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年高考语文创新题型荟萃与简评

2008-03-21吴秀梅刘士东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3期
关键词:本题参考答案题型

吴秀梅 刘士东

2007年高考出现许多精彩的创新题型,下面笔者精选八道,并稍加点评,供大家参考。

一、(四川卷第12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简评:命题人从诗歌“诗中有画”的特征出发,以诗歌鉴赏的方式考查学生的想象和概括能力。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再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解题时,首先抓住诗人所提供的具体意象(驿站、缺月、孤灯、秋床),通过想象,把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天上一轮残月照着驿站,夜已经很深了;房间内,一盏孤灯还在亮着,旁边的秋床之上,一个人辗转难眠。然后把这幅画面稍加概括,答案就出来了。一道题目同时考查学生的理解、想象、概括能力,难度很大。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二、(安徽卷第18题)“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简评: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考查方式由过去的选择题改为词语置换。解题时,首先要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语境仔细推敲,再加上对“雪藏”二字的形象理解(用雪埋藏),完全能够推测出它在语句当中的意思来,最后筛选一个词语来置换它就可以了。尽管“雪藏”一词有些陌生,考查方式也很新颖,但只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并具备一定的推测判断能力,难度不是很大。

参考答案:(1)搁置不用;(2)有意隐瞒;(3)隐没无闻。

三、(广东卷第22题)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

简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为增加试题难度,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使语言鲜明生动。解题时,首先选择一幅图形,然后把它想象成一幅具体的画面,再进一步想象成一个精彩的瞬间,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就可以了。就这样,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止到运动,一步一步展开想象,图像就活了。

参考答案:(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

(2)东方神鹿王军霞似离弦之箭冲出了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米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四、(湖北卷第20题)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

简评:本题的题干是一幅图徽,题干中提供了图徽的内涵,要求为主会场拟写一副对联。虽然是个图表题,实际考查的是语段的压缩和对联。解题时,首先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准确理解图徽的内涵,然后用对联的形式加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图徽的两个组成部分出发,上联尽量紧扣编钟,表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下联紧扣云水纹饰,表现湖北特色。图表、对联和压缩紧密结合,难度可想而知。

参考答案:

编钟奏古声,九支荆楚韵扬九州文化

云水送吉祥,八届艺术节迎八方宾客

五、(浙江卷第6题)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

简评:对名句名篇的考查一般都是采用默写的方式。浙江卷独辟蹊径,改为判断,难度有所降低。解题时,只要考生对名句名篇识记准确,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适当加大题量,由原来的八句变成十六句,扩大考察范围;尽量减少那些较为生僻的句子,同时增加分值。采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对名句名篇的掌握情况,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另外,浙江卷用改错的方式考查文学常识,用选择对联的方式考查古文化常识,都很有创意。

参考答案:C。A项②句应为“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B项①句应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D项②句应为“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福建卷第11题)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

(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2)《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3)“关女儿禁闭”和“抢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均与那个梳妆匣有密切的联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历。

(4)《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结局如何?请简述。

简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表达。四篇作品都是新《课程标准》所推荐的经典篇目,所设计的问题都只是简述作品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只要考生真正阅读过这些作品,针对问题,用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能力要求并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并推荐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然而由于高考中没有涉及,这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落了空。因此,福建卷的这道创新试题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1)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镴枪头”。

(2)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3)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伯父葛朗台,但葛朗台不念亲情要打发他走。查理为了替亡父还债,选择去印度经商,却没有盘缠。欧也妮十分同情查理的遭遇,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查理把嵌有母亲肖像的镶金梳妆匣作为定情物托付她保管。

(4)爱斯美拉达被伽西莫多救到圣母院后,国会再次判决她死刑,这激起了巴黎流浪人的愤怒,因此他们深夜攻打圣母院要搭救她。伽西莫多不明真相,在教堂里奋勇抵抗,克洛德趁乱骗出爱斯美拉达。国王下令镇压流浪人,致使圣母院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七、(安徽卷第19题)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个字)。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简评: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归纳和整合,考查方式和传统略有不同。要求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再做一下逆向推理,由回答推测提问,答案必须是一个疑问句。解题时,首先归纳出两位专家讨论的焦点:专家A的意见是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专家B的意见是美国的反垄断法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位专家都是针对法律、反垄断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的。那么,很显然,主持人也必定是围绕这两方面发问的。命题从当前媒体中较常见的访谈节目获得启发,创设了这种新题型,形式新颖而又不刁钻。

参考答案:怎样制止一些产业部门的垄断(或:为什么要制定反垄断法)?

八、(浙江卷第24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简评:本题考查的是概括中心意思。题中的寓言故事可能很简单,但所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读懂故事,准确、深刻理解它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因为一旦理解出现偏差,答案肯定要么过于浅显,要么离题万里。解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信息(庄周梦见蝴蝶自由自在,变成蝴蝶时,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然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展开联想:生活中,有些人在没有得到某个东西之前拼命想得到,得到之后又非常失望;进而领悟到这可能是现实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就这样,由具体事件联想到生活中的普遍现象,逐步归纳出人生道理,甚至是哲理,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概括语段大意或文章的中心意思,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经常遇到。所以尽管把它单独作为一个考题出现还是第一次,但是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

参考答案:没有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或:理想总是美好无比,而一旦变成现实,却又觉得不过如此。或:生活中的“围城现象”是普遍的)。

总之,2007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非常多,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题型的改造,要么相同题型考查重点改变,要么同一考查点考查方式改变(浙江卷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这有可能是今后命题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出现了新的考查点和考查方式。这些变化应该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本题参考答案题型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今天是几月几日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找规律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