,孔子昼息于室而鼓琴焉。闵子自外闻之,以告曾子曰:“向也夫子之音,清彻以和,沦入至道。今也更为幽沈之声。幽则利欲之所为发,沈则贪得之所为施。夫子何所感之若是乎?吾从子入而问焉。”孔子曰:“然,汝言是也。吾有之。向见猫方取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②他能敲击出浅薄、固执的音调来诉说没人了解自己的伤感,能弹奏出幽沈的音调来激发猫捕捉老鼠的欲望,表明其演奏的实际水平是很高的。

第二,歌唱才能。所谓“讲诵弦歌不衰”、“取瑟而歌”③,就说明孔子不仅能诵、能弹奏,也能唱歌。孔子不仅能弹唱既成的乐曲,也能即兴呕歌,并且时常出口成曲。如他弃官出走时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遂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④即《去鲁歌》。之赵临河而歌曰:“狄水衍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⑤即《临河歌》。

第三,作词谱曲才能。孔子还擅长作词谱曲,如他离鲁适卫,临别作《龟山操》;⑥自卫将入晋;至河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即作《将归操》;⑦还息陬乡,又作《槃操》以哀之。⑧见诸文献的词曲还有《欢乐操》、《获麟操》、《畏匡操》、《厄陈操》、《闲居乐操》、《悲风操》、《忆颜回操》、《曳杖歌》等,共计十余首之多。这些词曲基本上都是即兴之作,说明孔子确有非凡的音乐创作之才。

第四,欣赏才能。孔子知晓乐理,无论对古典音乐或当代音乐都有极高的欣赏能力。他曾评论舜的《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周的《武》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⑨对于乐章的进展,则能领会其中节奏和谐缓急曲折的程序。平时,当孔子听到某个学生所弹奏的音乐声调,便可分析出他的内心世界,从而进行指导和教育。一次孔子听到子路鼓瑟所发出的音调不对头,便指责道:“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⑩原来子路弹瑟,“其音湫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11),有悖于乐道,也与孔子倡导的反对武力侵略的政治主张不合,故受到批评。

第五,正乐才能。孔子精通音律,对古典音乐也有很强的认识能力,曾对《诗》、《乐》加以订正。他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12)司马迁也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13)孔子能校正已失传或纷然杂陈的古代乐曲,使它们在乐谱音律上各得其正,传行于世,说明他对古典音乐已达到非常娴熟的、炉火纯青的程度,已成为古乐专家。

第六,理论建树。在音乐理论上,孔子首先把美同善区分开来,明确提出形式与内容、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他看来,美与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美不一定尽善,二者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区别。善是指有益于人类社会的音乐内容,美是指能够给人以愉悦感受的音乐感性形式。尽善尽美的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同时,孔子还认为乐曲的结构是有规律性的。“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14)孔子能区分出音乐的善与美,能讲出谱曲与演奏音乐的道理,说明他有很高的音乐理论水平。

孔子通晓音律乐理,能作词谱曲,又善演奏、歌唱,且能校正古典乐曲,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音乐理论。所有这些都无可非议的证明他是一位造诣高深的全才音乐大师。

二、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孔子教学的具体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具体教材是六经。孔子很重视诗、礼、乐的教学,尤其是音乐教学,明确提出“乐教”,把诗和乐列为他教学的重要教材。他认为学诗要达到会诵读、会弹奏、会歌唱、会舞蹈。所以墨子说“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15)。从曾点“鼓瑟”,“由之瑟”、子游“弦歌”、子夏弦琴、闵子“援琴而弦”等记载看,(16)孔子的学生大概都能歌唱和演奏乐器。孔子往往将礼乐相提并论,仅《论语》中就达49条,讲到诗的地方也很多。可见他经常是以诗乐为教育内容的,也充分反映了他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所以毛泽东称孔子“也是音乐家,他把音乐列为六门课程中的第二门”(17)。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孔子对音乐的作用也有很精到的见解。

首先,孔子认为乐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个性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乐可融和人的感情,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激励人的高尚情趣。通过音乐教育,可使学生涵养德性,从而达到完美的人格。孔子主张一个人在智、德、军体、艺能诸方面发展的基础上,再用礼、乐修炼其品性,才能算得上成人。“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18)而且人的道德修养应该从诗开始,以激发情感和意志;进而学礼,以约束其言行;学乐以形成其性格。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9)。

其次,孔子认为乐具有教化、感染之功,是移风易俗的最好手段。它可以善民心,淳朴民俗,敦厚民间道德。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20)“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21)对于音乐的感化力孔子也是深有体会的。当年他遭厄于陈、蔡之间时,“孔子弦歌”,子路“援戚而舞,三终而出。明日,免于厄”。他过匡地时,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之终,匡人解甲而罢。”(22)

