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写古人
2008-03-21杨秀喜
杨秀喜
一般地说,要写某个古人就必须对其有深入的了解。而事实上,古人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我们只能依照他们遗留下来的著作,或者借助于历史有关记载来想象他们。这就意味着,今天的人要尽可能地把古人形象复现出来,除了要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之外,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鉴别、筛选和取舍。在这方面,诸多名家的写作实践已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要尽可能地写别人较少涉猎或别人不甚了解的内容。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必然也是公众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也一定为多数人所熟知和了解。因此,对人物的众人皆知的事迹就应避而不写,而尽可能去写别人相对较为鲜知的事迹,否则就是拾人牙慧。像李清照,她的一般生活经历、她的爱国情操、她的诗词的思想感情和风格,一般人都知道,且写的人也较多,如再朝这些方面去写就很难有所超越。李木生《夹在南宋北宋之间的这个女人》主要写李清照的情感历程和婚姻生活,而这些内容正是别人较少涉及的。读罢此文,我们了解了李清照一些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她在丈夫赵明诚亡故后还嫁给了另一个男人张汝舟,而张汝舟却是个市侩小人,张汝舟娶她完全是为了占有她的金石文物。李清照不能容忍这种无爱的婚姻和张的卑鄙无耻,毅然与之分道扬镳,她为此冒犯了当时的婚姻条律而身陷囹圄。此前我们已知道作为词人的李清照伟大刚强的一面,而这篇散文则从私人生活着笔,把她当作一个实实在在的女性来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女人的李清照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由此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真切、深入的体悟。
二、要集中写自己对这个人物体会最深、感受最大的某一个点。那些杰出的人物有很多令我们钦佩和感动的地方,我们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写,而只能选取最能打动自己,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事迹来写。关于柳永其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知道他是在仕途受阻的情况下转向市井从事民间创作的,也知道他的词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的《读柳永》无意泛泛地着墨于此。作者只选取自己最有感悟的一点——“投身于歌馆妓楼而没有堕落”来铺染。文中写道:“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销魂铄骨,化作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时派上了用场。”“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在作者看来,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一旦仕途失意时就往往隐居山林,以示自己高洁,也创作出水平很高的山水诗或闲适诗。而只有柳永是一个另类,他没有转向山水而是转向最能使人堕落的瓦肆勾栏,并且在那样的环境里成就了自己。他的创作由士大夫的高雅转向市民的通俗,从而为宋词创作拓开了另一片天地,即俗文学的天地。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这就是作者对柳永的独特感悟,作者抓住这一点来写,自然显示出不凡的眼光和境界。
三、要努力写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独特理解或对他某一事情的不同看法。梁衡《把栏杆拍遍》写辛弃疾,就充分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理解。该文一开篇就指出:“中国历史上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文中通过对辛弃疾几首经典之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见解:“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接着又针对辛弃疾不受朝廷任用,未能收复失地的痛苦经历发表深刻认识:“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最后又通过与同时代文坛上同样声名赫赫的作家对比而得出这样的见解:“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栏杆拍遍……”这样的议论文字可谓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既对辛弃疾其人其词作了准确的定位,又把辛弃疾独特的人格力量和诗词魅力深刻地揭示出来,充分显示出作者对人物的独特解读。
四、要有适当而合理的想象性描写。记人散文不同于纪实性散文,不能写得太实,太实则行文呆滞,难以把人物写活。要尽可能地贴近古人,还必须有适当而合理的想象,这就是要结合人物生存的时代背景,设身处地地对人物某一时刻、某一处境所可能有的思想行为作出自己的臆测,也就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人物身上去,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把古人的神采风貌复现出来。如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写到楚王的两个大夫来到濮水边请正在钓鱼的庄子去做官时,作者根据庄子一贯的处世原则作了这样的想象描写:“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难堪。”千百年前的庄子是怎么想的,作者显然不能确知,这段文字是作者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想象性描写,庄子淡泊名利崇尚逍遥、面对诱惑而心如止水的形象如在目前,庄子宁可穷苦一生也要保持独立人格而绝不与权势合作的高洁精神也因此而更加真切可感。
(作者单位:贵州榕江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