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2008-03-14李铁录张洪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2期
关键词:少年训练现状

李铁录 张洪武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00079)

摘 要:以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的少年跳远运动员及其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对该年龄阶段的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训练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少年跳远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少年;跳远;训练;现状

中图分类号:G82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704-04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Junior Long Jumpers in China

LI Tie瞝u1,ZHANG Hong瞱u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Through a research on junior long jumpers and their coaches in the National Junior Athletic Championships,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juniors is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are found. All these will contribute as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of junior long jumpers.

Key words: junior; long jump; training; current situation

跳远是我国的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但近年来一直徘徊不前。我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14~17岁的青少年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设有专门的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目的是检查这一年龄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情况,对规范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情况和与大纲规定的要求执行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全国部分优秀跳远苗子的基础训练情况进行研究,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情况和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05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少年跳远运动员70名及其教练员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收集整理有关跳远运动训练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了《运动员调查问卷》和《教练员调查问卷》。

1.2.3 访谈法 在2005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期间,走访了有关跳远教练员。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等综合分析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较为深刻的探讨。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训练年龄和比赛情况

2.1.1 运动员开始接受训练的年龄

运动员的多年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即使具备优秀的身体条件,如果不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要达到较高水平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运动员开始训练和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都十分重要,过早或者过晚都将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少年跳远运动员开始参加田径训练的年龄结果见表1、2。

从表1、2可以看出,我国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开始参与田径训练的平均年龄是13.1岁。

我国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开始参与田径训练的平均年龄是12.1岁。

根据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田径》中的划分,我国的教学训练大纲中的基础训练阶段(13~15岁)相当于专项基础训练阶段,而8~12岁的儿童可以看作是一般基础训练阶段。因此,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开始接受田径基础训练的年龄偏大。

2.1.2 运动员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

在《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田径》教材中,13~15岁是专项基础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应确定专项方向。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应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基础来组织训练。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开始跳远专项训练的年龄见表3、4。

从表3、4看出,我国少年男、女跳远运动员开始进行跳远专项训练的平均年龄分别是:13.9岁和13.5岁。因此,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开始跳远专项训练的年龄符合教材的要求。

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开始专项训练的时间,平均是在接受一年多的田径系统训练之后进行的,而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开始专项训练的平均时间则只是在接受田径系统训练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在没有经过必要的全面的基础训练的情况下即确定专项的方向,由于对运动员的运动潜力没有足够的预测,为运动员进一步的专项训练不利。

2.1.3 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时间安排

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作保证。此外只有对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合理安排才能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情况统计见表5、6。

训练次数、训练时间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能否系统进行、以及其训练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训练积极性。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次数都在6次以上,集中在次到8~11次之间,而且除正常的上下午训练外,绝大多数的运动员每周还要出2~3次的早操进行训练。据大纲在基础训练阶段的跳远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是5~6次;而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的跳远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是6~8次。因此,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次数远远超过了大纲的规定次数。

从表6可以看出,运动员每次的训练时间集中在2~2.5 h之间,而根据大纲的要求,基础训练阶段和初级专项训练阶段的运动员的每次训练课的时间分别是1.5~2 h和2~2.5 h,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每次训练时间基本符合大纲的要求。

另外,大纲要求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年训练次数为,基础训练阶段220~240次,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为250~280次,即年平均训练约39~48周和32~47周。在调查中通过对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运动员在寒、暑假能够保证坚持训练。因此在每周训练次数增加而全年训练周数不减少的情况下,运动员的训练总次数必然多于大纲的要求。

2.1.4 少年跳远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

参加比赛是检验教练员的执教和管理水平以及运动员的训练情况的主要手段,也是教练员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运动员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比赛。但是,青少年田径训练是基础训练,青少年的运动竞赛是为选拔后备人才的需要服务,不应该只是为了达到专项运动成绩而安排竞赛。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参加比赛情况见表7。

