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

2008-03-18邵狄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4期
关键词:摩擦力探究性密度

邵狄涛

《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向导,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1 培养探究兴趣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科学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兴趣。

2 诱发探究灵感是培养创造性的思路的有效途径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探究活动开始时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科学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其首创精神。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产生想探究压力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如铅笔进行探索:两指压紧铅笔两端时感觉一样吗?如果不,哪一端效果更明显?如果把铅笔的一端固定在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另一端感觉又怎样?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后,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2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产生深刻的、定性的印象,继而引发更深一步进行定量探索的热情。

3 指导探究方法是探究性学习必要过程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途径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摩擦有关的例子,然后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很多,有的可能很不合理,教师对此应以鼓励为主。然后通过师生讨论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猜想过后很自然地进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因为学生可能猜想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很多,如压力、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接触的面积、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等,所以在探究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单独研究,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多因素问题。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一个大组研究一个子课题,即研究其中影响摩擦力的一个因素。然后让各组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交流,修正完善后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开发探索潜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科课程的课本上许多探究性实验的要求是最基本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钻研教材,进一步挖掘探究潜能。例如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完成测定小金属快的密度,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果所测定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所测物体的体积比较大,或者所测物质溶于水,该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别设计出探究方案。在完成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后,通过对实验进行评估、分析误差,发现:如果先测水的质量,再测水的体积时,由于在烧杯中残留一部分水,会使所测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所测密度偏大;如果先测水的体积,再测水的质量时,同样由于在量筒中残留一部分水,会使所测水的质量偏小,造成所测密度值偏小。有没有合理的办法来避免或减小这种误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设计出更为合理、精确的测定液体密度的探究方案。这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满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其探究潜能也因此得到一定的开发。

总之,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摩擦力探究性密度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透析摩擦力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