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风暴》
2008-03-22JUWP
JUWP
1991年10月,渔船“安德烈·盖尔”号从美国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出发,奔向北大西洋上的弗莱明什角渔场。在经历了几次捕捞失利后,船员们满怀期待,盼望着能在这次出海中获得大丰收。航程一直还算顺利,可是在回程的路上,他们却与史上罕见的飓风风暴不期而遇。船员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共同面对排山倒海般的狂风暴雨。海岸警卫队也临危受命,向令人畏惧的风暴挺进,援救失去联络的船员们……《完美风暴》,是一部展示渺小人类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惊险电影,本期“SF影像”就跟随它的镜头,一起去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历程。
我们在2007年第8期中认识了飓风的同族兄弟龙卷风,与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的龙卷风相比,飓风这样的大尺度天气系统是广播、电视里的“明星”,无时无刻不受到关注。当天气预报紧张地宣告它即将到来时,我们可以在电视卫星云图上看到那乌云滚滚、气势汹汹的模样。
它从宽广深邃的热带洋面上来,大片大片高温高湿的气团在洋面上酝酿、发展,当有足够强并且流速相对稳定的上升气流形成低压中心时,这些气团就会形成对流云系,它们不断聚集,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最终形成热带气旋,也就是卫星云图上的大漩涡。
飓风的结构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三个区域的不同特点。最外层是外层区,有大批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并不算太危险,电影中赶来试图联络遇难船只的女船长琳达就进入了这一区域;而倒霉的“安德烈·盖尔”号,正好进入了飓风第二层——云墙区。这是环绕中心的高耸的积雨云墙,是风最猛、雨最强的区域。在狂暴的云墙区内侧,是飓风的中心——风眼区,这里的气压远远低于周围的大气压,所以虽然天空晴朗平静,但海上的波涛却异常汹涌。
在电影里,飓风对陷入云墙区的“安德烈·盖尔”号展示了极具震撼效果的破坏力:数万吨的巨轮像落叶般在海上飘零,集装箱像积木块一样被丢落水中;3英寸(1英寸=2.54厘米)厚的防暴玻璃窗被海水击碎;巨浪将钢锁硬生生扯断,洋面像小山包一样鼓起,把船翻个底朝天……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壮观,让笔者大呼过瘾。不过若换成自己在海上遇到这样的浪,恐怕只能祈祷能活着回家了。
《完美风暴》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这场被称为“万圣节风暴”的强风暴是由奇特的混合型飓风系统构成的:1991年10月底,大西洋上的飓风“葛瑞丝”向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前进,威力逐渐减弱,此时位于加拿大东部的冷高压正向东南方行进,冷锋将“葛瑞丝”卷入它的气流循环中,干冷的陆地气流与台风暖湿气流混合,巨大的温差使其威力再次急剧上升,而当混合气团进入墨西哥湾暖流区时,又与塞布尔岛附近由湾流产生的飓风相混合,这就形成了史上少有的“三体”超强风暴。
这场风暴形成之快,肆虐之狂,令人措手不及。甚至连美国国家气象局也没来得及向海上的船只发布警报。“安德烈·盖尔”号便这样不明不白地闯进了骇人的海上地狱。在飓风分级中,时速180千米的(约合16级风)已经算超强飓风了,而“万圣节风暴”的时速达193千米,掀起的20多米高巨浪持续了17个小时,最高的巨浪甚至达到100米!风暴中有六艘船沉没,“安德烈·盖尔”号也在其中,六名船员全部不幸遇难。
在《完美风暴》中,虽然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但也夸大了“人”的力量:在狂风暴雨中,船员们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身为男子汉的荣誉,真有点“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味道。影片启用救援直升机来拍摄救援队在波峰浪谷里解救遇险船员,甚至还有加油机在惊涛骇浪中为直升机空中加油。实际上海警并没有这么先进的装备。即便有,那样恶劣的海况也不允许任何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进行作业。不过,为了表现人类不畏艰难,征服自然的勇气与豪迈,这样的情节处理也不用深究了。
虽然飓风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但它对于人类却是不可或缺的。飓风带来的降雨约占东南亚、东亚、中北美等地总降雨量的1/4以上,在维持全球能量、热量平衡方面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能否在降低灾害的同时,充分利用飓风呢?
美国就曾进行过名为“风暴狂人”的人为控制飓风实验,科学家在飓风风壁处喷洒碘化银,这些人造冰晶能够促使飓风外围生成一圈新的云层,来瓦解原来的飓风壁,使飓风旋转速度减慢。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可行,但飓风中与碘化银反应的冷却水并不多,而且实验无法确认风暴减弱与人为干扰有关。还有人提出用核爆炸、投放泥土湿润剂等手段,但都还只是设想而已。也许总有一天我们能掌控住这狂暴的苍龙,但在此之前,我们仍会与这些狂躁的风暴之神一直相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