根据调查,运动员每年参加国家级或者省市级的田径比赛都集中在2~3次左右,占调查运动员总数的78.3%,而且还有部分运动员只参加过一次甚至没有参加过此类比赛。而根据大纲的要求,少年跳远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每年参加的比赛次数是6~8次,而初级专项训练阶段的运动员每年参加的比赛次数是8~12次。因此可见,少年跳远运动员每年参加的比赛次数远远低于大纲的要求。

在调查中还发现,从比赛内容上看,少年跳远运动员参加的比赛绝大多数是采用成年人的竞赛方式,而没有对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身体素质以及技战术的测试。这些比赛,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是评判运动员的唯一标准。过多的参与这类性质的比赛,必然会导致在运动训练中过于重视专项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运动员全面基础的训练,不利于少年运动员的成长。

2.2 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情况调查与分析

2.2.1 少年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安排情况分析

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除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具有合理而先进的专项技术才,技术训练应该是运动员专项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训练的目的是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或者改进和完善技术中的某个部分或者环节,青少年的技术训练应该贯穿与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调查结果见表8。

从上述对教练员每周技术训练课的安排次数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教练员对技术训练重要性的认同。在绝大多数的教练员的训练安排中,技术训练课在准备期每周约为2~3次,在比赛期约为每周1~2次。

在准备期中安排较多的技术训练,主要进行一些技术的专门练习和一些分解技术练习,使运动员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对技术进行体会,有利于掌握新技术和改进技术的巩固,重点放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上。而在比赛期中,由于运动员要参加一些比赛,现代的运动训练将比赛看作是训练的一部分,所以运动员的比赛被看成是一种实战性质的训练,所以每周技术训练课的次数较准备期减少。但是这种实战性质的训练在某种意义上对运动员技术的改进和完善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技术训练多以完整技术训练为主,保证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强度,其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高强度的情况下完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努力将准备期中相对较低的强度的训练中掌握或改进的技术以较高强度不断地进行加固、强化,努力适应比赛的高强度要求。

由于技术训练对于运动员的体力和神经肌肉系统的要求较高,运动员必须在各方面状态都较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高质量的完成技术训练任务。如果运动员在状态不好或者疲劳情况下进行技术练习,很难以正确的技术完成动作,这样不仅由于多次重复达不到改进和巩固技术的效果,还会破坏原有的动作结构。在实际调查中同样肯定,技术训练应安排在运动员体力和精力较好的时间进行。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练员对于跳远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安排是符合运动训练的规律要求的。

2.2.2 少年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手段选择

研究表明,在基础训练阶段,技术练习的核心手段是:原地或分解的起跳模仿练习、短助跑完整技术练习和3-5-7步助跑起跳练习,技术练习是在先掌握完整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起跳练习、模仿练习来提高起跳技术。初级专项训练阶段的技术练习与前一阶段相比,表现为逐渐增加助跑速度下的起跳和完整技术的练习,促进起跳技术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常用技术训练手段统计见表9。

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发现在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在训练中突出了助跑和起跳这两项技术训练的关键环节,并在训练中十分注重这两项技术的衔接,以中、短程助跑为主,完整技术练习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模仿练习在训练中出现的频率较低,技术训练手段在基础训练阶段即表现出了较强的专项化特点。而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技术训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技术训练手段是全程助跑练习和完整技术以及中程助跑完整技术练习,短程助跑练习和分解技术练习出现的频率较前一时期减少,与对教练员的调查基本一致。

2.2.3 少年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安排 不同时期每周安排速度训练课的次数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在准备期中每周会安排2~3次速度训练的教练员占80%。在比赛期中每周也会安排1~2次训练。主要是安排与运动员助跑距离接近的短距离跑的练习,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适应比赛的要求。在调查中,大多数教练认为在训练中,速度练习的距离不能过短,因为速度能力是发展绝对速度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速度能力基础,运动员很难获得好的绝对速度水平。对于训练的强度,绝大多数跑都要求达到最大强度。

