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稀有 所以珍贵
2008-03-21曾庆培
曾庆培
每每看到写父母为儿女默默付出的文章,总是要感动一番,但却误以为世间的亲情就是长辈对后辈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有人断断续续地呼唤过“孝心”,可是,“孝心”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又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当代青年作家叶倾城的这篇文章以一个大家早已忽视了的“小动作”形象地诠释了什么是“孝心”。文中的“母亲”在下班的时候告诉“我”:“明天,我们单位组织春游。”“我”竟然大吃一惊,因为“春游”一向都似乎是年轻人的事。从“我”的这一反应,也可以说明“母亲”们的许多正当的权利也早已被子女们在无意中“剥夺”。“我”毕竟不是一般的女孩,于是,便有了糕饼店前那感人的一幕。
精彩的场面开始于一场对话。一个“我”不认识的中年妇女几近谦卑地对“我”说:“小姐,我们商量一下好么?你看,我只是在你后面一个人,就得再等一炉。我这是给儿子买的,他明天春游,我待会儿还得赶回去做饭,晚上还得送他去学校补习,如果你不急的话,我想,嗯……请问你给谁买?”“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给我妈买,她明天也春游。”当“我”如此回答的时候,店里忽然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一起投向“我”。于是,“我”一下子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我”简直成了美的化身,所有的人都纷纷为“我”让道。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孝心”的巨大价值,看到的是人们对“孝心”的深切期盼。而这种场面的出现不正来源于“孝心”在社会上、在家庭里的长期缺失吗?
是的,“孝心”就是儿女们在下班的路上为自己的父母提一袋面包,在休闲的日子里为自己的父母泡上一杯热茶,在父母疲劳的时候为他们轻轻地捶一捶背……这些,其实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却是父母心中久久的甜蜜。想一想吧,你打算为父母做点什么呢?
另外,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本文作者也可谓慧眼独具,因为不管是表现“亲情”还是表现“爱”这样的主题,本文的角度无疑都是新颖、独特的。
(作者单位:湖南沅陵一中)
附原文:
母亲明天要春游叶倾城
那天,是周末,早就说好了要和朋友们去逛超市,母亲却在下班的时候打来电话,声音是小女孩般的欢欣雀跃:“明天,我们单位组织春游,你下班的时候到威风糕饼店帮我买一袋椰蓉面包,我带着中午吃。”
“春游?”我大吃一惊,“啊,你们还春游?”想都没想,我一口回绝:“妈,我跟朋友们约好了要出去,我没时间。”
跟母亲讨价还价半天,她一直说:“只买一袋面包,快得很,不会耽误你……”最后,她有点生气了,我才不情愿地答应。
一心想要快去快回,刚下班,我就奔往糕饼店。当远远看到那家糕饼店时,我的心便一沉:店里竟挤满了人,排队的长龙一直蜿蜒到店外。我忍不住暗暗叫苦。
随着长龙缓慢地向前移动,我频频看表,又不时踮起脚向前面张望。足足站了二十分钟,我才进到店里。想着朋友们都到齐了,我急得直跺脚。真不知母亲怎么想的,双休日在家休息不是很好么?怎么会忽然心血来潮去春游,还说是单位组织的。一群老太太们在一起,又有什么可玩的?而且,春游根本就是年轻人的事,她都什么年纪了!
前面的人为了排队的位置,发生了激烈争吵,便有人热心地出来给大家排顺序,计算下来,我是第三炉的最后一个。多少有点盼头,我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背后有人轻轻地叫了声:“小姐。”我转过头去,是一个不认识的中年妇女,我没好气:“干什么?”她的笑容几近谦卑:“小姐,我们商量一下好么?你看,我只是在你后面一个人,就得再等一炉。我这是给儿子买的,他明天春游,我待会儿还得赶回去做饭,晚上还得送他去学校补习,如果你不急的话,我想,嗯……”她的神情里有说不出的请求,“请问你给谁买?”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给我妈买,她明天也春游。”
当我作出回答的时候,店里忽然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一起投向我。
有人大声地问我:“你说你给谁买?”我还来不及回答,售货小姐已经笑了:“嗬,卖了好几百袋,你可是第一个给妈买的。”
我一惊,环顾四周才发现,排在队伍里的,几乎都是女人。她们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都表明了她们的主妇和母亲的身份。
我身后的那位母亲连声说:“对不起,我真没想到,到这家店买面包的人这么多,你都肯等,真不简单。我是本来都不想来了,是儿子一定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事,我也愿意让他吃好玩好,我们小的时候春游,还不是就挂着个吃?”
她的脸上,忽然浮现出神往的表情。我问:“现在还记得?”
她笑了:“怎么不记得,现在也想去啊,哪怕就在草坪上坐一坐晒晒太阳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总没时间。”她轻轻叹口气:“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长大到你这种年纪的时候,才有机会吧。”
原来是这样!母亲要去春游,并不是她心血来潮,而是内心深处一个已经埋藏了几十年的愿望。而我怎么会一直不知道呢?
那位妇女手里的塑料袋里,全是饮料、雪饼、果冻等小孩子爱吃的东西,沉甸甸的,坠得身体微微倾斜,她也不肯放下来歇一歇,向我解释说:“都是不能碰不能压的。”
我说:“你太辛苦了。”
她叹口气说:“谁让我是当妈的?熬吧,等孩子懂得给我买东西的时候就好了。”她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声音里充满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远了。”
只因为我的存在,便给了她这么大的信心吗?我在瞬间想起了我对母亲的推三搪四,整张脸像着火一样热了起来。
这时,新的一炉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像爆米花一般炸开,我前面的一位妇女转过身来:“我们换一下位置,你先买吧!”
我一愣,连忙谦让:“不用了,你等了那么久。”
她已经走到我的身后,略显苍老的脸上留着生活的沧桑,声调却是只有母亲才会有的温和、决断:“你母亲都等了二十几年了。”
她面前的一位老太太也微笑着让开了,再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一眼,也默默地退开去。他们就这样,安静地、一个接一个地,在我的面前让开了一条路,一直通向柜台。我站在原地,目瞪口呆,不敢向前。
“快点啊,”有人催我,“你母亲还在家里等哪。”
我怔怔地对着他们每一个人看了过去,而他们面带微笑地看着我。刹那间,我明白了,他们看到的不是我,而是他们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已习惯了劳苦而不提要求,她们唯一的梦想,只是盼望有一天,儿女们会在下班的路上为自己提一袋面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