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原色 文学本色 艺术真色
2008-03-11鲍十
鲍 十
广州是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城市,尽管商业气息浓厚,文化的血脉却一直在涓涓流淌,人们对文学的发展也一直关注有加。应该说,在这方面,《广州文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广州文艺》创刊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最早叫《工农兵文艺》,封面上“工农兵”的塑像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80年代改为《广州文艺》,同时也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辉煌——单期发行量曾达到50余万册,在广大读者和文学界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与《青春》《芳草》《萌芽》等著名刊物一道,被誉为文学期刊中的“四小名旦”。前几年,四家刊物联手设立了“四小名旦文学奖”,该奖每年一评,至今仍在坚持,已有多位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获得此表彰和奖励。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些年来,文学乃至文学期刊都遇到一场前所未见的新挑战。面对文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文学期刊所面临的新处境,《广州文艺》仍然秉持纯文学的传统,坚持走纯文学的道路。最近几年,在《广州文艺》发表的作品,已有数十篇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小说精选》《作品与争鸣》《新华文摘》《作家文摘》《散文选刊》《杂文选刊》《青年文摘》所选载。仅2006年和2007年两年内,就有十六篇作品被转载,并有多篇作品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的年度选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州文艺》的文化品格,为文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文学回归竭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众多读者、作家的建议,编辑部经过认真思考,多方求教,反复论证,精心筹备,最终下定决心,从2008年起,对《广州文艺》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的《广州文艺》无论内容还是版式,都有很大的改变,刊物的艺术品质也将进一步提升。
改版后的《广州文艺》,将以“生命原色 文学本色艺术真色”作为编刊奉行的宗旨,走更纯粹的办刊之路,改变以前“以杂取胜”的拼盘式的办刊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寻找、召集和团结具有独立思想、创作潜力以及创作特色比较鲜明的作家。不唯其人,不唯其名,只唯其文。选取的作品着重其艺术性。无论是在作品的形式、题材上,还是语言风格上,都争取做到多样化、丰富化,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艺术性。同时,关注那些具有良好阅读能力和品位的读者,把握他们的阅读期待,培养稳定的高端读者群。
为了服务和体现上述宗旨,改版后的《广州文艺》对栏目的设置上也作了一些调整。目前设立有“独家精选”“前沿作家”“小说看场”“特别推荐”“跨文体阅读”“散文选家”“新诗眼”“新纪实”“文学圆桌”“经典重读”“艺术长焦镜”等栏目。这其中,“前沿作家”将以大篇幅刊发当下文坛较为活跃作家的最新佳作,每期一人,短篇小说二至三篇、中篇小说一篇,配发创作谈;“独家精选”则以名家新作作为首选,借名家之“名”保持刊物的号召力;“特别推荐”则是一个专为优秀青年作家搭建的平台,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展示青年作家的青春活力,同时为“四小名旦”评奖储备参评作品;“文学圆桌”将以平等的姿态探讨当下文学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设立“经典重读”,主要是为了回顾新时期以来文学发展的轨迹,该栏目将选择那些在当年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短篇小说佳作重新刊发,并配发解读性的文字,重温经典。
除此,改版后的《广州文艺》,总体装帧也将有所变化,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到了136页,并且改为书籍式装订。按照我们的设想,整本杂志的装帧现代感和设计感都会有所增强,将是一本高档次有质感的刊物。
《广州文艺》社长、主编:吴东峰
副社长:龙智扬; 副主编:鲍十
通联:广州市文德路170号4楼《广州文艺》
邮编:510030; 电话:020—83357758
电子信箱:gzwxzzs@163.com
邮发代号:46-54
定价:8.00元