最后,孔子认为歌唱和演奏是用艺术形式来表现仁德的,音乐教育的内容应符合道德标准,安邦定国必须把运用好的音乐施行教化作为重要手段。他认为礼用以辨异,从行为上规范人,使贵贱有序;乐用以求和,从感情上去陶冶人,缓和贵贱的矛盾,以辅助礼的贯彻。“乐以制内”,“礼以修外”。(23)乐与礼结合为用,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政治效果。孔子认为礼与乐的根本意义并不只是有礼器和奏乐行礼仪就算美好,更美好的是二者的政治和社会效果,能表现于“仁”的理想。因此他强调:“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24)孔子认为一个不仁的人从事音乐活动是没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他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5)很显然,孔子把乐与礼的作用明确地提到了政治的高度。表明孔子不仅重视音乐的审美价值,尤其重视它的道德意义,亦即政治意义。孔子的这些音乐教育思想虽然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但他把音乐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并根据当时社会所出现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而采取一定的音乐教育内容的方法则是正确的。

三、孔子的音乐保健思想

孔子深知音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第一,孔子认为乐和顺从于内,音乐可以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水平。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6)“君子不忧不惧。”(27)主张人应心地坦荡不忧戚。为此他把音乐作为自己一生的爱好,特别注意用音乐来调节性情,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

第二,孔子认为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情感。他说:“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志变,其声亦变,其志诚,通乎金石,而况人乎?”(28)他还专门做了试验,有一次,“孔子晨立堂上,闻哭者声音甚悲。孔子援瑟而鼓之,其音同也”(29)。有了这种感悟,每当他有所触动或胸中不快时,都要用音乐抒发出来。如当“孔子遭君喑臣乱,众邪在位,政道隔于王家,仁义闭于公门”,而“伤无权力于世”的时候,“作《公陵》之歌”(30),当他弃官出走时,作《去鲁歌》以唱之,当他失意不得志、离鲁适卫时,作《龟山操》以援琴而歌之,等等。(31)孔子一生确有许多不快,他就是这样用奏乐歌舞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泄并驱赶胸中的郁闷、以保健身心的。

第三,孔子认为音乐可以使人吉祥如意。史书记载:孔子“盖无日不弦不歌”(32),他每天都要咏诗、唱歌或抚琴。又载:孔子“击磬养生”,说他不仅视磬为重要礼乐器,还把击磬作为调养身体的方法,孔子长寿与其每日击磬养生有关。实践证明击磬确有这种功能,其乐声及振波可与人体经络线产生共振而疏通经络、调补气血、祛除百病。难怪有人曾问孔子说:“何为尽善尽美?”孔子曰:“依我磬声,天地祥瑞。”在他看来磬声能使天地祥合福瑞。孔子一生伴随着音乐,这无疑对增进他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总而言之,孔子是一位对音乐具有广泛爱好和多方面才能的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认识到音乐真正价值的人,也是促进音乐文化下移的重要人物。他的音乐实践和音乐理论,充分反映了他高深的音乐修养和独到的音乐思想,尤其是他关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和移风易俗、教化国人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调养身心的音乐保健思想,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至今仍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师和音乐家中,孔子是最有影响的大音乐家。

ぷ⑹酮

①④(13)(31)《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82年。

②《孔丛子•记义》第三,《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66页。

③(24)《论语•阳货》。

⑤⑥⑧沈德潜:《古诗源卷一•古逸》,中华书局,1963年。

⑦《孔丛子•礼》第五,《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69页。

⑨(14)(25)《论语•八佾》。

⑩《论语•先进》。

(11)(28)刘向:《说苑•修文》,中华书局,1987年,第508—509、497页。

(12)《论语•子罕》。

(15)《墨子•公孟》,中华书局,2006年。

(16)刘向:《说苑•修文》,中华书局,1987年,第494页。

(17)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光明日报》1979年9月9日。

(18)《论语•宪问》。

(19)《论语•泰伯》。

(20)《孝经•广要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1页。

(21)《礼记•经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73页。

(22)《孔子家语卷第五•困誓》第二十二,《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37页。

(23)《礼纬稽命征》,《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57页。

(26)《论语•述而》。

(27)《论语•颜渊》。

(29)刘向:《说┰•辨物》,中华书局,1987年,第473页。

(30)《新语•辨惑》,《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99页。

(32)朱载堉:《律吕精义卷十八•弦歌要旨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责任编辑:王 轲

猜你喜欢

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爱书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惨童年
孔子避雨处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