2.2.4 少年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手段

青少年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快,是提高步频的最佳时期。因此青少年训练阶段要多安排快节奏、高步频的练习,打好步频基础,对以后绝对速度的提高会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跳远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利用跑的专门练习,学习和掌握跑的基本技术,提高跑的能力,重点突出提高跑的步频能力和动作能力;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以60 m和100 m跑为核心练习手段,主要利用跑的专门练习和跑格练习改进和提高跑的基本技术,速度训练手段增加。

从表11看,在基础训练阶段,各种距离的跑是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最常用的手段,发展步频的各种跑的专门练习也是练习的重要手段,基本符合该年龄段的运动员的身体发育特点,但是其它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在训练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不利于该年龄段的运动员掌握基本的跑得技术。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可以看出,运动员训练的手段明显的减少,速度训练手段出现了明显的专项化特点,不符合该年龄段运动员速度训练特点。

2.2.5 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安排

在众多的力量类型中,与起跳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快速力量。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很重视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但是盲目发展下肢力量,尤其是下肢的绝对力量,会导致肌肉收缩的速度下降。而且由于青少年骨骼钙化程度相应较低,骨质较为疏松,富于弹性而硬度小,在外力或重力的作用下易于弯曲变形,所以少年儿童不宜进行负重过大的力量训练,以免骨骼发生畸形。15~17岁年龄阶段是力量增长的敏感期,因此对于少年跳远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发展是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快速力量的训练的安排,在准备期和比赛期中,每周的课次均在2~3次左右。在准备期,快速力量训练的强度和量都相对较低,主要是对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的恢复性训练。到了比赛期,快速力量的训练强度和量都较前一时期提高,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水平,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准备。

由于肌肉工作力量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发射的神经冲动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神经冲动的强度越大,肌纤维参与工作的数量越多,表现出的力量也越大。因此,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进行爆发力训练对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更高。快速力量的训练应该安排在运动员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较好的时候进行。

2.2.6 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手段

快速力量的训练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就必须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应该说,跳远教练员对快速力量的重要性有着很清楚的认识,因此都非常重视其训练。发展快速力量的方法有许多,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发展腿部快速力量的最好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就是与专项技术动作相似和肌肉用力特点一致的各种各样的跳跃练习。一是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水平,二是提高运动员掌握基本跳跃技术的合理程度。教练员通常此类训练手段和方法来同时对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和基本跳远技术进行训练。

通过对教练员的调查,认为在基础训练阶段,专项跳跃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是立定跳跃,而在初级专项阶段以短助跑5~10级跨步跳为核心练习手段,突出在一定助跑速度下的跳跃能力的训练, 练习手段逐渐由立定跳跃练习过渡到助跑跳跃练习,跳跃训练的专项化程度在提高。而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在基础训练阶段,除进行立定跳跃的训练之外,具有一定初速度的跳跃练习的训练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具有较强的专项化特点。而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3 结 论

1) 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开始接受田径基础训练的年龄分别是13.1岁和12.1岁偏大。而开始进行跳远专项训练的平均年龄分别是13.9岁和13.5岁比较合理。

2) 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次数远远超过了大纲的规定次数。而每次训练时间基本符合大纲的要求。但每年参加的比赛次数远远低于大纲的要求。

3) 教练员对于少年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的安排以及训练负荷的认识符合跳远项目的特点和训练规律,但是训练手段的选择不符合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各阶段特点。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 章碧玉.中国青少年田径远度项目选材和训练的方法学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4] 林萍仙.从当前世界跳远技术的特点谈运动员的训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3):21-23.

[5] 朱振杰.跳远踏跳专项力量特征及训练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21-22.

[6] 张亚平,程晖,王麒麟.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25.

[7] 于川茗,宫本庄,王今越.几种跳远起跳练习手段效用的运动学辨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24-26.

[8] 冯树勇,李爱东.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技术训练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J].田径,2002,(08):7-8.

[9] 张宝峰,崔浩澜.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阶段步长调整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5):22-23.

猜你喜欢

少年训练现状
《少年》改档12.16对撞张艺谋《长城》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少年”古永锵 新的时代到来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