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思考力“活”起来
2008-03-25雷泓霈
雷泓霈
国际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名誉主任丘成桐在2007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多思考比会考试更重要》的文章:12月18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宣布,新设立的“泰康中学生数学奖”启动。这个奖项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竞赛,它的评奖标准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新的奖项,鼓励年轻人多思考,而不单是会考试。笔者深有同感,让孩子的思考力“活”起来,对于当今的教育真是太有必要了!
思想是思维活跃的见证,是创造力生根发芽的土壤,是敢于另类、不满现状、善于挖掘的创造性思维,更是打破死气沉沉社会现状的“新鲜亮色”、“思维震撼”和“观念地震”,给社会进步、行业发展带来推陈出新的可持续发展。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者,多具有标新立异的思考能力,具有善于思维的“生成性智慧”。
学生多成了“考生”,成了“知识掌握者”,而不是“敢于怀疑者”,思考力久之就会“生锈”、“钙化”淡化,就会成为“思维死水”,成为“凝固的固体”,成为逆来顺受的“思维呆子”。这种缺乏思想活力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满足现状,中规中矩,难以有创造性成果。正如丘成桐所言:“年轻人是未来中国科技的主力军,可如果中学不能为我们输送很好的苗子,那就培养不出人才。”
而西方教育就很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只要是言之有理,振振有词,也能得到认同和赏识。他们的教育评价对偏才学生还给予制度倾斜和关照,充分发扬他们的思考天性。美国的“西屋科技奖”专门面向高中生,就是要注重挖掘其思考能力的。据统计,“西屋科技奖”得主中有5位后来成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27人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我们的学生中学时代在国际性比赛中屡屡优于西方孩子,而成人后就“泯然众人矣”,与这种思考能力的钝化不无关系。
让学生拥有“我思考,我存在”的思维特点,具有“我思考,我进步”的性格养成,社会对这种标新立异、善于思考给予认同和敬仰,而不要一味追求“规矩”、标准答案,思考力张扬、挺拔、站立起来才会成为可能!
[适用主题]创造性思维、打破“规矩”、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